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新戰略思考:開源節流,減脂增肌

行業盤整動盪,恆大穩健向前。

3月31日,中國恆大發布2019年度業績報告,多項指標行業領先。

數據顯示,恆大2019年銷售額同比增長9%,實現6011億元;核心利潤雖有所下降,但依然達到408.2億元。其現金餘額同比增長12%,達到2287.7億元。

而在負債指標上,恆大資產負債率為77.9%,淨負債率為159.3%,均有小幅增長。

正當行業對“不盡完美”的負債指標稍有微詞之時,許家印卻毫不避諱,直面負債短板,並正式開啟了恆大的新戰略轉型。

01 “開源節流”新戰略

從2020年開始,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戰略思路,用最大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這是許家印為恆大勾勒的未來發展方向。

行業人士對指出,“恆大2019年資產負債率,其實比萬科、碧桂園還要低,只是淨負債率高了些。”

“不過,能將降負債公開提升到戰略層面的,恆大是為數不多的一個。”

趣識財經觀察發現,在許家印喊出降負債戰略意圖之時,底氣十足。恆大降負債背後,有高增長與控規模的戰略支撐。

恆大新戰略思考:開源節流,減脂增肌

細觀恆大“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九字戰略方針,其背後的邏輯可濃縮為“開源節流”四字。開源節流成行,降負債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從古代歷次富國改革來看,無論是管仲變法,抑或王安石變法,開源都是重中之重,恆大也不外如是。

迴歸本文主角恆大,其開源的底氣來源於兩個層面。其一,龐大優質的土地儲備,這是恆大的內功基礎。

打鐵還需自身硬。數據顯示,2019年底,恆大土儲規模達2.93億平方米,充足的土儲,使其可源源不斷的滿足購房者的需求。

不止恆大,諸如碧桂園、融創等頭部房企,皆有不少土地儲備。而在當下環境中,比土儲更為緊迫的,是高效銷售與變現模式。

這便是恆大開源的另一依仗——創新的線上銷售方式。

數據顯示,憑藉“網上賣房”創新舉措,恆大一季度銷售額增長23%,達到1465億;銷售回款更是增長55%,實現1133億。在兩創行業第一同時,恆大也實現自我超越,刷新一季度銷售及回款的最高紀錄。

恆大新戰略思考:開源節流,減脂增肌

與之相對,克而瑞數據統計,2020年整個房地產行業遭遇滑鐵盧,top100房企一季度全口徑銷量大幅下滑,1-3月單月分別下滑12.7%、37.7%、17.1%。

恆大逆勢增長背後,是網上賣房戰略的成功。

最早實現全國樓盤同步,巨大折扣讓利房主,營銷返利惠及全民。”在其他房企大多淺嘗輒止,恆大卻引領了整個行業風潮,贏得多方點贊,獲得先發優勢。

而線上賣房的現實意義是:恆大得到了充足的回款,實現了真正的“開源”,這也是降低負債的第一步。

02 “減脂增肌”降負債

如果將開源比作增肌強身;節流便是減脂瘦身。

這具體體現在恆大“控規模”三字方針上。而控規模,也包含兩大邏輯。

首先,是實現土儲負增長。按照規劃,未來三年,恆大土儲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按照這一速度,到2022年,恆大土儲便降低至2億平方米。

結合上述開源策略,不難發現,恆大在集中消化現有土儲,並嚴格控制新增土儲,這也是恆大未來土儲策略的兩大基調。

其次,是收緊多元業務投資。援引許家印在發佈會中聲明,“5年內不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而無論是嚴控土儲,還是收緊投資,其核心都是聚焦“節流”。通過開源節流一增一減,實現降低負債的目標。

按照恆大規劃,未來三年將實現負債大幅降低,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總負債控制在4000億以下。

恆大新戰略思考:開源節流,減脂增肌

為此,許家印在發佈會現場算賬:“18年與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直接減少600億的支出。”

一增一減,恆大一年淨增3100億’營收’,實現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就不再難事。

“細究起來,減少的1500億有息債,還可減少一百多億利息成本。”明眼人指出。

03 矯健的新恆大

開源節流,降低負債。

恆大新戰略,與近期央行等多部委要求房地產市場,“堅持因城施策,落實好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不謀而合。

過去23年,恆大銷售額從零起步,如今超越6000億,而今年,恆大內部銷售目標為8000億;在不久的2022年,其目標銷售額直指1萬億。

減脂增肌,健步向前。一個更加強健的新恆大,迎面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