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跨部門協同,特殊時期的溝通要這樣做

最近,很多地產人告訴我,工作做得不開心,想換個環境,找個新的起點,又問哪個公司比較好,能否推薦下。

為什麼不開心?有人覺得業務不順,有人覺得氛圍不好,有人覺得壓力太大,有人覺得工資太低,有人覺得人際關係複雜,有人覺得公司的流動率高,有人覺得老闆沒想法……

提升跨部門協同,特殊時期的溝通要這樣做

但是,地產人的不開心,跳槽多少次都不一定解決得了。

不開心來自哪?表面上看,是周邊的人和事對你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影響,積累起來,成了“大的不開心”。

但實際上,地產人的不開心,是行業整體壓力變大的縮影。

尤其在一個部門間協同不順暢的公司,本來事情很難做,總覺得後面還有扯後腿的,工作起來多麼痛苦,不用說都知道。

要做好跨部門協同、提升工作滿意度,管理者要遵循四個處理原則:

1. 突破跨部門協作心理障礙

2. 跨部門溝通技巧

3. 化解衝突的溝通流程和技巧

4. 願力驅動

一、突破跨部門協作心理障礙

如何突破心理障礙?

首先,要站在客戶和公司的角度思考

在房地產項目團隊,通常兩類典型的職業經理人的心態。

提升跨部門協同,特殊時期的溝通要這樣做

在左邊第一種心態下,思考的出發點是合作中決不吃虧,不管是自己或者自己的部門,其行為表現是,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積極捍衛自身及本部門的利益。

抱第一種心態的人,在與其他部門合作時,時刻關注自身利益,遇到給自己帶來工作量增加或者任何麻煩時,就會抱怨別人、抱怨環境。

在右邊第二種心態下,凡事基於整體利益,站在較高的格局上看當下發生的事情,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全局考慮,積極配合項目團隊成員的工作。自主環境,對項目工作積極負責、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提高效率,不斷突破自我,創造高績效。

通常來說,第二種心態的人在企業中是非常寶貴的,因為這種人比較積極主動的,在逆境中也能夠積極主動,不抱怨環境,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甚至創造環境。第一種心態的人,也可以通過格局提升、有效管理,切換到第二種心態。

這裡有一個思維轉換方式,就是“應該法則”,造個句子,就是:

部門)不應該/應該

就是這樣,例如說,成本部應該體諒我的難處。

大家都來造句,就會發現很多應該不應該的事情,然後,再拋出四個問題進行思考:

  • 這是真的嗎?
  • 100%符合事實嗎?
  • 堅持這樣想會怎樣?
  • 停止這樣想有何不同?

接下來,我們從認知的角度,以設計、營銷、項目視角為例,看看不同部門眼中的其他部門是什麼樣的,和自己眼中的自己是否一致?

提升跨部門協同,特殊時期的溝通要這樣做

上圖中,縱軸代表各部門視角,橫軸是其他部門視角。例如設計看營銷是美女集中營,看項目是天天喝酒跑關係,看自己是成天忙碌、累得病倒在床,甚至過勞死;而營銷人眼中,設計是清閒得天天玩遊戲;項目眼中的設計是天天無事,炒股票打發時間。

通過這個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眼中的自己和別的部門對自己的理解有很大差異,即便在同一個公司,天天見面,依然抹除不了不同專業條線之間的認知偏差。

因此,主動溝通、積極協作,讓別人瞭解自己,是打破部門壁壘的重要工作。

接下來,既然知道了別人不是故意和你作對,只是因為專業不同、理解不同,是認知差異造成的不理解、不認可,那麼,就要嘗試積極主動地尊重和理解對方。

繼續我們的造句,剛才說了“成本部應該體諒我的難處”

現在,我們做一下反轉,把這個句子改成:"

我應該理解成本部的難處"。

大家可以舉三個例子,做了這種反轉後,你看到的問題就完全不同了。

“上次有一個同事,氣沖沖地跑過來跟我說:XX部門太不像話了,他們應該把這個做好,並且主動給到我的,結果我不催,他們也不給,就是故意的!現在領導怪罪下來,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

這種事情,在你的工作中屢見不鮮吧!如果看了這篇文章,他做了反轉思考,會是什麼效果呢?

首先,理解了對方並非故意和你對抗,因為這件事兒做不好,對誰都沒好處。

其次,瞭解不同人眼中的自己和對方都是不同的,是有認知差距的。所以,你以為對方明白你想要什麼,但實際上你也沒說清楚,對方也沒真正明白。

接下來,你就應該走出常見的這些心智誤區,與對方進行人性化管理溝通。切記,人都不喜歡被“管”,因為“管”代表著約束、控制。人都喜歡被人“理”,因為“理”代表著關懷、協作、理解、認可……

如果是你,你喜歡被“管”還是被“理”呢?

