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中國天府農博園落戶新津以來,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

區域發展戰略要求,規劃建設農博小鎮、漁博小鎮、文博小鎮,大力發展新鄉村產業,打造農商文旅體科融合發展的“產城綜合體”、展示四川農業金字招牌的“博覽平臺”、領略天府農耕文明的“時代窗口”、展現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呈現“永不落幕的田園農博盛宴、永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典範”。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中國天府農博園


4月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作明調研中國天府農博園,實地參觀調研了天府農博創新中心、通威(成都)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點位,詳細瞭解了川魚產業發展情況。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春林,新津縣委書記唐華,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孫英元,縣委副書記丁鈺等領導參加調研。


目前,四川已將川魚產業振興納入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新津川魚產業有什麼創新探索和發展特色?

新津圍繞全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依託中國天府農博園,大力發展稻漁、糧油、蔬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以標準化池塘園區、工廠化養殖園區、規範化稻漁園區、休閒漁業園區為主的川魚產業。2019 年,全縣水產品總產量達 12600噸,漁業產值

2.0億,水產業總產值6.3 億,漁業佔大農業比重為5.4%,人均水產品佔有32公斤,農民人均水產收入1185元。先後獲評“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成都市三農工作先進縣”,被評為“全省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新津千畝魚塘


1


● 強化園區規劃建設

結合新津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把水產產業納入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統籌佈局和建設,打造產業綠色高端、產品生態安全、鏈條協同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 推進產業科技創新

探索出池塘內循環養殖、玻璃鋼循環水養殖、魚菜共生養殖、稻田底排汙循環養殖、無抗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加強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及成果轉化。


● 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圍繞“新津黃辣丁”地理標誌產品發展特色漁業,全縣名特優養殖佔全縣總面積的35%左右,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以上,帶動旅遊綜合收入20多億元以上,黃辣丁品牌已享譽全國。


●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打造安西漁博小鎮,突出發展“漁業+”產業,串聯水產養殖、休閒垂釣、休閒旅遊,培育具有新津特色的水產產業鏈。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新津黃辣丁”地理標誌產品


漁米坊農科總部及產業園項目


結合稻田綜合種養、魚菜共生、人工溼地等進行生態處理,探索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現代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新業態。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新津漁米坊現代水產產業園項目意向圖


漁耕田循環農業魚菜共生項目


結合種植加養殖的方式,由此實現水中養魚、水上種菜,魚的排洩廢物成為植物的生產養料,植物生長則為魚類提供食物,真正做到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漁耕田種養循環基地


中倫稻蝦共作生態種養項目


中倫農業“稻蝦共養”技術,可以讓水稻生長產生的微生物及害蟲,為小龍蝦的生長髮育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餌料,同時,小龍蝦的排洩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從而有效控制了化肥農藥的使用。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中倫稻蝦


勇擔鄉村振興成都“主幹”力量,中國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新津將深入踐行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

圍繞全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依託中國天府農博園

推動農商文旅體科融合發展

帶動輻射全川乃至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