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受疫情影響,今年年初,全國社會消費出現斷崖式下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同比下降17.6%。

雖然從2月起大部分地區就已開始逐步復工,但生產、消費、就業的正向循環卻沒有那麼容易啟動。為了刺激消費,截至3月底,全國已有40餘個省、市、區累計發放了超百億元消費券,領導帶頭“逛吃”、發放汽車補貼、週末2.5天假期等多種舉措和政策更是輪番上陣。到底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我們從各地消費跌幅與刺激政策中來窺探一二。

山西、吉林等12省市消費總額跌幅超全國

截至3月底,全國已有至少24個省市發佈了1-2月統計公報或經濟運行數據。若以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跌幅度作為分水嶺,則正好是一半省市跌幅大於全國平均水平,一半省市則小於平均水平。

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注:其中貴州、安徽、甘肅、河北、陝西統計口徑為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

山西、吉林、陝西三省跌幅最狠,均超過30%。不僅如此,它們的餐飲收入跌幅與其他省市相比也偏高,分別達到52.1%、47%和49.3%。河北、河南、青海和遼寧跌幅超過25%,內蒙古、重慶、江蘇、甘肅和安徽跌幅則在20%-25%之間。其中內蒙古是餐飲業受挫最為嚴重的地區,跌幅高達59.6%。

湖南是跌幅最少的地區,不足15%;福建、四川、山東、江西、雲南、廣東、北京、浙江、寧夏、貴州10省市跌幅在15%-20%之間;上海跌幅為20.3%,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無幾。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預計,3月起隨著各地應急響應級別的下調,消費數據將出現拐點,並隨之出現較明顯的反彈。究竟哪些地區將率先“回血”呢?理論上來講,此前跌幅較小的地區“回血”難度也相對較小,若再加上強勁的刺激政策,將更快迎來消費反彈。

40餘地發放超百億消費券 湖南、浙江最“壕氣”

據搜狐城市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日,全國已有超過40個地區發佈了消費券政策,多地發放金額達到上億元,發放力度最大的就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文旅及餐飲產業。

湖南是對特定職工發放消費券金額最大的省份。3月17日,湖南省總工會下發通知,基層工會可按照每人不超過300元的標準向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以及各條戰線的職工群眾、工會會員發放特別慰問消費券。消費券均採用實體百貨商店、超市購物券等形式發放,用以引導職工消費。目前,全省職工約有1400多萬人,如全部滿額髮放,消費券總額將達52億元,佔全省去年財政收入的1.72%。

浙江是對全體居民發放消費券金額最大的省份。3月12日,浙江宣佈推出總價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1億元文旅消費大禮包,助力文旅產業復甦。接下來,浙江各地迅速跟進,寧波推出1億元文旅惠民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06%,若按當地常住人口來算,平均每人約合12元(下同);紹興發放1.8億元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34%,平均每人約合35元;杭州發放16.8億元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85%,平均每人約合162元;嘉興發放總值2億元電子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35%,平均每人約合41元……據不完全統計,僅浙江各地發放的消費券總額就超過31億元。

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除湖南、浙江外,山東、江蘇、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也發放了總額過億的消費券,只是較為集中在某些城市或特定渠道。南京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3.18億元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2%,平均每人約合37元;青島發放3.4億元健身消費券及1億元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35%,平均每人約合46元;佛山向本地居民及外來遊客發放1億元消費券,佔全市去年財政收入的0.13%,平均每人約合12元……

相對於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給民眾發放現金來說,國內各個省市均採取了發放消費券的形式促進消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消費券相比於現金來說,更容易撬動槓桿。“消費券一般在使用時需要消費者另支付一筆錢,從而帶動更多的消費。雖然現金對於消費者而言,可以更加靈活的支配,但從大背景考慮,我比較贊同發放消費券”。

實際上,消費券帶來的拉動效果也確實十分顯著。以浙江發放總額最高的杭州為例,在杭州兌付了2983萬元消費券後的第一個週末,其市場消費就高達4.53億元,拉動效應超過15倍。在鉅額消費券的刺激下,原本跌幅就相對較小的湖南和浙江,或比其他省市更快“回血”。

