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理村:古名“港裡村”

【河北寧晉鄉村起源】

講理村:古名“港裡村”

航拍講理村

講理村,古名“港裡村”,滹沱河從此經過,村建港口處,名“港裡”。

“港裡”同“港溝”一理。民國十八年《寧晉縣誌》卷之一:“太白渠舊志謂即冶河。經欒城、趙縣入洨河。查邑西北樓底村西二里外,有古河形,俗呼為港溝。相傳為宋時運糧河。”《漢志》:“太白渠首受綿曼水,東南至下曲陽,入斯洨。蓋流經縣境矣。”運糧河就是宋、金、元三個朝代為了減少滹沱河給正定府帶來的連年洪澇災害,而沿著原有的太白渠古道而開闢的一條河道。 “即元人所謂運糧渠,今人所謂運糧河也。”

太白渠當年從港裡村流過沒有呢?參考道里,曾經流過。《水經注疏》卷十《濁漳水》:“太白渠東南至下曲陽,入斯洨者也。東分為二水,枝津右出焉,東南流,謂之百尺溝。”

講理村:古名“港裡村”

作者和本縣歷史文文化愛好者鄉村採風

港裡村,何時改名“講理村”?講理村《侯氏家譜》:“我侯氏自明代由山西省洪洞縣劉村社社三甲奉旨遷至趙州寧晉縣港裡村。”《新建勘明寧晉縣學田碑記》,“大明隆慶四年歲次庚午十月朔日立石,”碑陰其中有“講理村”。有比較,才有鑑別,兩相比較,不難看出,明朝隆慶年間已經改名“講理村”了。

講理村:古名“港裡村”

好友賈文科先生題字

講理村:古名“港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