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現少兒不宜廣告,必須應治盡治

一年級網校課程開課前,映前廣告竟播放少兒不宜畫面,電視劇中的露骨鏡頭堂而皇之出現在準備上課的小學生眼前。據調查,不少電影、動畫片的映前廣告,內容參差不齊,屢遭家長投訴。廣告亂象頻發,危害少年兒童成長。

動畫片、幼教課、網課,是面向少兒群體的視頻內容。映前廣告中的少兒不宜鏡頭,卻出現在此類內容中,有的血腥暴力,有的言語露骨,會對青少年造成潛移默化的不利影響。營造清朗空間,打響未成年人上網安全“保衛戰”迫在眉睫。

當代青少年作為互聯網原住民,與網絡內容接觸頻率與日俱增。在目前疫情形勢下,全球8.5億學生停課,網課成為“剛需”。在中國,除中小學開設網絡課程外,視頻平臺、教育機構也紛紛入局在線教育,騰訊課堂、優酷“在家上課”、猿輔導,五花八門的“雲課堂”讓家長挑花了眼。教育轉移至線上,配套監管也要隨之跟進,否則,“大缺口”帶來“大風險”,最終的受害者是孩子們。

摒棄“金錢至上”,商業行為不能罔顧社會責任。毫無疑問,網課平臺是此次事故的第一責任人。作為平臺重要收入來源和宣發渠道,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插播映前廣告原本無可厚非,然而,“少兒內容”與“少兒不宜廣告”的尷尬配對,折射出平臺並未對青少年內容進行更為嚴格的區分與審查。表面上是工作疏漏,歸根結底則是社會責任缺失和法律意識淡薄

。強化責任意識,加碼審查管理,是平臺糾錯整治的不二選擇。

教育“上線”本是好事,避免把好事辦壞,仍需全社會共同努力。2015年,《廣告法》增加了“不得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明確規定。2019年,各大網絡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規範青少年的上網行為。除此之外,家長作為監護人,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道防線”,早發現、早舉報,將危害扼殺在搖籃之中。監管部門需履職盡責,對相關違法內容及時下架、查處。

當互聯網空間成為重要教育陣地,政府、企業、家庭三方應擰成一股繩,確保互聯網內容全流程不受汙染,還孩子們一個健康、乾淨的網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