12地鼓勵汽車消費 廣東、浙江最積極

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除餐飲、文旅行業以外,汽車行業也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2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2%,其中2月下降幅度高達79.1%。

3月份,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兩度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3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對二手車、新能源車等方面提出促進政策,阻止汽車銷量繼續下滑。

據搜狐城市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日,至少有12個城市出臺了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整體來看,這些政策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放寬限制類,如增加購車指標配額等;二是刺激消費升級類,如換購補貼等。

在放寬限制方面,廣州計劃在去年增加10萬個拍牌和搖號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新增購車指標,深圳也對加快新增汽車指標放號、優先保障家庭首購需求展開部署。杭州最為迅速,在3月25日直接發佈一條公告,將在今年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

就在杭州宣佈增加指標的前一天,商務部網站曾發佈一篇新聞,稱今年上半年北京將針對無車且在輪候範圍的新能源車需求家庭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並研究推出限定在郊區行駛的專用小客車號牌,不納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調控指標。然而還沒到一天,此條消息便被刪除。

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商務部網站截圖。


在刺激消費方面,佛山行動最快,擬對消費者在當地註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車給予最高5000元/輛的補貼。廣州對於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輛1萬元綜合性補貼,對於置換或購買國六新車的給予3000元補貼。寧波給予每輛車一次性5000元的讓利補貼,每家企業限讓利銷售6000輛。長沙、株洲、湘潭則對部分車型給予最多3000元/輛的補貼。

由此看來,行動迅速且補貼也頗為“壕氣”的廣東和浙江,或在汽車行業更快迎來消費“狂潮”。

江蘇領導率先“逛吃” 江西試行週末2.5天假期

雖然真金白銀地給予補貼在短時間內對於拉動消費十分有效,但並不適合長期使用,如何快速恢復消費者的信心才是關鍵。為此,各地政府還推出了領導帶頭“逛吃”、試行週末2.5天假期等多種“奇招”。

江蘇領導率先開啟“逛吃”模式。3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夫子廟景區內的南京大排檔“下館子”,品嚐鴨血粉絲湯等小吃;10日,蘇州市長李亞平逛起蘇州最繁華的商圈觀前街,還走進老牌餐飲松鶴樓;11日,南京市市長韓立明考察大眾書局新城市廣場店,並買了兩本書;13日,徐州市市委書記周鐵根等領導視察夜間經濟,邀請工作人員共品奶茶......

疫情之下全國消費斷崖下滑,哪些省市能率先“回血”?

張敬華在南京大排檔“下館子”,品嚐鴨血粉絲湯等小吃。圖/南京日報


此後,福建、山東、廣東、江西、安徽等多地主要領導迅速跟進,帶頭到當地酒店、大排檔、街邊小吃店或農貿市場、超市等場所消費。雖然江蘇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跌幅比全國平均水平要稍高一些,但領導“先吃為敬”的示範作用,配合鉅額消費券的分批發放,或能夠快速提振消費者信心,助江蘇迅速“回血”。

江西還率先推行了週末彈性作息制度。3月19日,江西發佈《關於打好“組合拳”提振旅遊消費的通知》,將於今年二季度試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並配合發放消費券、實行景區門票優惠。此後,浙江也發文鼓勵2.5天休假消費,甘肅隴南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實行2.5天週末休假制度。

對於通過2.5天休假提振旅遊消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表示,促消費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拉動旅遊消費主要取決於居民的消費能力,而非可能產生消費的時長。放假對於消費的拉動作用,主要還是體現在家庭消費和服務性消費方面。

不過,對於原本社會消費跌幅就比較輕的江西來說,週末2.5天彈性作息加上消費券與景區優惠,或已足夠成為江西迅速“回血”的強勁動力。

參考資料:各地統計局、觀察者網、國際金融報、澎湃新聞、和訊網、新京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