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李家河村地形也頗為奇特,地理特徵與上好的地理五行基本對應。村中地形好似一條呈東西方向的臥龍,一些地名仍以龍的特徵命名。村東龍頭叫“上頭院”,村中龍腰為‘腰半上’,村西龍尾為“西尾巴”。龍身的南北兩側為兩河(南有南河,北有後河)河水均源自九江頂,自村東往西繞村流過,兩河於村西南交匯,從而形成玉帶環腰的風水格局。

《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古村地理位置優越,東高西低,其北有九江頂為玄武方,南有南山為朱雀方,再南有小南山為案山;東有東山為青龍方,西有魚仙山為白虎方。組成了一個藏風納氣的小氣候,是人們居住的最佳環境。古村主要以李姓為主,佔全村姓氏的95%,其主要建築依自然擇跡選址。主要建築有多座明代廟宇,城牆(已毀),三宮(九江宮,北宮,南宮)以及十多個明代各種規制的院落。古人巧妙利用地形,河流精心設計,形成古村落獨有的古堡式建築群落格局。

《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據記載和口口相傳,李家河村是建寧成村早的地方,古代這裡泉水眾多,河流湍流不息,松柏粗壯參天,還有多處新舊石器遺址和商周遺址,是人類早期主要活動區域之一。而形成村落的時期較為早遠,她原始最初名字叫“神樹河村”,而形成李氏居住而繁衍生息的,當為唐顯慶年間。據高平縣誌清—順治記載:高華府,在縣東四十五里,即今建寧鎮。唐顯慶二年(657)高宗開府於此,今其近建寧者猶名“府下”。至今,建寧尚有地名和村名還叫“府下”“府底”。

而李家河關於“宮”的叫法有三處,它們分別是“九江宮(廟)”“南宮(民居)”“北宮(民居)”的明代建築。明代廟宇:玉皇廟(李廟),玄武廟(祖師廟),九江宮。村中廟宇等級可謂之高,民宅也可稱宮,叫人稱奇!


《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宮:先秦時期,宮室沒有貴賤之分。秦漢以後,只有帝王的住所才能稱作“宮”,如皇宮,宮殿。後來,宗廟,神廟也叫宮。

《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府:舊時指高官和貴族的住宅。或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

乃至近代以前,李家河也為“裡”的管轄單位,管理十三個村莊。

《山西九江宮之李家河村》(記者:喬望鍵  李雪剛)

從李家河的有“宮”,建寧有“府”的稱呼,就可看出此地古代的不同尋常。並且也是李氏真正繁榮生息的大致時間點。李家河雖然偏安一隅,古村卻有著大體系的思想內涵和建村的博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