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11歲的侯逸凡亮相首屆中國國象聯賽


在戰勝小波和三位男子特級大師之後,已經貴為兩屆世界棋後得主的侯逸凡的確火了( )( ),一時間,各種讚譽都戴在這位花季少女頭上。那麼侯逸凡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侯逸凡的模式能否複製?成為明星的商業價值如何利用,以及她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無疑成了人們關注的新話題。


為此,記者採訪了侯逸凡當年山東學棋的恩師童淵銘、所效力俱樂部的齊魯晚報棋院總經理劉瑋以及其它棋界的一些人物,試圖整理出一點對這位天才少女成長軌跡有用的東西。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兒時學棋的侯逸凡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一、棋後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2001年7月,當7歲的侯逸凡來到齊魯晚報棋院時,可能誰都沒料到這位小女孩會成為將來影響世界棋壇格局的人。回想當年,正在創業山東棋類事業的齊魯晚報棋院總經理劉瑋感慨道:“主要是童淵銘的力薦,我們才決定收下這個孩子,並儘可能的提供給她比較好的條件和訓練環境。”


回憶當時的舉動,劉瑋認為並非高瞻遠矚,也不是一時衝動,“我們棋院是純市場化體制,跟傳統的專業棋院不一樣。雖然那時我們也剛剛起步,更缺少資金,但因為沒有體制的束縛,我們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給優秀苗子提供好的訓練和比賽機會。”也許正是這種一開始的市場化運作,讓侯逸凡的學棋之路走上了正途。


劉瑋認為,首先是侯逸凡的天賦好。他至今都清晰的記得,當童淵銘想我推薦這個南方來的小孩子時,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的興奮:“這可是個好苗子,小女孩對棋的靈感和下棋時難得的沉穩,都是我這麼多年帶孩子以來比較少見的。”的確,一個人的潛質是很重要的,後來證實了童老師獨到的眼光。當時在童老師門下學棋的孩子很多,從中冒出來的好苗子不少,但侯逸凡確實是比較出類拔萃的。


相比其他學棋的孩子,侯逸凡又是幸運的。來山東之前,侯逸凡在江蘇一個小縣城學棋,教棋的教練儘管非常投入,也幫助侯逸凡拿到了全國幼兒組的冠軍,但畢竟是業餘水平,在侯逸凡需要更上一個臺階的時候,就有點力不從心了。侯逸凡的父母在同女兒的啟蒙教練商量後,便開始考慮讓她到大城市跟更高水平的教練練棋,只是在尋師的過程中,因為家境的不富裕,他們因為拿不起學費而被一些名師和高水平棋院拒之門外。當他們費盡周折來到山東後,侯逸凡的學費不但減免了,齊魯棋院還給她提供開小灶的機會,並有一些水平相對高一點的男孩與她對抗,這些條件,當時在其他專業體制的單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不僅是侯逸凡,當時齊魯棋院還有幾個外地孩子,也都不收學費,包括在山東當地一些家境困難的孩子。據童淵銘介紹,當時受照顧的還有南京來的鄭軒成、安志瀟,東北來的盧尚磊,以及濟南的趙駿、魏晨鵬等很多孩子。只要孩子有潛力,我就和劉瑋商量,然後去弄點錢讓他們出去比賽,達到鍛鍊的目的。”而劉瑋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侯逸凡碰到了既有才氣又敬業的童淵銘。正是童教頭為侯逸凡打下的良好基礎,才讓小姑娘以後的進步有那麼快。


其實,侯逸凡父母的投入也值得一書。那麼小的孩子到了外地,所吃的苦和受的磨難都可想而知,她的母親王茜犧牲了自己的工作,全程陪同;她的父親也辭了工作跟著做後勤。劉瑋說,想想也真不容易,他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可謂費盡心血。應該說侯逸凡的成長,與她父母當時的決心和投入的精力是分不開的。


侯逸凡在山東一待就是三年,當她獲得世界少兒冠軍並開始新的衝刺後,被帶出謝軍等名手的國家隊總教練葉江川一下子相中,破格選拔到國家隊鍛鍊。劉瑋說,其實,這一步對侯逸凡以後的騰飛至關重要,因為她有了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機會,尤其參加世界大賽的次數多了,她的棋路寬廣了,自信心也增強了。當然,11歲時山東就派侯逸凡在全國甲級聯賽中打主力,使她提早進入職業化磨練,也對她日後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總結出,侯逸凡之所以成功,一是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包括自己父母的支持;二是遇到童淵銘這樣的好老師;三是有一個好的俱樂部作支撐;四是國家隊的培養鍛鍊,可以說,正是這四條不可或缺的因素相加起來,才為侯逸凡以後的騰飛提供了可能。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侯逸凡9歲獲世界少兒冠軍回到山東受獎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侯逸凡成為山東省勞模


二、侯逸凡模式能否複製


以侯逸凡這麼小的年齡,就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可以說只要順利發展下去,在今後幾年甚至十幾年裡,侯逸凡都可能稱霸世界女子棋壇。那麼,像侯逸凡這樣的選手今後還能冒出來嗎?侯逸凡模式是否可以複製?


