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同事說,最近她衝孩子發火的頻率越來越頻繁了。


以前她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這次因為疫情,和孩子朝夕相處了兩個月,孩子的很多毛病都被她看在眼裡,經常動不動就吼孩子。


她說,每次吼的有多用力,事後就會有多後悔。自己也曾多次下決心改掉這個毛病,但真的到了下次,結果還是一樣。


吼孩子,後悔,內疚,再次吼,彷彿進入了死循環。


不僅我的同事如此,曾經一起國內作業調查顯示,全國將近90%的家長都曾吼叫過孩子。


吼孩子,雖然當時看起來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果長期這樣做,對孩子的身心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比如就有實驗結果證明,經常遭到父母言語暴力的孩子,腦結構容易受到損傷,還會在性格方面變得懦弱、暴躁和不自信。


其實很多父母知道,吼孩子不好,有時候自己也不想吼,但就是控制不住。想要“戒吼”,就需要從這三方面著手。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媽媽說:


“今晚我跟孩子們發火了,晚上妹妹發脾氣,我根本不想安慰她,她就這麼鬧脾氣到睡著才消停。有時候我很想努力改一下吼孩子的習慣,但耐心有限,有時感覺很無奈。”


並且,這位媽媽還順帶講了自己小時候的事,爸媽年輕時很忙碌,還有一副暴脾氣,吹鬍子瞪眼對她來說就是家常便飯。她小時候很苦惱,但表達方式只有哭鬧,繼而更被吼。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從她的講述來看,吼孩子就像是一件會代代相傳的事。


小時候,常常被父母吼,久而久之,這種既定模式被鑲刻在腦海中。當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幼時的情緒記憶又被調動起來,繼而複製在他的身上。


其實,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是大人的問題。


當孩子撒潑打鬧不止,對於媽媽來說,那個曾經不被父母接納的“內在小孩”就會出現,繼而產生因不完美而感到羞愧。然後,把不喜歡的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


父母對孩子發火,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同時,也是自我攻擊。


想要戒吼,首先要在內心接納自己,覺察到自己的投射以及被壓抑的情緒。然後從眾多的負面情緒中跳脫出來,再察看到底有多少是孩子的問題,有多少是自己的問題。


我們常說,育兒先育己。教育孩子,其實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想要走好這條路,就需要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向孩子道歉


試想一下,平時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吼孩子最多:


高興的時候?太累的時候?或是生氣的時候?


是負面情緒多的時候,最容易吼孩子。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完美的教養》的作者娜奧米·阿爾多特在書中指出:


“孩子是引爆你憤怒的導火線,而不是給你產生憤怒的原因。他不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孩子的行為啟動了你內心的程式,要求你依照它編排的內容去做,雖然這個自動發生的反應,你無法選擇,但是你可以選擇不遵從它的指示。你可以傾聽自己的內心,排除衝動,以便更好的關心孩子,不受習慣反應的干擾。 ”


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是一個人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如果一味地用吼把負面情緒發洩給孩子,不僅傷害了它,還會讓親子關係出現疏離。


記得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叫《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它用生動的圖畫和語言向我們描述被吼叫後的孩子的模樣。


今天早上,媽媽發脾氣了,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我的腦袋飛到宇宙裡,肚子落入大海里,嘴巴插在高山上。


最後,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還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恐懼無比,但是一時失控過後,千萬別忘記,把孩子找回來,並鄭重地對他說一聲:“對不起”。


一句“對不起”,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尊重和愛,當親子關係出現裂痕,這就是最好的修補劑。


同時,也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父母犯錯後能勇敢認錯,未來孩子也能做一個對情緒負責的人。


在中國,想讓父母對孩子說一聲道歉,很不容易。在他們眼裡,這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一旦說出口,似乎有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其實,這樣做不僅不會削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反而是勇氣、愛和責任的表現。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多客觀表達自己的意願


很多時候,媽媽在跟孩子說話時,是在用“情緒”對話,而不是事實。


當媽媽用“情緒”和孩子說話,孩子只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情緒。但是,如果媽媽能夠多描述事實,孩子就能清楚地看到媽媽的期待是什麼。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如果媽媽累了。


不要張口就說,“你自己一邊玩去,不要來煩我。”

而是要這樣表達:“媽媽有點累了,你到旁邊玩一下好嗎,讓媽媽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撒了飲料。


不要說,“你看你,又把飲料撒了,盡給我添亂。”

而是要這樣說:“喝完飲料記得蓋好蓋子,不然就容易灑出來,記住了嗎?”


如果孩子忘記關冰箱。


不要說,“怎麼又不關冰箱門,真不長記性。”

而是要這樣說:“用完冰箱記得要關門,不然裡面的酸奶很怕熱。”


這樣,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你需要怎麼做,才能不至於“闖禍”,同時也讓孩子學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


現實中,有些孩子,可能只需要媽媽輕聲說一句,他就能快速地去完成,但有些孩子任憑媽媽怎麼說,也不聽。


如果孩子不按照正確的方式來做,接下來可以採取一些方法,比如立規矩、罰站等,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改正。


還是那句話,儘量不要使用吼叫的方式解決。吼叫如同開閘洩洪的水,一旦放出去,想收回來就很難了。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如果你能負擔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就擁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反之,孩子也會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想要戒吼,先要從自身開始改變。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覺知”,它指的是每個人都具備自我覺察的能力。當自己已經覺察到問題本身,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一半了。


作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要具備覺知的能力,多看見自己的情緒,多反思自己的不足。


這樣才能慢慢地遠離吼叫,學會輕聲教育,給孩子源源不斷的愛和穩定的安全感。


戒吼,是為人父母一生的修行。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做好這三點,戒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