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雲”上達共識:生態共建 環境共管

“雙城記” | 川渝“雲”上達共識:生態共建 環境共管

今年禁漁期開始,江津與合江漁政部門聯合進行長江巡查。通訊員 譚世宇 攝

“雙城記” | 川渝“雲”上達共識:生態共建 環境共管

合川與廣安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在嘉陵江交界斷面聯合進行水質採樣監測。(合川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本報訊 (記者 慄園園)4月1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以視頻方式,共同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共同探討如何深化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管。

  會議期間,雙方就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工作方案、工作機制、2020年重點任務以及共同爭取國家支持事項達成共識,並現場簽訂了《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汙染聯合防治協議》《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等有關合作機制。

  重慶日報記者瞭解到,自2018年實施《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來,雙方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簽訂《共同推進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協議》,在水汙染聯防聯治、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環境執法、應急等方面建立8項機制,通力合作,有力促進了成渝地區生態環境質量提升。

  從重慶方面來說,去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納入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6%,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6天,其中優的天數達119天(同比增加23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危險廢物得到及時安全處置,土壤、聲、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落實原有相關合作協議基礎上,從4個方面繼續加強與四川合作,持續推動成渝地區生態環境不斷向好。

一:深化生態共建

紮實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等生態廊道建設,謀劃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工程項目。深化推進廣陽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加強三峽庫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讓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二:深化汙染共治

常態化開展跨界河流兩地河長聯合“巡河”,聯手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建立長江經濟帶上游省市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開展跨省級生態環境聯合執法,落實跨界突發環境事件協作處置機制,共同推動成渝兩地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三:深化機制共商

加快建立完善成渝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工作機制,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交流合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統籌協作的大格局。


四:深化環境共管

協同編製成渝地區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資產保護使用規劃、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規劃等專項規劃,強化生態環境政策協同,形成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合力,實現一張負面清單管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