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75年前,在東南亞的美麗島國菲律賓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戰鬥,代表正義的美國和邪惡的代表日軍在該國的首都馬尼拉展開了一場世紀大決戰。經過美軍的血戰,曾經不可一世的日軍終於低下了它高高在上的頭顱,失魂落魄地離開了菲律賓。而當時立下誓言的美軍司令官麥克阿瑟終於實現了完全收復菲律賓的願望,將勝利的旗幟插在了這座美麗的城市上。


一、"王者歸來"的美軍

1942年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菲軍隊面對日軍全方位的優勢敗下陣來,時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不得不戰略性撤離菲律賓。離開之前留下那一句經典的"我將會重新回來",由此這座太平洋的美麗島嶼陷入日軍之手。佔領菲律賓後不久,日軍扶持的傀儡政權於1943年10月建立。在日本的控制下,菲律賓逐步淪為了日本的原料基地,日本所需的戰略物資開始源源不斷地從此處運往日本本土。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1945年,此時菲律賓的東部地區已經被美軍解放。萊特灣海戰後不久,麥克阿瑟就重新回到了菲律賓的土地上。但對這個"不服輸的老兵"來講,那座被日軍佔領著的大都市——馬尼拉,才是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真正想要的"禮物"。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而在另一面,已經窮途末路的日軍在陸軍第14方面軍大將山下奉文指揮下,將呂宋島剩餘的陸海軍部隊大體編為三個集團:尚武集團、振武集團和建武集團,兵力總計為28萬餘人。日軍的意圖為準備在此持島固守、長久防禦和消耗盟軍,禦敵於島外。為了方便指揮,原本駐守在馬尼拉的日軍指揮部開始向碧瑤方向撤退,日軍的重要想法就是一個:死守北部山區

經過權衡利弊後,日軍指揮官山下奉文決定放棄馬尼拉。於是他要求時任城防司令巖淵三次少將對馬尼拉實施大規模破壞,以阻止盟軍對馬尼拉的佔領;接到命令的巖淵三次派出士兵在馬尼拉城中開始大量設置路障,毀壞橋樑和基礎設施,將廢棄的車輛作為掩體來阻擋盟軍的前進。而其餘部隊則分散在城市各處,方便在盟軍進攻馬尼拉時與其進行遊擊戰和巷戰。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1945年1月9日,美軍第6軍團在克魯格中將的指揮下從仁牙因灣登陸後開始向南推進。20多天的時間裡,美軍又在呂宋島西部和南部分別登陸,不僅封鎖了通往巴丹半島的道路,而且開始集結重兵向首都馬尼拉挺進。僅僅幾日後,美軍在菲律賓游擊隊的協助下,通往馬尼拉的要道和橋樑都已被美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血戰馬尼拉

1945年2月3日,已經在馬尼拉近郊集結完畢的美軍正式對這座歷史名城展開了進攻。美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位於城中聖托馬斯大學校園內的戰俘營,當時那裡約有6000餘名平民和戰俘被關押在此處。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晚上9點,美軍第1騎兵師第8軍團和當地游擊隊在謝爾曼坦克的引導下對戰俘營展開了進攻,門口和部分日軍守衛被殲滅,大部分的平民和戰俘被解救;而一些殘餘的日軍將其餘的戰俘挾持到校園主樓中,美軍和當地游擊隊隨即與他們進行了交火,寡不敵眾的日軍最終在2月5日向美軍投降,釋放了剩下人員。根據戰後統計,本次解救行動共解救出5785名戰俘和平民,其中有5000人為當地百姓。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與此同時,在馬尼拉的北郊美軍第1騎兵師和第11空降師都遭到了駐守城內的日軍頑強抵抗。突入城內的美軍與日軍進行了極其慘烈的巷戰,為了保衛馬尼拉巴石河上唯一的橋樑——奎松橋不被美軍佔領,日軍與美軍在此進行了瘋狂的爭奪,雖然最初日軍佔據了一定攻勢,但最終依然無法阻擋美軍凌厲的攻勢。2月5日,美軍第37步兵師進入馬尼拉城區,並在指揮官沃爾德少將的命令下將城區一分為二,對城中的日軍進行分割。戰鬥一直持續到8日早上,美軍消滅了大量的日軍士兵,而城區建築物也遭到了日軍的嚴重破壞。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剩餘的美軍部隊則沒有遭到過於猛烈地抵抗,除了第1騎兵師第7和第8旅在城市北部的供水廠與日軍進行了長時間的交火以外,其他部隊都已通過修建浮橋的形式渡過巴石河進入城中。為了在戰鬥中保護當地建築物和無辜平民,麥克阿瑟在戰鬥開始前嚴令部隊禁止對城市進行大規模炮擊和空襲,但對馬尼拉城市的破壞在戰鬥中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完全清除躲在樓中的日軍,美軍不得不使用重型武器對據點和房屋進行清理,因此出現了不少誤傷事件的發生。

