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教師資格考試:古代漢字結構的備考建議

古代漢字的結構是指漢字的字形構造,分析漢字的結構是考察漢字的字形構造方法即造字法,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種。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這類題所佔分值不高,但一旦考察到,卻能讓很多考生馬前失足,錯失分數。而這一知識點通過掌握概念和方法則能快速將考題解出。接下來我們則以會意字和形聲字這兩大類為例,講解它的解題技巧。

(一)定義辨析

會意字,《說文解字》中許慎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意思就是必須要幾個部分合起來,才能看見整字的意思,“武”和“信”就是這樣的字。可見從定義上來看,第一,會意字是合體字;第二,會意字的意義必須由這個整字的所有偏旁共同構成。例如“信”,其偏旁是“人”+“言”,而信的意思=人說話有信用。可見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偏旁都不能構成信的本義。

形聲字,《說文解字》中許慎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就是以它的屬類定名,以與它相同或相近的音定聲,“江”和“河”就是這樣的字。簡而言之,第一,形聲字是合體字,由“義符”和“音符”組成;第二,形聲字一部分偏旁就能表示它整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它的讀音。例如“江”,其是由“氵”+“工”組成的,而表示“江”的意義的就只有“氵”,而“工”則是“江”的音符,只不過因為語音的變化,讀音已經發生了些許變化,可見形聲字的音符也不一定要與整字的讀音完全一模一樣。

【小試牛刀】

Eg:“隹”是指鳥,許多小鳥聚於枝頭為“集”,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集字是(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會意字 D.形聲字

【答案】C。解析:首先“集”是上下結構的合體字,排除答案“AB”;其次,“集”整字的意思是由“隹”和“木”共同構成,“隹”是短尾巴鳥的總稱,“木”就是樹木之意,兩個偏旁共同組成新的意思即:鳥兒聚在樹木枝頭——集。由此選擇答案C項。

【應對策略】

對於這類題目,要回顧造字法的定義,根據定義來進行辨析,備考時概念一定要記憶牢固,輔之以適當的練習,學會將其進行歸類,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二)區別辨析

會意字與形聲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例如兩者都是合體字,考生容易混淆,這就要求我們在定義的基礎上提煉出一些區別來“傍身”,提高正確率。

首先,在意義上,會意字的本義為“1+1=2”(這裡的1指偏旁的意義,下同);形聲字的本義為“1+1=1”。也就是說會意字的意義必須由幾個偏旁的意義共同組成,而形聲字的意義只需要一部分偏旁的意義組成。

其次,在讀音上,會意字整字的讀音與各個偏旁的讀音沒有關係;形聲字的讀音與偏旁的讀音存在關聯性,可能完全一樣,或聲母、韻母部分相同。

綜合起來,當你發現有一部分偏旁就能表示整字的讀音或者意義時,則判別為形聲字,否則就是會意字。例如“尖”這個字的偏旁讀音與整字的讀音無關,且必須由各個偏旁共同組成整字的意思,即“上小下大則為尖”,由此判定為會意字;“彩”這個字偏旁“採”就能表示整字的讀音了,判定為形聲字。可見,加上定義與技巧,速度與正確率都提升了。

【小試牛刀】

Eg:下列漢字都屬於形聲字的一項是( )。

A.伐 休 褥 消 B.從 顛 歪 疼

C.問 戰 談 貸 D.樺 問 修 國

【答案】C。解析:“問”,形旁為口,聲旁為門;“戰”,形旁為戈,聲旁為佔;“談”,形旁為言,聲旁為炎;“貸”,形旁為貝,聲旁為代。根據之前所學能知道A項中“伐、休”都是會意字,兩個部分共同構成整字的意思;B項中“從、歪”是會意字,讀音與整字的讀音無關聯;D項“國”是會意字。其餘的字也均為形聲字,由此選擇答案C項。

【應對策略】

這類題型我們通常結合排除法來快速確定答案,將定義與兩者之間的區別結合,以達到對字形的正確辨析。在備考時可通過對兩種造字法的對比來進一步領會其間的差別,注意千萬不能一葉障目,在讀音和意義上都進行關注,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漢字結構並不難,把握定義是要點,結合區別來辨析,快速採用排除法,正確答案立馬顯。預祝各位考生能夠穩拿漢字結構分,抵達教師職業崗。

點擊文未了解更多,更多資料請關注常德中公教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