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2020年,備受關注的廣東肇慶、清遠兩大建陶產區陶瓷企業“煤改氣”政策基本明確,改造工程將於年內塵埃落定。


2016年以來,山東淄博、河北高邑、四川夾江和丹稜、遼寧法庫等產區全速推進陶瓷行業“煤改氣”工程,使得原本具有成本優勢的多個產區,壓力倍增,虧損、停產、退出者眾。


在此背景下,先行實施“煤改氣”的產區企業,不斷髮出“全國陶瓷行業統一‘用煤’、‘用氣’方能體現公平”的聲音。


截至2020年,山西陽城、河北贊皇、陝西千陽、山東臨沂、廣東清遠和肇慶等地先後要求完成煤改氣,廣東佛山和江門亦在推進當中,加之2010年前後就開始推行“煤改氣”的福建地區,“煤改氣”全國一盤棋似乎正在變為現實。


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各產區煤改氣燃料成本漲幅:最高接近200% ,最低僅20%


當前全國各主要建陶產區天然氣價格及煤炭價格統計:


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注:煤炭較天然氣市場化程度更高,因此各地區各企業採購渠道多樣,價格相差較大,同時煤價受季節波動也有較大差異,上述煤價為綜合價格,僅作參考。

從上表中可以清晰地瞭解到,四川夾江、遼寧法庫、山西陽城等主要產區天然氣氣價較低,其他地區較高,其中山東淄博、河北高邑幾乎一直是全國氣價最高的陶瓷產區。


《陶瓷信息》從窯爐技術、能源等領域多方佐證,目前我國陶瓷行業使用的常規天然氣熱值大約為8500大卡/m³、煤炭熱值大約為6000大卡/公斤。在對天然氣與煤炭成本進行對比時,考慮到煤制氣過程中的熱值損耗和制氣成本,1公斤煤炭熱值大致相當於0.5m³天然氣。


按照上述方式計算,可以得出各主要陶瓷產區用氣較該地區此前用煤的燃料成本增加幅度為:廣東清遠80%~113%、廣東肇慶73%~93%、福建晉江87%、福建閩清80%、山東淄博69%~106%、山東臨沂59%~66%、四川夾江21%~50%、遼寧法庫68%、河北高邑155%~173%。


山西陽城由於主要使用50%煤層氣,按照純煤層氣熱值與常規天然氣熱值相當的關係,則山西陽城使用的煤層氣熱值僅為常規天然氣的50%,因此實際用氣成本較用煤增加240%。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儘管所有陶瓷產區燃料成本都有所上升,但原先具有煤炭優勢的山西陽城、河北高邑等北方地區燃料成本呈倍數增長。原本煤炭資源相對匱乏但身處中國四大氣源地——川渝盆地的四川夾江、丹稜產區則有機會獲得最低氣價,從而拉開與其他同樣改氣的產區之間的成本差距。


簡而言之,就是原本富煤少氣的產區成本增加幅度更大,原本少煤多氣(或天然氣運輸便利)的產區成本增加幅度較小。


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800×800mm拋釉磚燃料成本最高上漲2元/片


根據上述數據,各用氣產區具體成本增加多少?


佛山市佳韻窯業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昭華對各主要產品能耗做了詳細介紹:“影響能耗的綜合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產效率,燃料熱值,產品的類別、厚度、尺寸、質量要求等。一般情況下,常規的800×800mm拋釉磚能耗約為2m³天然氣/㎡、微粉拋光磚能耗和仿古磚能耗約為1.9m³天然氣/㎡,300×600mm瓷片能耗約為1.6m³天然氣/㎡。”


按照這一能耗計算,可以更直觀地瞭解到各產區“煤改氣”大致所增加的燃料成本(單位:元/㎡):

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從上可以看出,在普遍能耗下,厚度為11mm的800×800mm拋釉磚用天然氣生產燃料成本普遍增加超過2元/㎡,身處氣源地的四川夾江僅增加0.7元/m²,而且還是在天然氣價格上漲後的增加幅度。根據《陶瓷信息》瞭解,實際上,山東淄博、河北高邑用氣比用煤成本增加均超過3元/㎡。


