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人們之前總覺得,社會發展的標誌是文明的進步,人類會越來越和諧與團結。事實是隨著科技的上天入地,催生了思想和物質的個性化發展,人類分歧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不是因為知識多了就更加包容理解,而是更趨向追求自我。

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放眼世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難相處,有一句俗語"沒讓事累著,讓人累著了"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人群裡有一類人,思想特別活躍,每每遇到事情,很容易由此及彼率先生髮一些感動和創意,願意去探索、去行動,這類人推動了社會的前進,使得新鮮事物層出不斷,個性化思想不斷湧現。

這種人在集體裡因為特立獨行,要衝破傳統禁錮,往往勇於犧牲,不記個人得失,真性情,易激動,融合度不是很高。比如馬雲創業之初被人稱為瘋子。

這類人總是忍不住大腦的夢想和情緒外洩,把自己送到雞架子上,玩金雞獨立,即敏感又執著,人生如何突破,苦於尋找一條自我救贖的路?

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社會發展最大的好處是,一切領域的空白點逐漸被最活躍的思想給物化並填滿,使每種人群都能找到群居的處所。

自媒體世界亦是如此。那些思想的大咖,知識的泰斗,生活的行家裡手,容易激動的噴子,充滿責任感的憤青,因為骨子裡不安分的躁動,相會於此。

不管是博士還是教授,也不管是山野村夫還是家庭主婦,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前無古人地,在統一的規則面前,懷揣萬種目的,脫下所有的外衣,遵循一樣的標準,赤誠想見,拼的是自己的真知灼見,拼的是萬千人海里的同頻緣分。

所有在塵世裡學會的厚黑哲學,所有生命裡虛無的雲山霧罩,在自媒體的平臺裡,被人心和需求碾壓,擠掉水分,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取關粉絲,閱讀彼此,進入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境界。

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百貨中百口,自媒體給萬千思想者提供了精神家園,讓自媒體人在受控面積內,自我裝修屬於自己風格的房間,然後等待喜歡自己的人入住。


黑格爾說:"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自媒體平臺的每一個問答都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瑟的答案,每一篇文章都來自奇思妙想的角度,讓人彷彿置身於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世界早就沒有了標準答案,只有角度!

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自媒體給萬千人類提供了宣洩和抒發的窗口,在不殃及別人的前提下,可以疾風暴雨般吶喊,可以春風拂面般細說。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高度活躍的,人腦的各種胡思亂想驅動行為構成了社會百態,因為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平臺給了各種思想以舞臺,人可以在這裡領略想之所想,可以知道知之所知。學習的模式前所未有地多樣化,所有的理解和不理解都會在同類和不同類的衝突和撫慰下趨於平靜,人可以自我成長和自我修復,這讓社會安靜了許多。

自媒體作為思想者的精神家園,承擔了國民教育的部分責任

自媒體給人類的思想活躍者提供了精神家園,自發地承擔起了化解一部分社會輿論和一部分社會教育的責任,這也是自媒體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