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我們都知道,現在大家講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然而60多年前的

全國普通話語音採集地卻沒有選擇北京,而是將河北灤平作為普通話語音採集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不同於北京話的兒化音、聲生等語言習慣,在灤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小兒,都可以說一口字正腔圓、音準分明的普通話,灤平話為何如此標準?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這還要從600多年前的明朝說起。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為了鞏衛京畿,朱棣下令將古北口外的居民,全部撤到長城以內。長城之外,未經允許嚴禁耕植,如此一來長城外圍便形成了一片無人區,而灤平就位於這片無人區之中,於是灤平當地方言如磁帶消磁般消失殆盡,在經歷200多年的歷史斷層後,清朝的建立讓灤平重現生機。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康熙親政後為緩和滿漢間土地矛盾,將古北等關外空閒之地分給八旗,在幾個關外分配地中灤平分到了地位最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曾經人煙稀少的灤平,一躍成為清朝的政府官方用地,很快旗人的莊田便如雨後春筍般在灤平出現了。隨著承德避暑山莊等地的修建,地處京城走廊的灤平更受皇家青睞,於是更為高大上的行宮在灤平新建起來。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據統計,到清末灤平境內有皇莊24座,王莊和旗莊更是多達130多座。在當時的灤平與這些莊田一同出現的,還有那些操著一口純正北京官話的王公大臣和八旗軍隊,還有駐守莊田行宮的隨從們,但這些本該說滿語的滿人,為何說起了北京官話呢?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清朝建都北京後,為順利統治需要主動學起漢語,在滿人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既剔除了滿人東北口音中的土語,也摒棄了北京土著的兒化音,最終形成了字正腔圓的北京官話,既然當時的北京人說的也是北京官話,

語言專家又為何捨近求遠跑到南平採集普通話標準音呢?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那時的北京分內城、外城。內城滿族人更多,說的是語音較為標準的北京官話;外城也就是南城,則漢人較多,還說著帶兒化音的北京老話。後來隨著城牆的拆除,南北城交流日益頻繁,加之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群眾基礎更好,說的人更多的南城土話便佔據上風,北京官話逐漸在京城銷聲匿跡了。偌大的京城都沒能將北京官話完整保存下來,一座小小的縣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要知道康熙帝時分撥旗人新建莊田的地方還有張家口等地,但為何只有灤平繼承了北京官話呢?


簡單地說,與其他地方相比,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灤平地勢險要,交通不便,因此人口流動也相對較小,以滿族旗人和行宮驛站看守人員為主體的灤平人,大多子承父業,就算有少數外來之人,口音也會被慢慢同化。如獨立王國般存在的灤平,從清末到民國,哪怕歷經戰亂,當地語言也一直得以續存,如今的灤平早已成為國家級普通話體驗區,想聽到最純粹的普通話,您不妨來灤平聊個天。

古代人說話什麼樣?不敢相信,普通話語音採集不是北京而是灤平


總而言之,真正的普通話是從灤平發源,對此你能接受嗎?另外,你的家鄉方言中最有特色的一句話是什麼?留言讓大家猜一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