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朋友"

德高望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作為一個講授者,要求的不僅僅是僅限於問題的答案,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善於激發學生主動的去研究未知事物,這才是一個導師的真正目的。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各位家長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就會明顯的發現一個問題,孩子總是不聽話,不聽管教。有時候語言過激不僅僅起不到作用,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反感父母。有的家長脾氣暴躁就會去打孩子,一次不行兩次,但為什麼孩子還是再而的犯錯?更有一些孩子在習慣了父母的不良教育後,就會逆著父母去做事,讓幹什麼偏不幹什麼。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其實每個家長還是很希望和自己的孩子去溝通,做孩子的朋友,去聆聽孩子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往往是簡單,單一的,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及時做的這件事是錯誤的,父母看著孩子做這樣的“傻事”難免會沒有耐心。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所以在有些時候,在成為孩子的朋友的同時,各位家長也要建立自己的權威,讓孩子懂得對長輩的尊敬。聽從父母的教誨。這時我們就需要在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不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可以通過這幾種方式,科學的對孩子“立規矩”,樹立自己的威信

一、在立規則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生活中,家長們不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榜樣,一顆大樹,我們在平時做的什麼事,以什麼樣的一個心態去做事,都會影響到孩子,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自己榜樣,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所以在給孩子立規則後,父母應該更加的注重遊戲規則,給孩子做好榜樣,以身作則,這樣父母的一個高大偉岸的形象,也會對孩子起著更好的實施力度。

二、在立規矩後,父母要獎罰分明

當我們在家庭中,確立了自己的規矩,還要讓孩子有著對規矩的意識。要讓孩子知道,做那件事,應該怎麼去做才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如果做錯就應該接受相對應的懲罰。有了規矩的意識,孩子們也會在平時的生活中收斂一些,也會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我們在立規矩的同時,千萬要注意,和實際情況適當的獎罰秩序,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規定,不能讓孩子覺得沒有了自由,要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

三、在立規矩後,父母要堅定,溫柔

父母要給孩子灌入“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思想,一旦規矩實施下來,不要輕易的去改動,也不要因為心軟下不去手,就去更改,寬容孩子。當孩子犯錯後,儘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去理解孩子,從本質上去解決問題。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當孩子內心中有了規矩的意識,懂得自覺的去遵守規矩,孩子會在性格上,教養方面有著明顯的提升。瞭解了家長的性格底線,孩子也會放下戒心的去和父母交朋友,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也會心甘情願的去聽父母的教誨。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一套共有30冊,繪本包含《行為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10冊)《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安全早知道》(10冊)。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這套書能讓家長學會傾聽、讓孩子敞開心扉、幫助家長與孩子順暢溝通的親子書,為你提供強力的技巧,以減少家庭衝突,促進合作、尊重和互理解。

家長們注意:一定不要在該給孩子“定規矩”的時期,和孩子當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查看就可以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