而面對美軍的攻勢,已經失去理智的日軍開始把槍口對準了普通民眾。針對當地居民的暴行開始在馬尼拉各處爆發著,針對城市的破壞和對民眾的侵犯成為了日軍在當地欠下了又一筆血債。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2月23日至28日,已經佔領新城區的美軍開始向馬尼拉老城區開始進攻:美軍首先用重炮等武器消滅地面和房屋中的日軍士兵,隨後開始逐個房屋和據點進行清理;而日軍卻充分利用馬尼拉老城區的石牆、老舊排水設施以及成為文物的聖盧西亞軍營和聖地亞哥城堡負隅頑抗,對實施清掃的美軍士兵展開殺傷;1945年3月3日,日軍在馬尼拉最後的據點——菲律賓財政大樓被美軍攻陷,大樓主體在美軍的炮擊中徹底成為了一片廢墟。當天,菲律賓立憲政府在馬尼拉的馬拉卡南宮宣誓成立,這也是菲律賓傀儡政府倒臺後,一個可以代表菲律賓人民的新政府。


三、劫後餘生的城市

1945年3月4日,日軍剩餘部隊正式向美軍宣佈投降,馬尼拉守軍司令巖淵三次戰敗自殺,曾經受日軍蹂躪的馬尼拉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和平。根據戰後的統計,馬尼拉戰役成為了整個二戰史上最嚴重、最慘烈的城市解放作戰,城市破壞程度甚至超過了受美軍原子彈攻擊的長崎和廣島,其慘烈程度可以跟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相提並論。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美軍在此次作戰中共有1010名士兵陣亡,另外還有5500餘人受傷日軍方面死亡1.6萬人,參戰的部隊幾乎被消滅,僅有不到2000人成為美軍的俘虜。而在此次戰役中,菲律賓當地民眾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約有10-15萬名居民死於日軍的暴行

,此外還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馬尼拉當地不少歷史文化古蹟和建築物遭到嚴重破壞,無數的政府建築物、大學和學院、修道院和教堂,以及所伴隨的、可回溯到建城之際的寶藏,都在本次戰爭中摧毀殆盡。這個曾一度被稱為"東方之珠",以匯聚亞洲和歐洲文化而聞名的大都市,基本上被從地圖上抹去了。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1995年2月18日,保存馬尼拉紀念碑在馬尼拉聖伊莎貝爾廣場正式揭幕,以表達政府對當年戰爭受害者的紀念和緬懷。在紀念碑上,留下了這樣的銘文:

"這個紀念碑獻給所有無辜的戰爭受害者,其中許多人走進了共同的墓穴,無名且無人聞問,甚至被大火吞噬或被塵土瓦礫埋藏於廢墟之下。他們就是馬尼拉解放戰役期間死亡之超過100,000名婦女、兒童和嬰兒。我們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應該忘記他們;願他們的安息成為現在這個神聖城市的一部分。"

七十五年前慘烈的馬尼拉戰役,讓麥克阿瑟重返馬尼拉的夢想實現

2015年2月14日,由馬尼拉之戰倖存者組織成立的"銘記馬尼拉1945基金會"舉辦馬尼拉戰役70週年紀念活動,紀念儀式上當年受害者的後代嚴厲控訴了日軍暴行,要求日本政府承認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暴行、正式道歉。


結語

馬尼拉之戰,作為二戰中最為慘烈的城市攻堅戰。暴露出了美日兩軍在城市作戰中出現的短板,同時也對後世研究城市攻防戰留下了一個可供供參考的正式戰例;但更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日軍在當地犯下的累累罪行,這悲慘的一幕告誡我們和平的寶貴和重要性,也讓我們堅定了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的歷史必然,我們熱愛和平,但也要警惕那些好戰分子和邪惡勢力。


1. 《亞洲的華沙:慘烈的二戰馬尼拉戰役》

2. 《馬尼拉之戰》

3. 《1945——血戰馬尼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