轉換一下,別人喜歡被“管”還是被“理”呢?發動你的同理心,換位思考,聰明的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二、跨部門溝通技巧

提升跨部門協同,特殊時期的溝通要這樣做

跨部門溝通主要有五個核心技巧:

1. 技巧方法千千萬,相互尊重第一條!要尊重他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首先你要自信,做到不卑不亢,否則所謂的“尊重”都是耍流氓。維護自尊,加強自信的同時,做到尊重他人,對事不對人。

2. 溝通的重要技巧首先是聽懂,原則是換位思考,同理心傾聽!在仔細聆聽後,理解了,給出善意回應,這個善意是指凡事以促成工作目標為導向。

3. 促進大家共同參與到工作中來。遇到問題積極尋求幫助,鼓勵大家參與到其中。

4. 適當進行分享,通過分享觀點,傳情達理,讓大家更理解。

這裡有一個心理學小技巧,如何讓別人快速喜歡上你?重複別人的語言,當然要注意分寸。

5. 積極地給別人提供支持,給予支持的同時,鼓勵承擔。

三、化解衝突的溝通流程與技巧

化解衝突的溝通流程與技巧總共有12點:

1. 說明目的和意義

2. 明確重要性

3. 交流:事實和數據,問題和顧慮

4. 徵詢建議和想法,展開討論

5. 探討所需資源/支持

6. 確定衡量進展的方式

7. 提供路演或推導或經驗支持,找到風險點,並提供應急計劃

8. 強調計劃的重點,鞏固信心和承諾

9. 確保理解一致

10. 儘早發現不同意見,並給予積極引導

11. 合理組織討論

12. 確保順利進

四、願力驅動

能讓人和企業走向終極成功的,一定是願力。

沒有願力的企業與個人,與鹹魚有何區別?每天曬了A面曬B面,怨天尤人是常態……

所以,首先要找到值得相信的事情,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事情,對的事情,堅持做下去,過程中有願無力,做不下去;有力無願,做不長久;有願有力,才能把事情堅定的做下去。

提升跨部門協同,特殊時期的溝通要這樣做

所謂“信、願、行、聞、思、修”!

跨部門協同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這是我們地產企業和管理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解決的手段有很多。我講了通用層面的意識和方法,其實還有很多專業層面的問題和方法,可以一併助力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願從何來?

如果一個企業和個人,都還沒想清楚未來何去何從,那與鹹魚有何區別?何來願力?沒有願力的企業裡面,員工成天就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兒扯來扯去,因為大家看不到遠景,只能把所有精力放在當下的蠅頭小利。

2020年開年,黑天鵝突降、疫情全球化,接下來,會不會出現經濟危機?會不會進入比經濟危機更可怕的全球經濟蕭條期?地產企業該怎麼辦?危機中的個人該怎麼辦?

首先,企業要想清楚自己的戰略意圖,就是未來我究竟要走哪條路線。所謂行車道路千萬條,安全駕駛第一條。別人開飛機,你開雷文頓,你要走別人的航線嗎?別人的夢想是登頂香山,你的夢想是登頂珠峰,你要像別人一樣“適度訓練”嗎?

理解宏觀形勢、理解行業的趨勢與特點,理解地產企業的發展規律,基於自身特點,基於構建式戰略思維,找到一條夢想與能力相匹配的路徑,並堅持下去,信→願→行,是很多成長型房企當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博志成通過“戰略研討會”,引領了旭輝、新力、三巽、恆信、華地等從成長型房企進入百強榜單,還有很多企業也在衝百億、衝百強的路上。有的老闆回顧過去,意味深長地說,“想當初說百億、百強,那時候我們才十幾億,覺得三年能做到幾十億就很高興了,沒想到真的做到三百億並且進入百強了!”其實,這也代表了大部分老闆的心聲。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想想覺得不可能,但是成功一定有方法,在博志成的引領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戰略意圖與實施路徑,走著走著,居然成功了。

所以,地產企業BOSS們,不要給自己設限,和我們聊聊,可能機會就在眼前,只是你沒有真正看到。

其次,提升企業經營能力,提升內部經營節奏(投資、融資、運營、銷售)與行業節奏、城市輪動節奏的匹配能力。

同時,找到行業高手,通過外部顧問的方式,帶著團隊一起做項目。這樣,在收穫項目成功的同時,還能提升團隊能力,一舉多得。例如,某項目在諮詢顧問的幫助下,單項目提升總貨值9000萬,並且取得了快速去化的效果,團隊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作者:牛亮 博志成諮詢管理中心 事業一部總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