山西陽城作為以瓷片為主的小產區,由於原先佔據本土煤炭資源豐富的優勢,燃料成本較低,但改用煤層氣之後,由於煤層氣熱值遠低於天然氣,因此也面臨成本激增的挑戰。


佛山市烈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智含在山東淄博“煤改氣”後承接了多組窯爐的節能改造工程,據其測算,按照年前的氣價,淄博800×800mm拋釉磚用氣比用煤一般高出大約2元/片的燃料成本,即每平方米增加3.13元。

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天然氣價格波動頻繁,不確定性遠高於煤炭


如果僅從上述數據來看,各使用天然氣的產區之間用氣後成本增加幅度及產生的影響一目瞭然,但實際上遠遠沒有那麼穩定。


相對於煤炭僅受季節性及偶爾的宏觀調控引起的短暫波動,天然氣價格頻繁波動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各產區之間的波動趨勢也並不一致更讓陶瓷企業感到迷茫。


四川夾江是國內“煤改氣”阻力最小的一個產區,相對於其他產區企業一再請求暫緩“煤改氣”或是企業怨聲載道,四川夾江、丹稜2017年出臺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且投入使用。


四川夾江實施的是階梯氣價,當年第一階梯為陶瓷廠全年累計用氣量達到1000萬m³以上的,氣價為1.75元/m³,而這條件幾乎無一企業達不到。且彼時的煤炭價格高達900元/噸,按照熱值換算,用煤和用氣成本基本持平,還省去了煤氣站的維護成本和人工成本,因此企業願意改氣。如今,這一最低階梯氣價已經漲至2.05元/m³,成本上漲了近20%。


山東淄博在改氣後的四年時間裡,氣價如過山車般起起落落,實施“煤改氣”的2016年,管道天然氣氣價僅為2.4元/m³,最高漲至3.36元/m³,在2017年秋冬季全國性氣荒中,LNG價格最高逼近7元/m³大關,是所有產區中天然氣價格波動最大的產區,用氣成本相對較高。


法庫2018年首次使用天然氣,氣價為2.35元/m³,期間最低也曾下調至2元/m³,最高時漲至2.6元/m³。


山西陽城50%煤層氣,氣價最低時曾低至1元/m³,按照該價格,燃料成本增加幅度僅略高於平均水平,但可惜的是這一價格持續時間不長。


作為較早推行“煤改氣”的福建產區,在過去十年間,氣價也曾一度超過4元/m³,在用氣與用煤間多次反覆,在2016年後才逐漸統一穩定用氣……


氣價波動的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了陶瓷企業改氣之後的運行成本。


煤改氣全國一盤棋就公平了?各陶瓷產區用氣、用煤成本分析


沒有絕對的公平提升燃燒效率減成本


“公平都是相對的,就算以前都燒煤,也不能說是公平。”廣東一陶瓷企業生產負責人說道,改氣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了生產門檻。


佛山佳窯、烈陽科技等窯爐技術企業告訴《陶瓷信息》,改用天然氣已是不可逆轉的大勢,企業只能寄望於通過降低能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很多企業剛從水煤氣轉換到天然氣,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燃燒系統、操作技術都不專業,因此交了很多學費。”程昭華介紹到,降低改用天然氣後的成本,除了大型品牌企業可以通過用氣量獲得更優惠的長協價格外,更多的是通過提升燃燒效率降低單位能耗。


馮智含計算到,一片質量較好的11mm厚800×800mm拋釉磚重量大概17公斤,每公斤瓷磚耗能大約為550大卡,則需要大約1.7m³天然氣/㎡,這是理論上的最低能耗值。據悉,目前廣東一些較早改用天然氣的品牌企業,上述規格拋釉磚能耗可以降至1.8m³天然氣/㎡。


“這十年,

我們都在研究燒天然氣怎麼樣才能更節能,最開始燒天然氣的時候,45×95mm外牆彩碼磚,要0.8m³天然氣/㎡,現在只要0.42m³。”福建晉江一陶企負責人介紹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