“比較難了。”作為引領侯逸凡起步的恩師童淵銘,在分析侯逸凡的成功時說:“首先,侯逸凡這樣的天才就很難碰到,可能幾十年都出不來一個,正像謝軍說的‘她是為棋而生的’;其次,以後的環境也很難再造這樣的明星。”


童淵銘曾經是中國國象界很有天分的棋手,當年獲得過世青賽季軍和多次的全國冠軍,他在巔峰狀態時就從國家隊急流勇退來到山東,正是滿腔熱忱大幹的時候,結果被侯逸凡幸運地碰到了。“回想當年我和童淵銘搭檔一起創業的日子,還是單身的童老師不講條件不講待遇,為帶好孩子可謂竭盡全力。”費勁心思“挖”童淵銘到山東的齊魯晚報棋院掌門人劉瑋,一說起童淵銘來就格外來勁,在他眼裡,童淵銘就是個“寶貝”,如果沒有這個寶貝,侯逸凡怎麼回來山東?怎麼能那麼快就冒出來?


之前我在接觸侯逸凡的父母時,也不止一次的聽到他們對童淵銘的感謝,侯媽媽曾說:“童老師對侯逸凡那可是真愛啊,直到現在,我們一想到童老師當年的付出,就覺得這是最應該感謝的人。”作為童淵銘本人,他更多的強調了山東給予的氛圍,沒有像他以前在別的地方所有的行政框框約束,要什麼樣的人想怎麼培養都由他自己說了算。“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全身心的去教學,那時我也年輕,精力旺盛,如果換成現在,我也肯定做不到了,不僅棋力達不到,自己已經成家立業有了孩子,精力已經差了很多。”


的確,無論以前還是現在,能像童淵銘那樣正值巔峰卻到基層帶孩子的,在中國棋界很難找得到。而那時童淵銘帶的學生也有限,可以單獨開小灶,每天給孩子進行的是幾乎專業的訓練,這對當時的侯逸凡等一批孩子可謂如獲至寶。其實,那時除了侯逸凡,齊魯棋院還冒出來好幾位,像魏晨鵬、翟墨、王桐森等,也都是在童老師的悉心調教下拿到了世界少兒冠軍,只是他們或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沒有走的更遠,相比侯逸凡表現得更為突出。


“那是一個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加上俱樂部提供給孩子外出鍛鍊的機會和資金支持,才使到山東學棋的那批孩子迅速成長起來。”童老師感慨道,那時有哪個省哪傢俱樂部,會像齊魯晚報那樣為幾個前途未卜的孩子提供資金幫助?到了現在,各家都在注重眼前利益,就更不可能做到了。“這點確實應該感謝齊魯晚報,是公益之心讓他們一直在支持學棋的孩子,支持國際象棋這個項目。這也是我在輾轉幾個地方都沒有堅持下去、最後選擇到齊魯晚報的原因。”


童教練的話很實在,但劉瑋認為,侯逸凡當年的冒尖,更主要是童淵銘的功勞。“試問一下,現在有哪個高水平教練能耐得住寂寞在基層帶孩子?哪個人不為報酬不為名利一干多少年,只為孩子的前途去著想?即使有好的苗子,好的訓練條件,如果再找到像童淵銘這種水平這樣敬業的教練,實在太難了!”這是劉瑋發自內心的感慨。


聽國象圈內一位權威人士講,從國家隊層面看,當年陪伴謝軍訓練和比賽的,有中國最好的棋手葉江川,為了拿到女子世界冠軍,老葉是甘願犧牲自己,為中國第一個棋後的的誕生可謂鞠躬盡瘁。等到了諸宸時代,還有高水平的徐俊在做陪練,但許昱華時代似乎就弱了很多。因為隨著體育市場化的進程,已經很難有頂尖棋手願意犧牲自己,而起全力幫助別人了。


而到了侯逸凡時代,儘管也有葉江川親自指導並有餘少騰等男棋手陪練,這自然為侯逸凡成長帶來了很大作用。但下一個女棋手還會這麼幸運嗎?包括今後侯逸凡的再提高,目前國家隊裡誰能帶得了她?除非像卜祥志、王玥這樣的頂尖選手也能男幫女,但要讓他們像當年的葉江川一樣放棄自己比賽,去奉獻自己的青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侯逸凡的成長的確是個個例,她的機遇太好了。“她遇到了很多貴人的幫助,從童淵銘到葉江川,包括侯逸凡剛學棋時遇到的業餘教練王憲,還有山東給我們提供的好條件,這都是我們這輩子應該感謝的。”侯逸凡的父親侯雪健如此說。


