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風華”的天柱山 不虛此行

一直想著去天柱山遊玩,只是被各種瑣事纏繞著,一直未能成行。近期總算找到了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驅車前往,頭晚在賓館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開始徒步登山,從西關上,繞山一週從東關下山,不到一天的時間,整座山的景象就盡收眼底,映入腦中。

“絕代風華”的天柱山 不虛此行

天柱山的最高海拔不到1400米,在中國的名山中不算突出,但地處吳頭楚尾,是大別山餘脈與江淮平原的分界線,周邊地勢平坦,所以方圓百里內都能遠遠望見它。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遠望去猶如擎天一柱佇立在天地之間,天柱山也因此得名。倘若遇上雨天,山間籠罩著一層薄霧,林木皆隱沒在霧氣中,只有山頂那座石峰與雲山渾然一體,宛若是天門中開,氣象更顯宏偉。它的山勢雄奇,但卻不像東面黃山那樣險峻異常,讓人不得不提心吊膽,時刻擔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山間雖也偶有霧氣,但太陽一照就會散去,不像西面的廬山終年雲霧籠罩,看不清真實面目,讓人捉摸不透。走在石頭構造的山體頗有厚重感,心裡更多了幾分踏實,因此行走在天柱山間你儘可以安步當車,怡然地欣賞山間風物。

“絕代風華”的天柱山 不虛此行

風景之外,周邊的淳樸的民風同樣讓人覺得溫馨。我們去的那一天下了一天的雨,在路上堵了一天的車,晚上差不多十點鐘才趕到山下找家農家樂住下,老闆沒有趁機抬價,相反還起床專門為我們做了晚飯。返程時,我們在當地購買些土特產帶回去,買到的都是價美物廉的地道貨,完全不會擔心遇到奸商宰客。且天柱山滿山的花崗岩,按道理是天然的石材場,但是在山間一點被開採的痕跡也沒有,可見周邊居民的高素質了。所以,從天柱山歸來一種“一入此山不思歸”的情愫油然而生。

“絕代風華”的天柱山 不虛此行

誠然,確如餘秋雨先生所說,如今的天柱山略顯寂寞。但我覺得它更像是位博學忠厚的儒者,“南嶽”加身時既不清高孤傲,落寞孤寂時從容淡定,寂寞相反更襯出它的絕代風華。也正是如此,我總是想著此刻的天柱山只是在韜光養晦,在不久的將來便會名揚四海,往來遊客絡繹不絕,即便踏著荊棘,也能穿花拂柳,花香滿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