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導讀:通過北京援鄂醫療隊的視角,北京衛視《生命緣》之《來自武漢的報道》見證了過去65天發生的生命故事。而北京與武漢的聯動,不僅是兩地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也開拓出影視內容創作的新樣本。

文 | 黎河

3月31日下午,鏖戰65天的北京市援鄂醫療隊乘坐航班在首都國際機場降落。機場以民航界最高禮遇“過水門”的方式,迎接援鄂英雄們凱旋。與此同時,北京衛視《生命緣》團隊跟拍記錄北京醫療隊援鄂全程,#武漢市民鞠躬送北京援鄂醫護回家#等新聞也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相關醫護人員的名單也得以流傳,受到全民致敬。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醫生正是《生命緣》之《來自武漢的報道》第三集的主人公。而“過水門”只是這場戰役一個勝利的凱旋音符,這些援鄂的北京醫護人員們更動人的樂章早已被記錄下來。

據瞭解,《生命緣》五期節目核心話題閱讀量超5億,討論量超6萬,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8500萬。除此之外,包括@半月談、@軍報記者、@中國新聞週刊、@丁香醫生等超過800個權威媒體轉發點贊,覆蓋粉絲超過8億。

“武漢和北京在一起”,

聯動的不僅是醫護人員

“我們一定能扛過來,好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沈寧握住一位患者的手鼓勵道。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在《生命緣》之《來自武漢的報道》中,這樣的身影不計其數。從1月26日(大年初三)開始,北京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緊急組成的國家醫療隊火速馳援武漢。《生命緣》跟隨他們的腳步,記錄下北京援鄂抗“疫”醫療隊在武漢,和他們手中新冠肺炎患者與病魔鬥爭的故事。

“咱們有希望”“比原來強多了”“這個一點都不難受”……當這些來自北京的醫生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他們不再是簡單的醫患關係了,而因生死之交時的鼓舞變得更加親密,甚至有即將出院的患者請求道,“我能不能去機場送一下你們?”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在整個系列報道中看到的故事,一條基本的線索是從這些北京馳援醫生的視角,看正在武漢的醫院裡發生的有關逆行的故事,它們是《生命緣》以往生命故事的延伸,有落點又有張力。

在65天的時間裡,創作團隊深入一線,與醫生、病患們都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關係。其中既有醫生當朋友般的傾訴,還有患者康復後邀請記者和攝影師加入醫生行列,一起接受鞠躬。他們把《生命緣》拍攝團隊和北京馳援醫生看成了一個整體,都是“武漢和北京在一起”最好的證明。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除此之外,“在一起”的不僅是兩地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更有來自創作者之間的聯動,除了一線採訪拍攝的記者和攝影師,整個北京衛視決策層、以及片尾字幕中每集近十人的後期導演團隊等也都連軸運轉。每集中的另一個重要敘事點便是這些醫護人員與北京家人的相守相望。不管是兩地分割的鄭茜子、薛碩醫生夫婦,還是安慰女兒“等櫻花開了,媽媽就回家”的護士長苗苗,同時記錄的鏡頭讓這種情感更為動人。

當一批創作逆行者前往武漢時,整個欄目組也早在大年初七之前全員復工,為講好每一個生命故事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經歷生死才能談人生,

“武漢現在封城了,但是沒有暫停,它是在重啟。”《來自武漢的報道》第二集《重啟》從一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自述開始。武漢的二月,一邊是街道上死寂般的沉默,一邊是醫院裡許多生命的治癒與重啟。

相較於目前大多數紀實節目的外圍拍攝,《生命緣》直接深入最為一線的重症監護室,首次公開記錄了ECMO搶救全程等,為觀眾科普了病人“起死回生”的來龍去脈。這個視頻片段也被微信插件騰訊新聞直接推送給全國大中城市4億微信用戶,人民日報發文點贊北京衛視節目的使命與擔當。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能夠看到,整個“來自武漢的報道”系列在情感基調上都凸顯了一種美好的“重啟”,不管是援鄂醫生從馳援到迴歸,還是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或是被隔離的夫妻重新相見,新生活都因為這群逆行者朝我們走來。當一位感染上新冠肺炎的高齡產婦經過救治康復出院時,唐子人醫生也帶著醫護團隊前來送行,希望她將愛的溫度繼續傳遞,“願你今後歲月靜好,生生不息。”

更進一步的是,每集二十幾分鍾雖然短,但整個系列卻能從各個維度切入。無論是節目關注每一個個體的努力,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還是蘊含其中個人情感與生死哲思的交相輝映,每一集都通過故事結構、主題表達等創新引人反思共鳴,如第二集用一位康復者的自述串聯全篇,第五集又用三對夫妻相望的視角強化疫情下的愛情。正如那位康復者所說,“只要能活著出去,我想用一生去陪伴家人,我希望所有的人從此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節目的獨特之處也在於此,不僅記錄故事,更探討愛與生命。

決策力+執行力,

時代的記錄永遠處於“進行時”

怎樣在特殊時期推出有力量的作品?不僅是這五期“來自武漢的報道”,連續兩個月高速運轉的《生命緣》欄目都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樣本。

近70天的時間,對於疫情宣傳報道和紀實影像創作而言,既漫長又短暫。漫長在,整個平臺需要在連續幾個月的時間內“繃緊一根弦”,與醫護人員一道在一線疫區保持高強度工作。短暫在,作為一線衛視平臺,要不斷滿足觀眾對於信息的渴求,在創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對整個團隊也是一場全新的考驗。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一方面,通過站位高的決策力,整個平臺在策劃、創作、傳播等全流程指揮,保證了作品本身的情感力度和思想高度。從除夕前夜組建報道團隊進駐北京一線疫區,再到跟隨北京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長時間跟拍,對選題的執著追蹤並推出多個優質作品,反映了北京衛視記錄時代的決心和能力。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暴婧醫生在節目中說,“其實我們就是普通人,就覺得自己該幹這事兒。”如果說這是一名醫生的自白,那麼這些電視人的身體力行的回答也是如此樸實無華。

另一方面,通過高效率的執行力,《生命緣》主創人員在文本、節目形態、後期剪輯等方面精益求精……多方群策群力,實現了一次對突發事件、重大題材創作的有力探索,彰顯了主流媒體的使命擔當。其中第一期核心內容#ECMO搶救全程首次公開#登陸微博熱搜第2名、愛奇藝熱搜第5名、今日頭條熱搜第12名,全網收穫3個熱搜並多次獲得微博各類推薦位。原來,好內容自帶流量。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見人心,談人生,《生命緣》武漢系列有什麼不一樣?

如何在時代的潮流中,做好時代的記錄者和答卷人?《生命緣》及其背後的北京衛視正在書寫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