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開啟跳水模式,後市艱難前行,關注一季報預增行業


愚人節開啟跳水模式,後市艱難前行,關注一季報預增行業

今日又是衝高回落的一天,盤面依舊如一潭死水,在海外疫情沒有得到遏制的情況下,股市很難開啟一波像樣的反彈,目前的每次弱反都是出票、做T的機會。


下跌的原因很簡單:疫情+糟糕的經濟預期。

疫情不用說了,美國預計要兩週後才能看見拐點,可能有數百萬人感染,這個數字對於市場來說是個致命打擊,由此引發的金融震盪和失業潮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由於疫情引發的外需大幅減少,我們的出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僅影響的是外貿出口從業者的飯碗,更是將長期形成的全球化分工產業鏈造成致命打擊,影響全球化進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前瑞士並不生產口罩,而這次疫情暴露了產業鏈不夠健全的致命缺陷,疫情過後瑞士很可能會上一點口罩產能。雖然主要還是靠進口,但如果每個國家都在同步進行這樣的製造業迴流舉動,將會大大損害全球的分工合作效率,分工協作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本質上分工是為了最大程度上解放生產力,從古典經濟學時代的亞當斯密就專門分析過。而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對全球化進程則是沉重打擊,正是由於過度全球化導致疫情以極快的速度蔓延。而產業鏈的分散則是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一旦上游出問題,缺乏存貨、原材料整個產業鏈都可能失業,由此引發的產業鏈問題必然在疫情之後重新洗牌,這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可謂非常不利。對於中國、越南這樣的世界工廠而言,供應鏈出問題對本國經濟是沉重打擊,所以我很不理解為什麼有人看到歐美疫情大爆發會開心,難道看到自己的金主倒塌,國人大面積失業會開心?無論政治分歧怎樣,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傾巢之下安有完卵?歐美真倒了,怕會導致我們數千萬人失業,那將是一個災難性結果。


扯遠了,回到盤面上來講,幾乎沒有什麼持續的熱點可言。盤面題材基本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日遊的熱點追高就被套,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空倉等待機會或者做定投ETF,配置一點防禦性的醫藥、消費、銀行類的ETF或者相關題材的優質個股。


那麼何為優質?

這就要回到題目中去了,做一季報預增較多的題材。由於一季度我國GDP大幅負增長已成定局,這個時候逆勢業績大幅增長的個股必然有更高的阿爾法值。炒股本質上是炒預期差,當大家都非常慘的時候冒出一個拔尖的代表,必然受到市場資金追逐。


如何尋找業績大幅預增的題材個股?

前面說過,炒股是炒預期差,我們不能等一季報發佈後才後知後覺感慨:原來這個公司淨利潤漲了5倍之多!


那怎麼提取預判?疫情告訴你答案!

由於幾乎整個2月份我們都是禁足在家的狀態,那麼相關的速食類、在線辦公、口罩、醫療器械等題材個股業績必然是大增的,同時由於成交量的大增,券商和互聯網金融的業績也是大增的。所以,我們尋找這類的個股要從這幾個題材方向入手,仔細閱讀研報和公告,從中尋找蛛絲馬跡。儘管很多個股前期都已經炒作過一番,但由於近期的回調,依然留下了不錯的進場空間。近期的大消費概念出現強勢反彈亦可視為市場的提前反應,所以感興趣又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多花點時間尋找市場遺珠,說不定下個翻倍牛股就被你挖掘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