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們的深情守護——抗疫戰中的社區網格員

“格格”們的深情守護——抗疫戰中的社區網格員

王天明

2月11日的疫情公佈讓我立馬緊張了起來。

“你網格里出現了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我問兒子。“沒有。”兒子回答得乾淨利落。

“怎麼沒有?都在網上公佈了。”我焦急中帶著幾分生氣,質問著。“我的網格里哪個小區、哪棟哪個單元哪套房住的哪些人,我的腦子裡清清楚楚,我的臺賬上記得明明白白。”兒子自信地說。

“那是公佈搞錯了?”我氣憤地追問。

“不是。患者以前是住在我的網格里,他幾年前就搬走了,我這邊的房子在出租。公佈上寫的是身份證上的住址。我已經與患者所在的網格員聯繫上了,患者進了醫院,所有接觸者都摸清了,正在隔離中。”兒子不慌不忙地說。

我緊張的心終於輕鬆了下來。打好這場阻擊戰的關鍵,就是要對轄區內居住的人群情況明、底子清。這點我對兒子是有信心的。

我的兒子是一名“格格”——社區網格員。

1. 一絲不苟

早在2016年,岳陽市岳陽樓區就開始對全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將轄區劃分為652個網格、配備了652名網格員,一人負責一個網格。網格員上任後第一個規範性動作就是入戶調查,把本網格里居住的人員、所屬的企事業單位、門店逐一上戶登記上傳,建立臺賬和微信平臺。然後按照居住的小區選出棟號長、志願者做協助,構建起聯防聯治的基層網絡。每日巡查是網格員的第二個規範動作,主要任務是及時瞭解掌握居民的動態和所需,誰外出了、什麼時候回、樓道路燈亮不亮、誰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隨時與居民互動。時間一久,網格員與居民成了朋友,居民對網格員統稱為“格格”。格格們不但知道哪棟哪單元什麼房子住的什麼人,叫什麼名字,有的甚至還喊得出小名來。

岳陽樓區是岳陽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湖北接壤,有近7萬湖北人在樓區經商就業,控制疫情,首要的就是要摸清、排查出發生疫情後去過湖北特別是武漢和從該地返回的人員。

“我是網格員羅旋,在這裡給您拜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我以電話和微信等形式挨家挨戶摸排,還望您配合我們的工作……”大年初一,羅旋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新年工作。群發了400餘條微信後,他收到了一戶戶居民的回應和點贊。網格里的黨員、樓棟長、志願者立即行動起來,參與到共同摸排轄區內湖北來人來車的工作中。

冷水鋪社區第六網格-021-002居民張某嫁在湖北監利,卻常住該社區。網格員知道張某一家5人到湖北走了親戚,第一時間到其家,要求其居家隔離。小湖灣網格員收到群眾反映,網格里李某與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龔某是同事。收到反映時是晚上8點多,李某卻去向不明。網格員打開系統,調出李某聯繫方式,與其取得聯繫,瞭解到李某、龔某還有劉某、張某四人一起還吃過飯。網格員與社區負責人連夜趕往李某等三人住處,要求全部居家隔離。鄒忠,華中農業大學副研究員、博士,1月20日從武漢回岳陽過年,網格員孫亞慧及時上門採集到了他的信息,阻擊疫情一開始,孫亞慧再次入戶對其登記、上報,將其列入居家隔離監控觀察對象,每天兩次與社區醫生上門對鄒博士測量體溫……

根據網格員對居民情況清、底子明、人員熟的特點,阻擊疫情的戰鬥一打響,岳陽樓區就組織2000餘名幹部對全區開展了地毯式的排查,共摸排出6217人,居家隔離5961人,其中發熱咳嗽118人,累計收治到定點醫院的116人、採樣檢測110人。到2月26日止,在確診的62名新冠肺炎病人中,沒有一人是二次感染。

