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地人社部門“隔空”簽約 將在推進社保服務協同等7方面達成合作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川渝兩地人社部門“隔空”簽約 將在推進社保服務協同等7方面達成合作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人社合作聯席會議暨合作協議簽署儀式。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嫋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日10時15分訊(記者 李嫋)今(2)日,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和四川省人社廳遠程視頻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人社合作聯席會議暨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會上,兩地人社部門雲簽署《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人社合作協議》(簡稱《協議》),包含7個合作方面、30項合作事項和41項重點任務。

將在構建川渝一體區域就業和創新創業市場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瞭解,《協議》主要包含優化人力資源市場要素配置、推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協同、深化農民工服務保障協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協同、推進技能人才培養協作、推進專業技術人才工作協同、推進人社重大公共政策及保障措施協同等7個合作方面、30項合作事項和41項重點任務。

重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協議》簽署後,川渝兩地人社部門將重點在“破除影響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川渝一體區域就業和創新創業市場、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機制、推進社會保障公平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建立就業服務共享協作機制 共同爭取重大項目支持

據介紹,兩地將建立就業服務共享協作機制,比如推動公共招聘網和公共就業服務數據共享,定期交換勞動力流動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情況;共建(共享)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創業導師庫、創業項目庫,加強兩地創業培訓師資交流,共同開展創業培訓等。

在優化人力資源市場要素配置方面,重點將在川渝結合部地區規劃建設一批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市場),聯合舉辦人才招聘會和西部人力資源服務博覽會,組織邀請海內外高端人才、高校畢業生和兩地用人單位交流洽談。

“我們還將共同爭取重大項目(事項)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將兩地區域性人力資源市場、公共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創業博覽會、創業創新大賽等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該負責人說。

取消川渝間養老保險關係轉移紙質表單郵寄傳遞 縮短經辦時限

同時,兩地人社部門將共同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協同,重點推進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建立兩地間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理流程,實現與國家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確保接轉順暢。

啟動川渝職業年金轉移接續,取消川渝間養老保險關係轉移紙質表單郵寄傳遞,縮短經辦時限。探索推進川渝間辦理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時只轉關係不轉資金,應轉資金由兩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定期統一結算。

此外,兩地人社部門還把推動社會保險協同互認作為重點任務。

《協議》提出,農民工、新業態新經濟平臺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等將不受戶籍限制,按規定在兩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推動兩地互認失業保險參保關係及參保年限,實現兩地參加失業保險人員失業後可在失業前參保地或關係轉移接續地領取失業保險待遇。

兩地還將重點打造兩地人社數據交換平臺,開展就業、社保、勞動關係、農民工、爭議案件等方面的數據交換共享。

建立專技人才職稱互認機制 實現職稱網上互查互認證書通用

在推進技能人才培養協作方面,《協議》提到,要加強技工教育合作,建成渝技工教育聯盟,每年互派3-5名校級領導、10-20名專業學科帶頭人、任課教師20-30名橫向學習交流、掛職鍛鍊。

同時,聯合構建成渝地區特色產業職業體系,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證書互認;建立專業技術人才職稱互認機制,推行職稱電子證書,實現職稱網上互查互認、證書通用。搭建技能世界技能大賽、國家級技能大賽集訓交流合作平臺,共同培養參賽選手、專家教練、場地經理和技術翻譯。

為深化農民工服務保障協作,《協議》還提出,要建立川渝一體的農村勞動力及農民工資源數據庫,共同開展農民工專列專車、返崗復工、走訪慰問、證照辦理、根治欠薪、就業招聘、技能大賽、文體賽事等農民工服務保障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