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兩戶”舉“五措”邯鄲雞澤築牢防返貧堤壩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苑增傑 劉世浩)如何有效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致貧?雞澤縣聚焦非高標準脫貧戶返貧和非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致貧問題做文章,“我們將非貧低收入‘邊緣戶’39戶117人,非高標準脫貧‘監測戶’15戶35人全部納入監測範圍,加強幫扶工作,堅決杜絕邊脫貧邊返貧邊致貧現象發生。”3月31日,雞澤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蘇尚軍說。

動態監測守底線。雞澤縣建立監測檔案,將家庭人均收入低於5000元且有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村戶籍人口全部納入監測範圍,從收入、支出兩方面開展動態監測;組織開展脫貧“回頭看”,密切關注因疫情影響導致上學、就醫等支出驟增,產業就業影響導致收入驟減問題,對戶人均收入下滑至4000元以下的高風險群體,及時啟動幫扶措施,確保不返貧不致貧。

產業幫扶促增收。對有種植、養殖等產業發展意願的兩類困難群眾,雞澤縣農技部門點對點開展專項培訓,提供專項技術服務,提高產業發展專業技能,同時在場地選擇、廠房建設、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技術服務上,進行現場指導、手把手服務、近距離答疑解惑,增加群眾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本領。發揮部門優勢,對困難群眾購買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物資,給予一定補貼或全額資助,最大限度減少貧困群眾的生產經營性支出壓力。建立貧困戶產業增收長效機制,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扶貧產業全覆蓋,確保防貧對象收入增加。加大產業扶貧政策宣傳力度,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資產收益扶貧等方式獲得穩定收益。

就業增收奔小康。雞澤縣建立信息臺賬,將“邊緣戶”和“監測戶”納入就業扶貧政策扶持範圍,通過扶貧微工廠吸納、返鄉創業帶動和公益崗位,促進就地就近創業。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用好京津兩大市場,實施勞務對接扶貧行動,通過勞務輸出就業、產業幫扶項目吸納就業、多渠道幫扶就業等途徑,提高勞務協作助力就業扶貧成效。突出抓好就業安置,落實就業、創業和培訓補貼政策。結合困難群眾的培訓意願和培訓需求,做到“應培盡培、能培盡培”,對有就業培訓意願的農村困難家庭勞動力組織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對有創業意願和需求並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對無就業意願和需求的困難家庭勞動力,開展好就業服務、引導性培訓;對無法通過市場就業的年齡偏大和殘疾家庭勞動力,通過公益崗位幫扶就業。

精準防貧斬窮根。健全完善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做好致貧返貧風險防控。採取自上而下篩查和自下而上申請相結合的方式,確保不漏戶、不漏人。針對“邊緣戶”“監測戶”,抓住因病、因學、因災等致貧返貧關鍵因素,嚴格程序精準核查,及時落實防貧資金,使因病、因學、因災等可能致貧返貧的非貧低收入戶、非高標準脫貧戶等臨貧易貧特殊人群,及時得到救助,從源頭上夯實築牢致貧返貧的“截流閥”和“攔水壩”。

政策兜底有保障。對兩類人員全面排查,符合條件的,整戶納入農村低保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不符合條件但其家庭成員中有靠家庭供養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困難老人、未成年人等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特殊困難群體,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保障範圍。對疫情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的低保戶、特殊困難家庭低保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落實全額低保政策,對符合臨時救助、殘疾人“兩補”條件的兩類人員,按要求給予相應保障。

截至目前,雞澤縣39戶“邊緣戶”中,已為符合條件的4戶4人落實防貧救助資金3.48萬元;25戶35人享受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5戶“監測戶”每戶落實1.5萬元產業幫扶資金,實現三重或四重產業幫扶全覆蓋;13戶24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安排有勞動能力11人,5人本地就業,6人外地就業。

關鍵詞:雞澤,扶貧責任編輯:霍文龍 原文地址:http://hd.hebei.com.cn/system/2020/04/01/100261394.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