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傳統文化進校園”強力推進


我市“傳統文化進校園”強力推進

廊坊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市十五小指導學生體驗拓片製作(資料片)。

我市“傳統文化進校園”強力推進

風箏製作技藝傳承人趙豔強在市十三小指導學生給風箏繪畫(資料片)。

近日,記者從市委宣傳部獲悉,今年我市繼續開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厚德時代新人”為主題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本次活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大力推進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導,引領青少年學生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營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良好環境。

經典誦讀進校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精選國學經典進行誦讀。舉辦師生2020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學校將國學經典誦讀貫穿日常教學活動,貫穿學生德育教育,激發學生熱情,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將經典閱讀與全民閱讀活動結合起來,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精髓與核心價值觀。

書法文化進校園。通過開展書法名家進校園、設立書法教室等多種形式,在全市學校大力普及書法知識,推動書法教學的深入開展。整合社會資源,積極舉辦各類主題展覽,在廊坊日報、廊坊廣播電視臺等市級主要媒體開設書法專欄專題,進一步提升書法文化的影響力和社會認知度。

戲曲文化進校園。以組織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進校園演出和組織學生走進劇場現場觀看為主,以及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觀看經典劇目等多種形式進行。全年市本級組織戲曲進校園演出活動30場,各縣(市、區)、廊坊開發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通過多種形式努力實現本地中小學“戲曲進校園”全覆蓋。

傳統體育進校園。根據學生不同年齡身心發展需要,精心選取傳統體育項目和廊坊特色體育項目,組織老師赴校園開展傳統體育教學。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等時間,創新形式,豐富課外生活。依託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優秀傳統體育項目比賽、現場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建立傳統體育社團,激發學生興趣,形成校園體育文化特色,促進傳統體育傳承發展。

非遺項目進校園。以非遺項目展覽展示、專題講座等方式,展現“非遺”概況,傳遞“非遺”信息。讓廣大青少年瞭解廊坊的優秀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投入保護傳承,推進弘揚創新。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通過開設手工課,豐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各學校充分結合和利用文化陣地進行長期性的展覽報道和宣傳推介。

當前處於疫情防控時期,根據各學校以網絡學習為主的實際情況,我市組織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空中課堂,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體驗傳統文化。疫情防控結束後,各地各單位將按照工作計劃,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