而童淵銘認為,一個人的成才需要多方面的厲煉,侯逸凡在棋盤前的那種大局觀、那種成熟、那種不服輸的勁頭,與她的性格、家庭基因、天生的氣質以及環境的影響都有關係,侯逸凡的成長不是由哪一個單獨的環節來完成的,她的確是一位“為棋子而生”的獨特女孩,是很多孩子不能模仿和今後很多人都難以複製的。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9歲獲得世界少兒冠軍的侯逸凡

三、棋類明星該如何包裝?


16歲的時候就擁有了棋後頭銜,讓侯逸凡不得不面對名人的生活;而此次直布羅陀賽上的再度爆發,無疑讓侯逸凡身上的明星光環更加鮮亮。


猶如當年丁俊暉的橫空出世一樣,侯逸凡的生活可能會因此改變。媒體的聚光燈少不了,商家的贊助合同也會接踵而來,在體育越來越商業化的今天,迴避市場的追逐是不可能的。因此侯逸凡的下一步發展,應該需要有新思路,也給挖掘侯逸凡成功的齊魯晚報棋院下一步運作,帶來一個新的課題。


從7歲學棋開始,到如今一直代表山東角逐職業聯賽,其實侯逸凡的成長基本是按職業俱樂部的模式冒出來的。她的職業生涯既不同於謝軍,也不同於諸宸,因為她完全走的是一條新路。


儘管侯逸凡目前是國家集訓隊隊員,但在代表俱樂部的征戰聯賽中也鍛鍊價值很大。據悉,目前侯逸凡在山東打聯賽,每年得有三、四十萬元的收入,加上各種國內外比賽的獎金,每年超過百萬收入的侯逸凡,其市場價值儘管不能和熱門項目的李娜、劉翔等明星相比,但與一些市場效益小的像舉重、體操、女足運動員比起來,無疑又好得多。所以應該抓住這種機會去開發其商業價值。

劉瑋認為,國際象棋在歐美的熱度很高,也有很大的市場,值得中國借鑑,侯逸凡既然走到這一步了,就需要考慮她的未來,需要考慮她在國際棋壇的更大發展。劉瑋還特別強調說,前一段看到一些媒體提到說是他要侯逸凡學李娜“單飛”,其實他的話並不是這樣說的,他說過要到歐洲建工作站,希望能為中國年輕棋手水平的提高再出點力,並沒說讓侯逸凡非要去歐洲,再說這也不是他決定的,需要她的父母、協會領導等多方面定奪。劉瑋還說過,侯逸凡應該借鑑李娜、姚明、丁俊暉等明星的商業包裝,並不是要求非要侯逸凡“單飛”。當然記者可能也是好意,加了自己的猜想。


之前,侯逸凡曾由國家隊安排了一家著名體育經紀公司來包裝。對此劉瑋認為這是個好事,“依靠職業經紀人幫助棋手完成棋盤之外的事情,無疑是明智之舉,因為經紀人懂得如何去包裝明星,知道該如何讓他們的價值得到最大發揮,同時也懂得該如何保護好他們。”


但據記者瞭解,和侯逸凡簽了合同的那家經紀公司,這這幾年在侯逸凡的商業包裝上並沒有實際行動,簽了五六年合同了卻至今都沒為侯逸凡找到一個商業代言。也許是國象項目自身在中國的影響還不夠,經紀公司似乎還沒找到包裝侯逸凡的方法。


“當然,作為俱樂部我們也有責任,也沒有想出好點子來挖掘侯逸凡的商業價值。主要之前侯逸凡年齡也小一些,國際象棋在中國的影響力又不夠,這都為她的商業包裝帶來了難題。”為此,劉瑋才想到要到歐洲建立工作站,想利用國際象棋在歐洲的影響,來包裝像侯逸凡這樣的明星隊員。


之前幹過足球、籃球記者,又運作圍棋、國際象棋棋類多年,熟悉體育產業運作的劉瑋,目前已成立一個高爾夫俱樂部,還在嘗試運作CBA籃球隊和進軍影視業,是體育文化圈內公認的市場運作高手。作為自己俱樂部一手培養的棋手,其實劉瑋現在比誰都著急侯逸凡的商業開發,“不僅是侯逸凡,我們棋院還有很多的潛力棋手,包括當年世界最年輕的男子特級大師卜祥志,還有圍棋的江維傑、周睿羊、範廷鈺這些已經成為頂尖的棋手,都是有很大商業價值的。也許是棋類的特殊性決定了商業開發的難度,我們應該加緊探索一條適合包裝棋類明星和開發他們的新路子。”對此,劉瑋似乎也有些信心。


也許劉瑋已經心中有數,已經盤算好了下一步的打算,包括歐洲建站後對棋類推廣的一系列計劃。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四大因素助力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崛起

四、國象如何職業化


在侯逸凡擊敗很多頂尖的男子特級大師後,國內的有很多媒體,都在關注一個話題:就是侯逸凡能否成為繼姚明、李娜、劉翔、丁俊暉之後,中國體育傳遞給世界的另一張名片?


