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終極目的不是文憑


注:本文是一篇親子共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後的讀書筆記


內容介紹:《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於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她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那裡沒有讀書聲,只有起重機的轟鳴。不上學,不就醫,是父親要我們堅持的忠誠與真理。父親不允許我們擁有自己的聲音,我們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惡魔……”

這是塔拉·韋斯特弗於2018年出版的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年,她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教育最終極目的不是文憑

※※※※※※※※※※※※※※※※※※※※※※ ※※※※※※※※※※※※※※※※※※※※※※


這本書,是我媽媽讀了之後強烈推薦給我的,可是過了很久我才開始讀,不過一開始讀起來,就很難剎住車了……

剛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女主很傻很可憐,從小在他爸爸的那套歪理下生活還不自知,得不到正常女孩該有的一切,從小就毫無保護的父親在垃圾場裡面幹活,這種生活是正常女孩想都不敢想的。看到這裡我就在想,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進入到書中,把女主拯救出來。

但是女主也是一個擁有夢想敢於追求的女神,她受到她另外一個哥哥的影響,對讀書閱讀產生了興趣,所以她越大越渴望讀書學習,在她終於邁向了正規學校學習的時候,已經快17歲了,難以想象這樣的女孩以後會成為劍橋大學的博士。

剛剛上大學的時候,她還維持著從那個垃圾場家裡面帶來的習慣和思維,腦海裡還保留著他爸爸的那套思想,覺得這裡的所有人才是異類。

那時候我在想,要是有一個人願意慢慢的教她,教她走出那座大山那該有多好。可是事實證明,就算大家想幫助她走出那樣的思想,她卻還是固執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不願改變和嘗試,一切都是徒勞的。也許只有當她自己意識到這是錯的,她才有可能變成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正常女孩。

問題就在於他該如何走出那樣的思想,走出那個困住他的大山。後來我發現而這個幫助他走出大山、那座房子的鑰匙正是閱讀和教育。作者在後記坦言,如果不是閱讀,可能她還在垃圾場裡面收著垃圾,做一個與世隔絕的怪女孩。

可是說書本和閱讀拯救了她。 閱讀帶給她毅力,帶給她堅定,帶給她決心。

這樣強大的力量,竟然來自閱讀,讓我十分震撼。

閱讀的力量真的有這麼強大嗎?或許有吧,可是我仍然存疑

我自認為也算是個愛看書的人,不錯的書也看過不少,我思考著閱讀帶給我的好處,只有積累作文語言及素材嗎?閱讀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放鬆,成績上的提高,更是認知的昇華。

閱讀讓我認識到這個世界上那些微小的美好存在,讓我體會到生活中日常的幸福。它讓我在一堆玻璃渣中可以找到一塊糖。

所以,我想這本書說的對,閱讀和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 ※※※※※※※※※※※※※※※※※※※※※※

這本書是我自己讀了後強烈推薦給13歲女兒的。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原名是Educated ,其實這本書的主題也探討是教育、以及教育改變命運的故事。

當然,可能對於普通讀者來講,這本書最大的看點在於一個17歲前從沒進過正規學校接受系統教育的女孩子,最後憑藉自己的毅力、決心一步步走向最高學府,走向學術的頂端。成為了劍橋的博士。從這個表現來說,這個女孩是相當勵志的。但熠熠生輝的學歷高帽之下,作者內在的成長轉變才是重點和看點。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所昭示的不僅是一個勵志故事,本書帶來的教育、原生家庭、女性覺醒和成長……這方面的描寫和思考是相當細膩到位的。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教育是不斷的優化和重建。我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獲得獨立的思想意志,並能防止一切形式的洗腦,哪怕洗腦的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任何時候都能夠獨立思考判斷,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這本20多萬字的書語言優美,故事情節也相當引人入勝,特別是內心描寫,非常的寫實,也非常細膩,把女主人公內心那種最初的怯懦、崩潰、自我懷疑,以及步步覺醒、糾結矛盾又勇敢決定等等內心活動都躍然紙上地展現無遺。

所以無論從故事性、文學性以及思考性,這真的是一本不容錯過的書。


教育最終極目的不是文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