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如果說有一種食物可以讓春天醒來,綠透了鄉間田野,帶著竹筍的清香,豆沙的軟糯,纏繞舌尖久久不能散去,當然非寧國的清明粑粑莫屬~

清明粑粑又叫清明粿、青團,是寧國極具農家特色的“綠色美食”,寧國地處皖東南山區,當春風拂過山野溪澗,那抹青色就撲騰撲騰地冒出來了,各地都開始忙活著、張羅著開始做清明粑粑了,仙霞的清明粑粑尤為美味,正可謂“江南青團看寧國,寧國青團看仙霞”。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仙霞的清明粑粑為什麼好吃?

清明粑粑的製作,首先得從它的顏色說起,為了做出這誘人的青色,從原料選材到製作手法都十分講究。清明前後是青蒿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每一株青蒿的最好歸宿,就是化作漿水,做成清明粑粑,農戶們將最鮮嫩的青蒿用水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鹼煮爛再次洗淨,洗至清水為止。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再將糯秈米粉和焯水後的青蒿攪拌均勻,放入碓窩裡反復槌打至粘稠,再用手反覆揉搓,讓青汁與粉團充分融合,形成鮮綠色的粉團,這樣的粉團在軟糯之餘,有一股完全不同於機器流水線的筋道和嚼勁。粉團用木棍打成皮子,用小碗口和錐子劃成圓塊,便要開始準備餡料了。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好吃的清明粑粑要做到“內外兼修”,餡料是關鍵,一聲春雷驚醒了睡夢中的竹筍,紛紛冒出尖來,剛冒頭的竹筍鮮嫩中帶一絲甘甜,是一種高營養價值的森林蔬菜,更是餡料裡必不可少的一項。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前一年醃製的臘肉經過晾曬風乾,此時已肌紅脂白,肉色鮮豔,香氣濃郁,鮮筍的爽脆配上臘肉的醇香,一口咬出兩種口感,是味蕾的雙重享受。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經過了採青、洗青、撩青、炒菜心、打皮子等十幾道工序後,最後把備好的餡料包入麵皮內,清明粑粑就可以上鍋了,上鍋前,下面往往都要墊上粽葉,做到“香上加香”。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剛出鍋的清明粑粑,咬開一個小口,餡料就爆出來,趁熱一口咬下,滿嘴都是春天的青草香,除了鹹口味外,豆沙味的粑粑同樣可口美味,豆沙是純手工熬製,口感綿軟,甜度也剛剛好。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仙霞的清明粑粑特別在哪?

這小小的青團一直以來都是仙霞人的心頭摯愛。每逢清明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粑,少則幾斤,多則幾十斤,已成為傳統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期,晉文公為思念忠臣介子推,確定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在全國上下,三天不盛煙火,只能吃準備好的乾糧,乾糧是用糧食作物製作而成的一種食物。

後來在南方地區逐步改變成用野青蒿和米粉製作成清明粑,用於清明時節祭祖和招待客人使用,相傳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仙霞的清明粑粑製作工藝已成為宣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這麼好吃的清明粑粑要去哪裡買呢?隨著冷藏保鮮技術的不斷進步,清明粑粑也更容易保存,仙霞本地也衍生出幾家獨具特色的清明粑粑品牌: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仙霞人氣青團

湯公山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聯繫方式:潘梓航 18905608481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月亮粑粑:蔡國慶 13856306293

第一口吃的清明粑粑也叫“嘗春”,草長鶯飛,江南的春天很短,清明一過便難尋蹤跡,清明粑粑就是為春天而生,若是不小心錯過了品嚐的最佳時機,春天彷彿也少了一絲春意,還在等什麼,快來仙霞,品嚐這青色的屬於春天的美味~

自在寧國 | 來仙霞“嘗春”,青色的春天太“好吃”了吧!

<code>文章素材來源:仙霞文旅辦。寧國市文化和旅遊局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於原作者。/<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