2. 一方之任

岳陽樓區的社區網絡,652位網格員不僅建立了連著家家戶戶的微信平臺,還在區設立了總平臺、鄉(辦)設立了二級平臺,居委會為三級平臺,一個以區為指揮中心到鄉(辦)、村(居委會)的服務網絡早已形成。區指揮中心發佈一個信息,網格員接收後立即轉發給每個居民。這是一個完整又權威的網絡系統:某地路燈不亮、汙水洩漏等,網格員只需就地拍照上傳到區網格中心,中心後臺接到信息後會自動轉至相關部門進行限時處理。為居民辦理醫保、低保、老年證、乘車證等服務,網格員也是通過微信平臺聯絡。平臺密切著居民關係,服務著居民生活點滴,成為了居民生活的暖心網絡。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什麼途徑傳播?”“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2月8日,白楊坡社區書記許莉帶著網格員與居民在微信網格群中玩起了“迎新春元宵佳節,防疫知識伴我行”的問答活動。他們將預防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打發居民在家隔離的時間,緩解緊張氣氛,另一方面能讓居民們以“猜燈謎”的形式銘記防疫知識,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發熱了怎麼就診?”

“不要坐公交車,要戴好口罩”!

……

元宵節這天,年豐巷網格員也在居民微信群裡組織防疫答題賽,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爭相搶答。網格員張淳茜用體溫計作為獎品。

“社區疫情防控,網格群發揮了大作用呀!大多數時候我都是通過網格群瞭解相關信息的,真是多虧了網格員的宣傳。”七里山社區居民傅先生說。自開始疫情防控以來,岳陽樓區網格員向外發放相關宣教資料20萬餘份,上門面對面宣傳數萬餘戶,發送科普微信、抖音50餘萬條,在“網格岳陽樓區”微信公眾號發佈防疫相關文章上百篇,每篇點擊率都達10萬次以上。

3 .一“網”深情

“食用鹽3包、白醋兩瓶、蘋果8個……”2月2日一大早,網格員王三暉又接到一筆“代購單”,幫武漢返嶽隔離對象購買生活用品。這樣的工作對於岳陽樓區652名網格員來說,是最平常的事了。幫助網格里的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代買食品、藥品,辦理相關證照,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只是在疫情中工作量加大了。他們通過居民微信群“接單”,採購蔬菜、水果、雞蛋、大米等生活物資為居民送貨上門。為及時掌握居家留觀人員健康情況,為居家留觀人員上門送口罩、體溫計和藥品等防控物資,在防疫期間成了常態。

居民群眾的需求就是網格員的追求。

“你好!我是住市公路局小區的鄒忠,我有急事要去武漢。”網格員孫亞慧接到鄒博士的電話時,心裡咯噔了一下,這不是逆行嗎?一問才清楚,原來鄒忠接到了去武漢參加湖北省“2019新冠肺炎應急科技攻關研究項目”的通知。散會後,如何幫助鄒忠順利返回長沙,孫亞慧又忙開了。鄒忠14天隔離期滿後,桃花山社區負責人和網格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來到鄒忠家中,將一份網格員、街道聯點幹部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社區家庭醫生“三包一”責任人簽字蓋章的健康觀察解除告知單交到鄒忠手中,使他順利返回了科研崗位。

網格員是新型職業。岳陽樓區600餘名網格員大多數是從大專院校中招錄的,大多是“90後”“00後”獨生子女,被認為是嬌生慣養的一代。然而這批“格格們”卻用實際行動展示自己的獨特風采。

陳珊是炮臺山社區的網格員。1月21日,她網格里出現了一位確診病例,病人家屬作為密切接觸者開始居家隔離。從那一天起,她不僅要關注病人家屬居家隔離情況,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和心理疏導,還要不停走訪社區內其他居民,進行防疫宣傳和社區服務。

網格員許梅,中共黨員,一位剛出月子的媽媽。疫情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她斷了剛滿月兒子的奶送給父母帶,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在家中單獨居住。

……

雖說岳陽樓區新冠病例已經連續零增長,但疫情還沒結束,格格們還是不顧白天黑夜堅守在自己的網格里,同全區人民共同阻擊病毒。網格里一些小門店都在申請開門營業,得家家落實防疫措施,這項工作完成了又有新的工作等著他們。

社區工作就是服務民生,讓居民暖心,這項工作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