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肖戰和王一博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陳情令》裡薛洋這個人受到讀者的喜歡,是因為人物很飽滿、鮮活,又充滿矛盾。

雖然說薛洋殺人如麻,但是描寫出來的,會讓讀者產生印象的往往都是那些人先傷害過他的。

1. 常氏慘案

常氏一家的慘案是薛洋走進我們視角的第一樁罪過。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這本來令人髮指,是個人神共憤的渣滓,但是在這慘案的背後卻又有著另一個故事。

薛洋小時候流落街頭,他特想吃糖果。遇到常慈安說送完信就有糖果吃,傻呵呵的跑去給人送信,沒想到那信是封罵人的信,收信人收到之後,對薛洋是一頓教訓。被打之後,薛洋仍是毫無怨言,一心想著回去找常慈安拿糖,結果常慈安那邊早被收信人教訓了一頓,正在氣頭上,便又是對薛洋一頓打,還輾斷了薛洋的一根小指。

這個故事的設計點,會激起一些人的同情心。而且看文中對薛洋的描寫。大家很容易產生一種不過是受了委屈,迷失方向的少年。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再者,像常慈安這種人,也屬於渣滓的那一類,真的很想讓人給他一頓教訓。這裡就給薛洋的惡行留下了一點點的同情分。


2. 屠白雪閣

這個門是真死得冤,宋嵐這裡的人設是一個真正的君子。為人寬厚,心懷正道。世人稱讚宋嵐和曉星塵:明月清風曉星塵,傲雪凌霜宋子琛。

就因為薛洋報復曉星塵抓他之仇,結果被滅。而且還挖了宋嵐一雙眼睛。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這個是薛洋無爭議的死點。但是,這裡被虛化了,作者沒有實實在在的寫出來。

這裡我們的目光是偏向曉星塵的。宋嵐被薛洋屠門挖眼後,對曉星塵說,以後再也不見。曉星塵內疚,自挖雙眼給了宋嵐。

而且同時常氏僅存的倖存者翻供,為薛洋洗脫了罪名,這讓曉星塵之前的正義化為灰燼。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這裡對曉星塵的刻畫比宋嵐深刻。大家都把目光偏向了曉星塵。所以讀者對白雪閣也只是在劇情線走了一下。


3. 義莊分線

而真正讓大家對薛洋產生憐愛,是義莊的劇情線。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這時曉星塵的狀態是眼盲,清貧。看到這相信大家都是意難平。正是風華正茂的年歲,帶著自己的信仰和救世之心雲遊四海。清風明月般的風雅少年,終是嚐盡了人世險惡。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在義莊薛洋這個人物顯現出了他的另一面,愛吃糖果。我們看到他死前手裡那顆發黑的糖果。曉星塵給他的,他竟然是這般的珍惜。對此我們讀者會產生:原來薛洋還有這樣的一面。不自覺的對他心生同情,從而憐惜他稚子時的天真。

“你晚上出門夜獵可以捎上我嗎?”“你腿傷尚未好,更何況,你一說話我就想笑,一笑劍就拿不穩。”

買菜時薛洋和曉星塵抽籤,薛洋經常戲弄曉星塵。曉星塵也並不惱。和曉星塵一起的這三年可能是薛洋這一生最歡樂的時光。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而且在某些時刻他護著曉星塵,更是讓人生出幾份憐惜來。買菜時菜攤老闆嫌曉星塵是個瞎子,晚上薛洋便除掉了他。還有那個翻供的常氏族人,薛洋用凌遲處死。

然後就是宋嵐出現,接著曉星塵揮劍自盡。

薛洋先是笑,然後說“死了才好,死了的更聽話。”

然後開開心心的準備飯菜,準備復活曉星塵。開開心心的準備飯菜,唉…令人唏噓,以前平淡樸實閒雲野鶴的時光結束了。本來兩個水火不容的人,卻偏偏又成為了彼此清朗的回憶,後來又以火給清朗的回憶灼燒殆盡結束。對於薛洋來說這是件很絕望的事,他差點就抓到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而曉星塵必須死,死得透透的。還必須是自己死,不想活,毫無求生欲,這樣才會拉動我們的心,他是有多絕望,多傷心,多難過。一個清風朗月般的人,從雲端跌進了泥溝裡。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後來發現不能把曉星塵煉成傀儡,薛洋就崩潰了,他後悔了,傷心了,難過了。他才恍然到自己從未期待過的好,在曉星塵這裡他感受到了。為了復活他,固守在義城。這樣一來,他們兩個的故事悲情就達到了制高點。

再後來魏嬰和藍湛來了。他扮作曉星塵,讓魏嬰一時半會兒都沒察覺出來。小說裡說,他是有多在乎曉星塵啊,自己活成了曉星塵的樣子,戳人心窩。

薛洋這個人物塑造的成功離不開曉星塵。他們是兩個極端的代表,一個清風明月、品行高潔,一個睚眥必報、十惡不赦。但是偏偏最討厭名門正派的薛洋卻覺得曉星塵好。心懷正義、恪守正道的曉星塵卻一次次被現實抨擊。這交織不清相互矛盾的設定更是為薛洋這個人物增添了生氣,令人遺憾,反而成了回憶。

為什麼《陳情令》裡那麼多人物,薛洋作為反派卻火了?

願道長一路走好,與薛洋不復相見。下輩子,不要出山。也希望薛洋下輩子不要再碰見道長。未曾有過便也不會念念不忘。一路壞到底,臨死也不要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