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豔:疫情結束後年輕群體可能是第一波消費者

中房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道

王春豔:疫情結束後年輕群體可能是第一波消費者

4月2日,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及中房商業主辦的“商業地產復甦——2020中房商業第三期總裁沙龍”以視頻直播的方式在線上舉行,特邀一線實戰派大咖,全面剖析問題實質,解鎖未來。

會上,北京坊執行總經理王春豔表示,在全面復工、復產階段,商業中心防疫工作要做好,要提供安全和便利環境,才能更好的迎接消費者;同時需要通過線下準備和線上推廣,積極促進消費者回歸。

針對大會提出的“疫情結束後如何搶奪第一波客流”這一議題,王春豔首先對消費者幾個類型進行了分析:

從消費內容上,有四個消費類型:

一、生存必須品。如米麵糧油,這類日常生存必備消費品不論疫情怎麼發生,消費需求是不變的。

二、生活必須品。除了吃喝需求外,一些換季服裝屬於生活必需品。

三、生活用品。不是必須但會給生活帶來錦上添花的物品,比如一些化妝類用品。

四、奢侈品。這類消費品的銷售在快速下降,其中也包括精神方面消費,如小朋友的遊樂園、年輕人的密室逃脫類,客戶量在遞減。

同時,她將消費者以年齡階段也進行了分類。

從18歲到28歲的年輕人群消費更無畏,他們的消費類型在興趣方面,和生活必需品消費鏈接較少,大部分由其共生人群提供。28歲-40歲屬於奮鬥型消費人群,他們以家庭生活為中心,消費更加理性。40以上享樂型消費人群,開始關注康養,對保健品類、旅遊類消費更大。

從研究上看,疫情結束後年輕群體可能會是第一波消費者,但是他們的消費類型如密室等因為屬於人群聚集性消費品,無法進行開放,此時如喜茶、樂樂茶等年輕人喜愛的品牌恢復更快。

她建議,可以根據研究結果做出相應的準備。

談及商業中心的新的增長點,王春豔表示,所有購物中心長期都在研究和開發新的增長點,這是必要的,這需要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考慮。

時間上,如是否有夜間消費,延長時間。從以往活動中得到的經驗來看,有時可能付出成本很高得到效率不成正比,所以要根據自己情況來做。空間方面,又分為實體空間和雲空間。

實體空間可以將閒置面積調整出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銷售模式。

雲空間,之前很少做拓展開發,但隨著疫情暴發,發現雲銷售和雲推廣反而帶來新的增長點,這段時間對這類空間開發在加速。但同時需要很多平臺和後續維持工作和費用。

最後,她表示,提高自身價值才是最重要的,“項目值錢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把內功練好,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