劉瑋的看法是,“儘管國際象棋在觀賞性上比不上籃球、網球那些熱門項目,但誰都不能否認這項古老的智慧運動所具有國際影響力。它曾誕生過諸如卡斯帕羅夫、卡爾波夫、小波爾加等具有影響到政壇的國際巨星,也許在不遠的一天,侯逸凡也可以做到這些。”


的確,在世界體壇普遍實行職業化的背景下,中國也正在逐步由‘舉國體制’向俱樂部制的市場化運作過渡,李娜、丁俊暉等人之所以轟動世界,是因為他們的“單飛”成功,這樣的成功似乎更讓人折服,尤其會得到歐美人的信服。


從目前的中國國際象棋環境來看,其職業化進程顯然還比較緩慢。齊魯棋院曾在2005年和中國協會聯合創立了中國國象職業聯賽,但7年過去了,從當時主客場到現在的全部分站賽,不知道這是職業進程的進步還是倒退?劉瑋認為,不用說和足球、籃球、網球這些熱門項目比,就是和同是棋類的圍棋、象棋比,國際象棋的市場化程度也低得多。


“我們承辦國象職業聯賽的五年裡,在加快市場化進程中卻遇到了困難,就拿顯示體育比賽職業化最明顯的主客場制,都遭到了大多數隊伍的反對。也難怪,因為參賽各隊大多數為體工隊體制下的隊伍,他們似乎更習慣於安於現狀,更有人還沒斷奶就不知道怎麼找飯吃。”


其實,齊魯棋院的確是個特例,劉瑋運作山東隊這麼多年,一直靠自己拉贊助和市場運作養活隊伍。“至今我們都沒有國家的任何撥款,也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都咬牙挺過來了。我相信我們的模式,將來肯定是中國棋類發展的方向。”


據悉,一直在棋類市場走在前頭的齊魯棋院,已經開始了在歐洲建站的工作。劉瑋透露,本月底他就到法國、德國等國家去考察,以確定建站的地點。他之前已派出在中國讀大學的俄羅斯棋手、也是齊魯棋院外援的維拉,前往歐洲一些大學進行國際象棋交流,據悉目前維拉在德國一所高校紮根,並正在運作建立訓練基地事宜。“我們的隊伍已經兩次甲級聯賽奪冠了,智運會、亞運會、世錦賽也都創造了輝煌,並誕生了自己的世界冠軍,可以說現在我們在國內已經很難超越自己,必須得有新的思路。”顯然,侯逸凡的崛起,更堅定了劉瑋走向世界的決心。 


按照劉瑋的設想,他準備在歐洲建立訓練營,可以擁有自己的俱樂部和隊伍。“因為國際象棋的根在歐洲,那裡的國象好手眾多,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年輕選手送過去提高水平,關鍵是藉此還可以吸收水平較高的俄羅斯年輕選手前去,因為他們也向往西歐的國象氛圍和比賽磨練。”劉瑋說,因為歐洲的比賽特別多,棋手往返交通方便且花錢也少,如果建立起這個訓練場所,提供必要的食宿和教練,一定會吸引各國選手前往。


記者認為,其實這個工作站還可以聯合中國的國家隊,讓侯逸凡甚至一些男子頂尖棋手也去定期訓練,如果有很多國家的選手在一起訓練比賽,這對中國棋手水平的提高,以及加快這一項目的職業化進程,無疑都是大有益處的。


齊魯棋院歐洲建站的消息,據悉也得到很多棋手的擁護,不僅山東隊隊員覺得有了新機會,就是一些國家隊隊員也認為是件好事。有棋手認為,他們目前在國家隊的訓練,因為缺乏高水平教練指導,也只能靠自己打棋譜。其中一位男棋手就說,現在是誰對電腦的棋譜研究得透,誰就厲害,如果能到國象水平高的歐洲進行訓練比賽,那自然求之不得。


不過,歐洲建站也不是件容易事,不僅需要資金作保障,更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難在等著。對此劉瑋認為:“萬事開頭難,只有敢去嘗試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希望繼續為中國國際象棋的發展以及加快國象職業化進程,再出把力添把火。”

轉自棋子網

喜歡或陪娃學習國際象棋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國際象棋業餘愛好者,可以及時收到我發佈一些國際象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