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珍寶大賞

因為疫情的原因,

故宮已經差不多閉館2個月了,

隨時能參觀的時候不一定想去,

現在倒是很想進去看一看,

聽說現在已經滿園春色關不住了!

故宮珍寶大賞


我們都知道故宮裡有很多寶貝,

但很多人參觀珍寶館時,

可能會有這種感覺——

裡面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之類的,

似乎品相都不太好,雜質很多?

都當上皇帝這麼牛逼哄哄了,

還沒有好的寶石用嗎?

那些進貢來的,質量這麼差的嗎?

故宮珍寶大賞


其實這種感覺是對的,

故宮中的珠寶品相確實不咋地……

故宮珍寶大賞


先別急著反駁匠子啊,

匠子說珠寶品相差,沒說玉石啊!

玉石好不好,咱還能不知道嗎!

這裡說的是“珠”“寶”類,

原因要從多方面來說。

產地

中國地大物博,很多資源都有,

但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的優質產區,

卻並不在中國。

故宮珍寶大賞


明清朝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寶石產地,

主要在印度和周邊地區,

珍珠名產地是波斯灣,

絲綢之路、西域通商也是時斷時續,

再加上後期的閉關鎖國,交通更不方便,

很多彩色寶石運過來的就比較少,

品質好又漂亮的就更少了。

故宮珍寶大賞


有人可能要說珍珠了,

古人很喜歡珍珠呀,東珠很有名!

是的,但是東珠是淡水珠,

天然來說個頭就比不上海水珠,

以前的養殖技術也一般,

再加上珍珠的保存難,

“人老珠黃”就不好看啦!

故宮珍寶大賞


審美

審美是個很主觀的問題,

有時間性和地域性。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

到底是因為具有某些材料,

才塑造了這樣的審美,

還是先有審美再選擇了材料?

匠子以為,是材料限制和審美互相作用~

故宮珍寶大賞


比如說同時期的中西方高級別的古董,

我國對於寶石形狀的規整好像不是太在意,

基本上都是雕件與蛋面。

定陵出土的鳳冠↓

故宮珍寶大賞


同時期,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首飾↓

故宮珍寶大賞


對比處理手法,

中式基本是不規則的點綴,

相對比較糙,

西式大多會細緻切割、打磨,

展現寶石的光澤、通透。↓

故宮珍寶大賞


工藝

就像上面展示的,一些年代久的首飾,

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很好的切割打磨,

比如說早期的鑽石首飾和紅藍寶,

硬度太高,加上有些處理不好比較易碎,

也沒辦法很好的製作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故宮珍寶大賞


時間

最後就是時間的影響了,

多年的氧化、包漿下來的老古董,

當然比不上現在精心拋光的啊!

故宮珍寶大賞


還有些寶石會改變狀態的,

粉水晶暴曬過就變成了灰藍色了。

一些金屬時間久了結構也會被破壞。

故宮珍寶大賞


其實還有光線和展示環境的原因,

博物館內的光線和普通門店裡的光線不同,

為了保存文物是有專門要求的,

商場的珠寶還會用反光特別好的紙襯托,

所以視覺感知是有區別的。

故宮珍寶大賞


故宮裡的珠寶,

價值其實已經不是本身的美醜與否,

更多的是背後的文化價值。

以前這些珠寶只能是小部分人群的玩物,

現在卻是飛入尋常百姓家,

咱們普通人也能夠得上、玩得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