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是束縛孩子的阻力

紀伯倫的著作《先知》裡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作者把自己對家庭教育關係的理解以詩歌的形式告訴天下的父母——孩子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獨立個體。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關係中,起到作用只能是引導和助力,而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無形束縛和阻力。

父母可以把愛給予孩子,但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思想灌輸進孩子的腦中,因為孩子會有他們自己的思想。父母雖然能給孩子遮風擋雨,但左右不了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明天。時間的腳步不會為了過去停留,因為孩子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你。

教育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是束縛孩子的阻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每個家庭都有一份望子成龍的期盼。許多父母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是否具有興趣,早早的替孩子們規劃了一條設計好的路,在子女教育上更是捨得投入。

很多學齡前孩子已經失去了童年時代,童真和天性被課本、學業、培訓、測試抽絲剝繭般地剔除。儘管有些父母想與孩子建立內心溝通,讓孩子能體會到自己的用意,但最終依舊是想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依舊沒有建立起平等的思想溝通。正是父母這種自以為是的干涉,隱藏在許多孩子身上的天賦被磨滅了。

教育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是束縛孩子的阻力


所以想要和孩子建立起真正的內心溝通,進行思想上平等的交流,同時發掘孩子的天賦,釋放孩子的天性需要認識到這幾點。

一、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

再小的孩子也會通過哭、笑、鬧來表達對酸甜苦辣、悲歡冷暖的感受,因為這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之一,孩子有他自己的感官世界,有他自己的思想意識,他作為人來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孩子由父母而來,但他的將來並不應該由父母控制。

當與孩子意見相左時,父母應該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立刻否決或者訓斥。如果父母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將來必會培養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同時孩子的創造力思維和隱藏的天賦也將被埋葬。

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這與他童年時代父親的情感教育和母親的啟蒙教育密不可分。父母在學習成長的路上一直鼓勵他多問多思考最後自己尋找解決辦法,充分發揮了愛因斯坦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了他學習的天賦。

教育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是束縛孩子的阻力


二、釋放孩子玩的天性

盧梭曾說過:“上天既然讓人經歷兒童這個階段,那麼人就是要去享受兒童時代的快樂,所以兒童就要有兒童的樣子,如果打亂了這個次序,就像催熟的果實,既不甜也容易腐爛。

童年時光是最值得留戀的,因為那代表著無憂無慮、自由歡快,充滿著笑語、嬉戲,是最無拘無束釋放天性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滿是好奇心,想要探知一切不知道的事情。他們會在遊戲中學習,他們模仿覺得有趣的事物,他們通過與其他孩子的相處學會了基本的交際。

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用繁重的學業,粗暴的干涉去束縛孩子的天性。不僅令孩子失去了美好不可再得的童年,也會對孩子的人格發展造成創傷。

教育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是束縛孩子的阻力


三、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能有助於他的成長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在一生中都會不斷地犯錯。既然如此父母為何就不能容忍孩子犯錯呢?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在遊戲時搞壞一些玩具零件而發怒責罵,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所保證的事情沒有完成而怨言不斷,有更多的父母不信任孩子有獨立完成事物的能力,不敢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困難。

教育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是束縛孩子的阻力


父母不要怕孩子犯錯,關鍵是要讓孩子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增加解決和避免錯誤的能力。父母把鼓勵和信任給予孩子,收穫的也將是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父母視為可以交流的朋友,而父母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