頭條】我市以產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

4月2日,我局報道《我市以產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登上了《今日鄒平》第二版頭條。我市農業領域究竟以哪些產業作為支撐?怎樣去帶動和引領鄉村振興?快來了解一下吧~

【今日鄒平|頭條】我市以產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

(以下是文章原文內容)

作為我市2020年十二大重點項目之一的賽石花都小鎮項目日前進展順利。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將對月季·蝶戀谷擴容升級,建設集花朝園、容器苗交易市場、花卉電商市場、供銷博物館、康養中心、新農村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示範區。近年來,我市緊扣“產業興旺”這個鄉村振興的重點和支撐點,努力做好產業融合這篇文章。

創新特色農業品牌。利用氣候土壤條件,培育做強特色農產品,叫響鄒平農業品牌。長山山藥榮獲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長壽花玉米油榮獲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鄒平香椿產地張高村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發展杭白菊種植1萬畝,全市“三品一標”總數達到64個。投資4.23億元的牧原農牧生豬養殖項目被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

加快土地流轉幫農民致富。抓住農村“三權分置”改革契機,加大政策引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近年來,全市新增流轉土地40萬畝,流轉總面積達到55萬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化率突破70%,4個鎮街、176個村實現整體流轉。通過土地流轉,把分散經營變規模生產,帶動畝均增收200元、增產100公斤;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外出就業,帶動戶均增收約3萬元;將“四荒地”“人情地”收歸村集體,帶動村均集體增收3.1萬元。同時,依託遍佈域內19處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開展測土配方、農機服務、統防統治等託管服務,年服務面積26萬畝,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民增收。產業融合闖出新路子。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探索“新六產”發展新路徑,全市玉米深加工能力達400萬噸,居全國第一,產品醫用葡萄糖佔全國市場份額的80%,玉米精深加工產業基地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全市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34家、示範家庭農場達到52家、示範合作社達到60家。發揮“南山北水”地域特色,促進特色農業、康養、文旅等多業態融合,啟動實施月季·蝶戀谷、白雲岱頂、中合萬家等田園綜合體項目,其中月季∙蝶戀谷獲批創建省級田園綜合體,並進一步擴容升級,投資2億元打造賽石花都小鎮。大力推進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十里水果長廊、碼頭萬畝韭菜基地、臺子無花果、邵家圓鈴棗等特色農業連片成群。同時,堅持以工促農、以產帶農,立足鄒平工業基礎優勢,以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核心區為引領,加快魏橋鋁深加工產業園、好生鋁製傢俱、明集環保設備等特色園區建設,推進產業集聚,促進富民增收,截至目前,通過產城聯動,累計轉移勞動力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

為推動鄉村振興,我市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主任的農業農村委員會,統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整合中央、省、濱州市及鄒平本級涉農資金3.94億元。圍繞五大振興,成立打造鄒平特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五個振興工作專班,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地實施。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制定下發《鄒平市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集中攻堅衝刺專項行動方案》及《鄒平市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實施辦法》,對年度考核優秀的鎮街通報表揚,在財政涉農資金等安排上予以傾斜。

堅持規劃引領,抓好全域謀劃“一盤棋”。依託中國美院專業團隊,編制完成《鄒平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和5個工作方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細化完善實現路徑,在全市範圍劃定“北部現代高效農業種養、中北部現代產業、中南部都市生活、南部生態旅遊”四大功能區,引導生產、生活、生態協調佈局;在鎮街層面,打造好生、青陽、焦橋、九戶等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和臺子、碼頭沿黃風情特色小鎮,標杆帶動,全域提升;在村居層面,把全市858個行政村劃分為示範引領、特色發展、搬遷撤併3類村莊,因地制宜、分類打造,計劃到2022年,將30%的村莊建成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到2030年,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達到60%;到2035年,實現全域覆蓋。

【今日鄒平|頭條】我市以產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