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競爭進入下半場,天貓精靈能佔得C位嗎?

智能音箱競爭進入下半場,天貓精靈能佔得C位嗎?

  出品 | 於見

  近日,國際知名諮詢機構IDC發佈了《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4589萬臺,同比增長109.7%,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智能音箱成為近幾年國內電子消費市場上的“爆款”產品。

  事實上,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發展至今不過短短几年的時間,市場滲透率方面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上四千多萬臺的智能音箱銷售總量,市場滲透率僅在10%左右,與歐美髮達國家28%的滲透率相差甚遠。報告指出,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還處在一片藍海的形勢下,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不過,報告還指出,雖然市場處於一片藍海,但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9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被阿里、百度、小米這三家互聯網科技巨頭公司佔據。其中,天貓精靈以全年1561萬臺的出貨量位居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第一,相比2018年的出貨量增長了87.9%,百度和小米緊隨其後,位列二、三位。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在市場佔有率上巨頭們搶得了先機,但相對於智能音箱整個產業鏈而言,阿里、百度、小米等只是身處行業生態鏈中的一環。

  在這個智能音箱的產業鏈中,從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分別有元器件供應商、軟件(語音、操作系統)服務商、OEM/ODM(方案設計、委託代工)供應商、內容服務商以終端(線上、線下)品牌渠道商等多個環節。

  在這樣的背景下,暫時佔得C位的阿里與百度、小米未來依然有所憂慮,畢竟做好後續產品服務留住用戶才是王道。與此同時,產業鏈上的一些語音、技術、內容等廠商、服務商們也紛紛加入智能音箱的賽道打造自身產品矩陣,這也意味著巨頭們前方要面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智能音箱市場進入“下半場”,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2014年是智能音箱發展的起點,也是業內公認的智能音箱“元年”。這一年,亞馬遜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音箱Echo,就此拉開了智能音箱的時代大幕。隨後,以谷歌、蘋果、Facebook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加入這個領域開啟佈局,智能音箱一時間熱度飆升、席捲全球。

  隨著智能音箱在國際市場上“出色”的表現,國內市場上也出現了一番“躁動”。在隨後的2015年,京東推出了國內第一款智能音箱——叮咚音箱,之後阿里、百度、騰訊、小米、華為、科大訊飛、聯想等眾多企業先後開始佈局進入智能音箱市場,賽道上加入的玩家越來越多,行業的發展也開啟了加速度模式。

  到了2016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齊鳴,各個行業的明星企業紛紛跨界佈局智能音箱市場,彼時京東“叮咚”、酷狗“潘多拉”、美的“糖果盒”、“飛利浦”在市場上聲量十分高漲。

  但進入2017年之後,智能音響的市場格局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阿里的“天貓精靈”、小米的“AI音箱”橫空出世,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與營銷之下,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在2017年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來看一組GfK全國零售監測的數據便可知2017年智能音箱市場的“瘋狂”。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智能音箱零售數量僅在1萬臺,市場規模甚微;2016年智能音箱的零售數量增加至6萬臺,市場規模上升到千萬級別。

  而到了2017年,智能音箱市場規模出現大幅度的“暴漲”,零售數量激增至165萬臺,同比2016年增長了2650%,市場規模達到4.9億元。

  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入局,賽道上玩家們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以阿里為代表的巨頭玩家們開啟了“補貼”大戰。因此,2018年“99元智能音箱帶回家”幾乎成為所有玩家的標籤。

  不過,隨著智能音箱市場的競爭進入“下半場”,僅僅是低價已經很難打動消費者,如何拓展產品的使用功能及服務、真正形成以語音為主導的“智能化”場景生態圈成為賽道上玩家們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搶佔智能語音生態系統的高地,方能佔得行業C位

  在智能音箱以規模定勝算的“上半場”,產品軟件服務、使用場景以及用戶的需求都存在諸多可以提升的地方。進入到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整個智能音箱行業也將完成一次大的“飛躍”,滿足用戶更多需求貫穿至更豐富的生態場景將成為賽道上玩家發力的重點。

  而縱觀當下市面上銷量第一的“天貓精靈”,其所宣揚的“背靠阿里強大的產品生態體系”,也不過只是阿里互聯網生態體系裡的表面聯動。上線“查天氣”、“查快遞”、“交話費”、“叫外賣”,包括推出了“收取螞蟻森林的能量”等一些功能,都是將阿里生態鏈裡的產品“齊聚一堂”做加法而已。

  只不過,這真的是將智能音箱作為IoT生態第一入口的戰略佈局嗎?其實,這更像在阿里自己搭建的生態鏈裡“玩耍”。

  自天貓精靈上線3年多以來,有多少用戶真正體驗到了阿里所構建的“智能語音”生態系統所帶來的便利,又有多少人僅僅只是用它來聽歌、查天氣、設定鬧鈴等……

  至於阿里所提出的“賦能傳統產業”,也顯得有點吃力。嚴格來說,天貓精靈的核心是AI,其本質上是一個帶有智能語音系統的箱形機器人,但根據網友的一些吐槽可以看出,天貓精靈距離真正的“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目前來看阿里的“天貓精靈”以40%的市佔率穩居第一,再加之其背後龐大的內容與服務生態,它在市場上還是擁有一定話語權的,但隨著競爭對手在智能語音生態系統上的強勢發力,天貓精靈能不能長期穩居C位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