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浮來山街道第二小學陳亞靜:點對點輔導,嚴控“網課學困生”

莒縣教體局——我身邊的網紅老師評選系列報道60


莒縣浮來山街道第二小學陳亞靜:點對點輔導,嚴控“網課學困生”

人物簡介:陳亞靜,浮來山街道第二小學教師。她積極響應學校“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上午備課,剖析教材,做題選題;下午上課,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晚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統計,點對點輔導學生。不到一歲的孩子正是黏人的年紀,陳老師白天常常是抱著孩子在書桌邊備課、查資料。鼠標、紅筆、課本成了孩子的新“玩具”,晚上等丈夫回家,就馬上把自己“關”進小書房,開始給同學們直播。特殊時期,她要牽著孩子的手踏過荊棘,迎來花開。

莒縣浮來山街道第二小學陳亞靜:點對點輔導,嚴控“網課學困生”

“上直播課,一定要上出實效。”這是陳老師反覆強調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她積極響應學校“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耐心指導家長下載電子課本和各類學習APP,每天推送經典誦讀、繪本小故事,安排學生結合網課預習。語文是需要通過紮紮實實的閱讀、思考、表達訓練才能提高成績的學科,因此,陳老師在小管家發起每日讀書打卡,製作“生字範寫”微視頻,錄製“詞語聽寫”錄音,指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在微信群或小管家打卡彙報,及時給予評價。她從網絡渠道蒐集學習資源,不斷篩選,整理好後推送給學生參考;她學習使用不同的軟件錄製微課,學習網絡投屏直播教學,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同學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她學會使用各種收繳作業的小程序和軟件,讓同學們的課後練習得到更好的反饋。

作為備課組長,她精心挑選教學資源,合理規劃學科組的教學進度,每週參加協作區的視頻研討,同時調動學科組老師的力量,組內老師分工明確,高效合作,有力的保障了線上教學的效果。

陳亞靜老師認為線上學習的核心是“學”而不是教,是要能促進學生自覺地去學。從收到開展網絡教學的通知開始,陳老師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不僅要制訂詳細的每日教學計劃和課程任務,還要研究各種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線上授課的教學質量。上午備課,剖析教材,做題選題。下午上課,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並將共性問題統一反饋解答;晚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統計,點對點輔導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舊知、查找課本弄懂錯題,確保當天糾錯。

莒縣浮來山街道第二小學陳亞靜:點對點輔導,嚴控“網課學困生”

不能直接與學生面對面互動,因此網上教學學習效果最不可控。但為了儘可能地保證效果,也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陳老師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個性化表揚,評選每日的優秀作業和進步生作業在班級群展示,私信學習力欠缺和懶惰拖延的學生,加強一對一督促輔導,嚴控所謂的“網課學困生”,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陳老師不僅是老師,也是妻子和媽媽,她把孩子和家裡的事情也安排得井井有條,從未因家庭瑣事影響本職工作。不到一歲的孩子正是黏人的年紀,隨時嚷著、哭著、鬧著找媽媽。蹣跚學步,也是孩子最難看的時候,陳老師白天常常是抱著孩子在書桌邊備課、查資料。鼠標、紅筆、課本成了孩子的新“玩具”,書桌成了孩子的新天地。晚上等丈夫回家,就馬上把自己“關”進小書房,開始給同學們直播,講講昨天作業中出錯較多的題目,有時從房間裡出來,兒子都已經哭睡了……由於學生在家複習的學習效果與自我約束力密切相關,作業反饋出來的問題也比較多,每晚孩子睡覺後陳老師批改作業至少要兩個多小時,到十一二點更是陳老師的常態,她笑說:半夜裡不看點作業還覺得少了些什麼,有些無所適從。

在陳老師身上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她是一個“有溫度”的老師。教學對她來說,不僅僅是完成工作,而是在育人,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從她與孩子們的視頻溝通上,與家長的電話聯繫中,這種亦師亦友的工作風格,讓人體會到教育者的情懷,那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溫暖學生,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詮釋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