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在徐州博物館乾隆行宮的院內立有兩塊碑,一塊是清碑,還有一塊也是清碑,同樣是清朝的一塊石頭,為何東邊的這塊竟如此優秀——它的碑額上不僅有二龍戲珠的圖案,還環繞著兩個篆字——“御書”,因為這就是有著“皇家血統”的《乾隆丁丑初夏渡黃河駐蹕徐州》詩碑,換算一下時間就是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57年,距今已經263年了。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康乾二帝在位期間分別開展了6次南巡,主要遊歷了“八府一州”江南之地,亦曾駐蹕揚州府、淮安府、徐州府等地,史志多統稱為“康乾南巡”,祖孫二人留下的詩文、紀事曾在江蘇各地被廣泛刻石,當然乾隆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學界甚至為它們創造了一個專屬名稱叫“南巡御製詩”。據《清通志·金石略》載,當年江蘇省南巡御製詩的刻石共計263處,其中徐州府28處。據不完全統計,江蘇境內僅存67通(或方),徐州境內僅存4通(或方),稱得上是物以稀為貴。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以乾隆為例,每有關政典之大者,必有詩記事。乾隆一生寫下了41863首詩作,就算從6歲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寫,到88歲去世,能用來寫詩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相當於發微博全年無休82年,在這件事上,量變沒有引起質變,就好像他可以加入詩協,但沒人承認他是詩人。應了網絡上的粉絲給愛豆洗白時常用的那句話:“你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弘曆葛葛?你們瞭解他嗎?你們知道他有多麼努力嗎?”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乾隆的南巡御製詩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腦回路,既對江南美景表現出勃勃的遊興,又時時力圖遮掩,友情提醒,乾隆作為老司機,最後一聯通常急速變道,走位之彎之陡,足以使多數觀眾閃著腰。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雖然筆者本人比較佛性,但也認為他的詩確實徒有其表:從形式層面它也有押韻、對仗、平仄、拗救的講究,可以算是詩;但從精神層面看,詩是吟詠言志的文學題材與表現形式,而乾隆寫的絕大部分是流水賬,不能算作詩,甚至不是日記——因為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而這些文字他是專門寫給後世看的——他寫的是披著詩詞外衣的工作日誌。但是由於乾隆自我感覺良好,再加上臣下的溜鬚拍馬,還以為自己真的是李杜轉世,蘇辛再生,越玩越嗨,根本停不下來。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乾隆丁丑初夏渡黃河駐蹕徐州》詩為五言二十四句,起手用六句說出了徐州的地理位置:“畫州思禹跡,建國緬堯封;楚漢惟蝸角,山川實地衝。”意思是說:“今天,我來到了九州之一的徐州,不禁令我遙想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豐功,緬懷帝堯封建大彭國的偉績。楚漢在徐州這個狹小的地區反覆爭奪,實在是因為這裡的地勢在戰略上十分重要。”不過敢把我大徐州說成蝸牛角,也活該他成不了詩人。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澶淵徙以後,渤海入無從。邇日淤尤甚,防秋策預供。用爰紆六鑾,都大為三農。”

意思是:“黃河自從澶淵改道之後,已不進入渤海,而是奪淮入海流經徐州。徐州地區近年來積淤現象特別嚴重,要想每年安然渡汛,必須要有完整的防洪預案。我這次以皇帝的身份到徐州來,就是要給農民兄弟送福利。”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恬浪徐鳴槳,洪流高指墉。驚心斯創見,著意敢辭慵。寧更言多費,惟勤救鞠洶。”

以下翻譯我尋思滿族是從東北入的關,有點東北口音也說不定:“雖然這疙瘩看上去河面挺平,船整老多,可是水位也挺高。把朕嚇了一出溜,我還哪敢偷懶耍滑。我決心不管咋地也要削它。”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石堤築一律,葦埽勝千重。惟是補偏計,曾無永逸庸。黃樓讀昔賦,宋代即今蹤。謾詡新沙刷,寅哉茲偶逢。”

意思是:“我已命令將土堤全部整成了石堤,比葦埽那傢伙的堤壩自然是強過千倍,但這隻算是小打小鬧,治黃永遠在路上。讀了蘇東坡的《黃樓賦》,知道宋朝的那場水災前就是今天這個樣子,就問你們怕不怕?有人因為黃河河床比以前刷深了三尺有餘而顯擺,有可能就是逗你玩。老鐵們,散會。”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寫這首詩的時候既沒有行宮,也沒有龍王廟,龍王廟是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的,接著建行宮,第二年竣工的,這塊詩碑應該放置在龍王廟第一進院落的圓形的御碑亭下。

對於乾隆皇帝的詩才,大多數網友還是比較客觀的,整齊劃一地瘋狂打call:“乾隆當然是個好皇帝。因為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卻沒有一首需要我們背的,愛你呦!”

披著詩詞外衣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週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週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本期撰稿:陳釗|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 特別鳴謝 」徐州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