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玉米套土豆的種植模式在我國北方地區越來越普遍,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本文根據經驗對玉米套土豆種植模式進行了以下探討。

以供廣大種植者參考: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1 土豆、玉米的品種選擇

大量實踐表明,種源對土豆的產量具有很大的影響。當前市場中口碑較好的早熟品種有十五號、荷蘭七號等,它們具備早熟、豐產的特點,同時還屬於脫毒品種,能夠確保可以在露天環境下種植、栽培。除了具備產量高之外,還具有品種優良、體積大等特點。在玉米套土豆種植模式中,對玉米品種應當選擇具備良好的抗倒伏能力、產量較高等特點,當前市場中大多選擇鄭單958、魯單818等品種,它們具有顯著的優勢,葉片均呈現出向上生長的趨勢,可以更加充分地接受光照、確保空氣流通,進行光合作用。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2 把土豆切成塊狀,並催芽

催芽播種是我國北方當前採取的主要增產方法,其目的是確保播種后土豆能夠全部出苗,長出的苗健壯,進而促進土豆產量的提高。詳細的步驟為:在播種之前,將土豆切塊,確保每一塊上均有一個芽眼,以便土豆發芽、生長。在切塊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頂端優勢,為確保土豆苗長出時的整齊性,切塊時應當帶有頂芽,同時還應去除有病害或者雜種的土豆種。完成土豆的切塊處理後,根據相應比例用多菌靈粉劑對水浸種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或者用小灰幹拌,然後將土豆塊晾乾即可催芽。一般情況下,土豆催芽有兩種方法:第一,在播種之前的15~20d中,把土豆種置於15~20℃溫度下,或者是把土豆種置於向陽、無風的條件下,通常堆放時土豆種量為50kg/㎡,此外,還應當在土豆種上覆蓋上塑料膜,以便保溼,白天時增加光照,晚上時覆蓋草氈。第二,將催芽藥物攪拌到晾乾的土豆中,即可直接進行播種。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3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套種

3.1 春土豆的種植

我國北方地區春土豆種植大多集中在春分、清明期間,該階段是種植春土豆最合適的時期。在播種春土豆過程中,應遵循其生長規律,在種植區域的土地上應當將行距量好並做好標記,根據這一行距進行開溝。完成開溝種植土豆過程中,應將已經種植土豆的土壤施肥,再在種植的土豆種上方加蓋土層。在此過程中,應綜合考慮播種深度等問題,一般情況下播種的深度應控制在8cm左右,同時土豆種與壟頂的距離控制在1cm左右,種植時採用雙溝定植的方式。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3.2 夏土豆的種植

通常情況下,會在立秋之前的10d種植夏土豆。種植夏土豆時,一般會採用玉米套土豆種植模式。首先,根據量好的行距來種植玉米,在玉米出苗後,通過雙玉米套雙土豆模式,在兩行玉米之間種植土豆,其栽種方式和春土豆種植相同。雙玉米套雙土豆種植模式的優點是夏天比較炎熱的天氣中,玉米會對土豆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效防止了土豆因陽光的強烈直射葉片被燒傷的現象,或因蒸騰作用促使土豆失去大量的水分,同時這種種植模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疫病的發生,促進了土豆產量的提高。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4 科學管理

在土豆出苗之前,應當增加土地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還應當避免不良天氣損壞土豆拱棚。在土豆將要出苗時,如果土豆覆蓋了地膜,應當通過人工方式進行破膜處理。如果土豆是露天種植的,應當在澆水、雨後對其進行劃鋤,將硬殼打破,確保土豆幼苗能夠順利地出土。在土豆出苗之後,應當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促進苗的生長。一般情況下,管理的方法有:如果不幹旱,就不用澆水,按照拱棚大小做換氣處置。在結土豆、開花、土豆快速生長等時期,應當進行澆水,以確保土壤的溼潤。同時,還應當對土豆疫病等病害做好預防措施,這是因為土豆疫病很難治癒,所以以預防為主。在藤蔓快速生長期間,應利用多效唑對其進行人工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收穫前的7~10d不可以澆水。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5 種植推廣中應掌握的關鍵技術

5.1 種植地塊的選擇

土壤應當滿足玉米套土豆種植模式的需求,因此,在選擇種植地塊時,應使其具備水保肥力高、排灌良好、土壤疏鬆、有機質多以及耕作層深厚等條件。

5.2 種植品種的選擇

一般土豆主要的用途是食用,因此可以在同一塊地中種植1~3個開花少、塊根集中、株形直立的早中熟品種。在播種之前,應當對土豆種進行曬種、催芽處理,以便確保土豆出苗的整齊性,還能夠提高土豆抗病菌侵入、抗低溫凍害的能力。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選擇株高適中、株形緊湊、高產的中晚熟品種。對包衣種應當選擇無黴變、無傷、飽滿、粒大的種子。對不是包衣種的,應當對其進行選種、曬種、溫水泡種、藥劑拌種處理,以便出苗後能夠健壯地生長。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5.3 種植土豆時要覆蓋地膜

在種植土豆時要覆蓋地膜,其原因有二:第一,由於土豆種植較早,通過覆蓋地膜能夠提高地溫,進而起到保溫、保溼、保肥的功能。第二,具備隔水、隔肥的功能,由於土豆怕澇、怕旱,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對土豆的生長具有很大的影響。土豆對氮肥的需求較少,如果施的氮肥過多會促使土豆地上部分突長,進而影響地下部分的生長,降低產量。但玉米對氮肥具有很大的需求,在對玉米實施氮肥時,地膜能夠防止土豆吸收氮肥,所以地膜具有隔肥的作用。

5.4 土豆打塘播種

在種植土豆時進行打塘播種,大壟雙株密植呈現出三角形,可以實現密植,進而提高種植塘數,同時還能夠促進土豆的生長與膨大。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5.5 玉米雙行單株定向種植

利用雙行單株籽粒定向技術來種植玉米,可以促進通風透光,還能夠促進玉米充分接受陽光照射、吸收土壤養分,但是,在玉米播種時籽粒定向通常只能定向75%左右,出苗之後通過定向器對其進行定向,確保葉片的整齊排列、與行向垂直,可以顯著提高產量。

5.6 加強田間管理

提高產量的前提條件就是確保品種的優良,以及種苗齊、苗全、苗壯,同時還要做好病蟲防治、查田補苗、水肥控制以及防澇、防旱、防凍措施。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6 注意事項

在收穫土豆時,應將土豆的收穫時間控制在5月10日左右,進而確保土豆的休眠期,在5月10日左右收穫土豆,通常能夠為土豆提供90d左右的休眠期,進而為播全苗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倘若在秋季種植土豆,就不能利用切塊催芽方法進行種植,用多菌靈溶液浸泡土豆進行殺菌,按照600倍的比例配製多菌靈溶液,浸泡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在選擇種植土地時,應避開積水、澇窪等地帶,儘量選擇乾燥的砂壤地。在播種之後,應覆草。在收穫土豆的季節,氣溫已經降低,為了讓土豆獲得較好的生長,應當勤施肥、澆水。如果發現枯霜現象,推後5d左右再收穫。最好在土豆上覆蓋保護保溫措施,確保土豆的生長,提高產量。

種植新模式:玉米套土豆種植技術管理,兩種作物互補,提高產量

7 結語

我國北方玉米套土豆種植模式非常普遍,有效運用這種種植模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兩種作物還能夠互補,提高產量,值得被廣泛推廣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