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你是否有過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卻在之後的某一天突然就想到答案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將這一反應叫做“頓悟”,這在心理學中叫做醞釀效應,而在這一過程中是醞釀在發揮心理機制的作用。

醞釀效應又被稱為直覺思維,直覺一詞源於拉丁文intueri,原義為聚精會神,後來被延伸,現在泛指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直接認識與理解,在科學界中對直覺的解釋是:不受某種固定邏輯所束縛的對客觀事物產生直接領悟的思維方式。

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長年研究苯分子結構,但是被苯分子的原子結構結合方式困擾著,在1864年的一個冬天凱庫勒在火爐旁打盹卻得到靈感,突然醒悟,他說:“我在火爐旁進入了半睡眠的狀態,我彷彿看見原子像蛇一樣在我眼前擺動,不停的變化”凱庫勒由這個靈感提出假設,最後證實了苯分子的蛇形分子結構。

當我們面對一個反覆思考都不能做出決策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暫時放一下,轉身去做一些不相關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醞釀效應發揮了特殊的心理機制作用,產生了頓悟,反而得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醞釀效應的產生機制:

一、遺忘錯誤信息

在思考解決問題時,我們可能會受到錯誤信息的干擾,而當思考被打斷時,我們會對錯誤信息產生遺憾,消減錯誤信息對大腦的影響,重新再回到問題上,就可以以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

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二、思維定勢

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生產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會對問題的解決產生阻礙,而醞釀效應可以打斷思維定勢,思維定勢的轉變主要在於不同場景的切換。

三、無意識作用

未被自身發現的心理活動,在醞釀過程中記憶會隨機聯合,從而在意識中得到解決方法。

自從認知心理學得到發展後,研究者們開始在實驗中搜集關於醞釀效應的證據:

讓測試對象解決不同的問題,一部分問題得到解決,一部分問題沒有解決,對於未解決的問題加長了時間思考,也沒有辦法得到答案,而當測試對象轉身去做一些無關實驗的任務時,卻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

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在生活中,不管是科學家、數學家、普通人,醞釀效應都發生在我們身上。

關於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就是一個經典的故事:

阿基米德出生於公元前287年,古希臘西西里島敘拉古的一個村莊,現今屬於意大利境內,他出生貴族,家族與敘拉古國王赫農王是親戚關係,阿基米德的家族十分富裕。

而阿基米德的父親也是博學之人,在當時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因此阿基米德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幾何學等有著濃厚的興趣。阿基米德在11歲時,被送到亞歷山大城跟隨著許多數學家學習,當時的亞歷山大城是世界的文化中心,聚集著很多思想家和學者,有著“智慧之都”之稱,這段學習經歷為阿基米德後來的研究生涯奠定了基礎。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

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當時的國王赫農王請了一位當地的金匠,為他打造一頂重兩斤全金的王冠,而當國王拿到製作好的王冠後,始終覺得對金匠不放心,懷疑王冠會不會不是純金打造的,國王命人測重了這個王冠,重量是為兩斤,但國王仍不放心,這不能說明王冠就是純金的,國王將這一難題交給臣子,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有解決辦法。

這時有一位大臣提議,阿基米德從亞歷山大城學習回來了,不如讓阿基米德試試有沒有辦法,國王同意了這個提議,叫來了阿基米德,要求他在不破壞王冠的前提下,來檢驗這頂皇冠到底是不是純金打造的,阿基米德陷入了思考,苦思冥想了好幾天,卻不得答案,他運用他學習的數學知識,卻找不到公式可以計算。

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這天阿基米德研究到晚上,很是疲憊了,決定洗澡休息,讓僕人備上了洗澡水,就在阿基米德入浴時,水因為太滿而溢了出來,這時阿基米德大腦中如閃電閃過,靈光一動,想到了利用固定溢水量來測定,據說阿基米德當時衣服都沒有穿,跳出了澡盆,大喊“Eureka!(尤里卡)”就是“我知道了”

第二天阿基米德請國王準備了另一重量兩斤的純金黃金,和兩桶重量一樣的水,分別將黃金和王冠放入兩桶水中,結果發現放王冠的那桶水溢出來的水更多,這就說明在相同質量下,王冠的體積比純金的體積更大,說明王冠的金屬密度小於純金,這就是證明了金匠確實在王冠的製作過程中混入了其他的金屬,王冠並非純金打造,金匠偷工減料了。

阿基米德因為醞釀效應發現了浮力定律,同樣的醞釀效應作為一種心理學效應,我們也可以將它運用到生活中,但是在應用過程中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控制好“醞釀“的時間:

醞釀效應:把事情放一放,給靈感一個緩存

一、注意力,在長時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或者反覆的練習後,我們注意力會有所分散,產生不順暢的感覺,這時我們可以運用醞釀效應,將手上的事暫時放一放,轉移一下注意力,將有助於我們再次回到狀態,拉回注意力的集中度

二、改變定勢,當我們長時間反覆在思考一個問題時,思維會產生定勢,你以為自己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但其實你的思維還是和原來一樣,這個時候問題似乎怎麼都得不到解決,我們就可以運用醞釀效應,將你的思維從這個問題上釋放出去,減弱思維定勢對你的影響,將會幫助你得到解決方法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大腦醞釀的過程中,我們會產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就是未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這是一種主體對客體不自覺的認知體驗,當新的事物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會在大腦中隨機聯合它們,當眼前的事物與之前的思考問題有關時,或者在你休息放鬆時,消除了之前的緊張感,這時都會幫助你產生頓悟的感覺,打破思考的僵局,從而進入創造性的思維狀態,因此當你百思不得其解時,不要焦慮,不如先放一放或者出去走一走,答案也許會像閃電一樣閃過你的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