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疫情期間,為了不耽誤課程,各大院校都上起了網課。對於孩子的家長來說簡直太難了,每天都在追問什麼時候開學,迫切想把孩子還給老師。在這段時間火的除了防疫視頻就是家長輔導作業的視頻了。

在輔導作業這方面,平時溫柔似水的家長變成了惡毒的後媽。在平時,家長說的每個字,孩子都懂,但只要和作業扯上關係,孩子的感知神經就會自動關閉,拒絕接收信號。

在這場輔導作業大戰中,究竟誰錯了呢?也許誰都沒錯,也都做錯了。在這件事上,他們很少溝通,從未溝通,拒絕溝通。

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一書中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溝通技巧進行了全面地講解。這本書在英國暢銷了30餘年,前後修訂5次,是一本全方位的指導溝通技巧的經典書籍。本書旨幫助讀者提高溝通技巧。

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溝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信息被接受、被理解、被接受從而讓對方採取行動。其中任何一個目標沒有達到,溝通也就失敗了。視頻裡暴跳如雷輔導作業的母親和滿臉淚水的孩子顯然都失敗了。

影響我們溝通的因素有很多。尼基·斯坦頓在書裡說:“有效溝通的主要障礙,其實就是我們個人對文字意義詮釋的差別。”除此之外,對於輔導作業的母親而言,她的語氣、態度、說出來的話甚至一個微小的表情都能直接影響孩子的接受程度。

在我看來,良好的溝通可以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實現並取決於雙方的目的、態度和方式。

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一、聽,最易被忽視的溝通技巧

從大多數溝通技巧訓練課程的內容來看,大家都把溝通的重點放在了傳達信息的能力上。然而研究人類溝通的專家發現,我們接收信息的能力其實也一樣需要改善。

上大學的時候我總抱怨:老師講的內容都是照本宣科,聽不聽沒有多大影響索性也很少去上課了。考試後才慢慢發現,同在一間教室,有的人可以得到優秀而我只能勉強及格的原因不是那個站在講臺上的人講得不夠好,而是我不會聽。

一個好的傾聽者會有四大收穫:

  • 獲得信息
  • 理解對方
  • 對方也會專心聽你說話
  • 促成和對方的合作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傾聽者呢?尼基·斯坦頓在書中提出了10個增進傾聽技巧的方法:

  • 準備好去“聽”:建立正確的態度,願意維持注意力,增加警覺性和理解力,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
  • 感興趣:找到信息中與你的個人、工作或興趣有關的地方。
  • 心胸開闊:瞭解自己的偏見所在,控制自己的成見。
  • 聽出重點
  • 批判性傾聽
  • 避免分心
  • 做筆記
  • 協助說話者
  • 回應
  • 不插話

也許我們不能一下子變成一個好的傾聽者,但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努力改變。

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二、說,使用最頻繁的溝通技巧

溝通的時候,我們最常用到的就是說話這項技能。一個項目能否談成和雙方的需求有關,同樣也和說話的人有關。一個會說話的人,能夠促成一項合作;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也能毀掉一項合作。

良好的口語溝通能力首要條件就是能夠清晰表達你的想法,準確表達你的意思。

每個人都會說話,但怎麼說的好呢?我們說話的內容因為事情不同無法使用一個統一的標準衡量,這時我們就更應該注重說話的技巧。

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聲帶就如同一對橡皮筋,位於喉頭的內部,而喉頭就在喉結的後方。當氣體從肺部擠出,穿過喉頭、經過聲帶時,聲音就產生了。

要發出清楚的聲音,喉頭的肌肉必須放鬆,下頜不能緊繃或僵硬,嘴唇應該柔軟有彈性,能夠形成各種不同的形狀,這樣就會讓聲音更加清楚。

音高、音量、發音、腔調、語速停頓和語調都是聲音的特質,善於運用這些特質,對方會覺得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願意專心聽你說話。

你有因為聲音愛上一個人嗎?《聲臨其境》讓我們看到了聲音的無限可能性。也許我們不能像那些站在舞臺上的人把自己的聲音運用得那麼靈活,但在我們說話的時候,靈活、悅耳、清晰和富有感情是最基本的要求。

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三、讀,最基礎的溝通技能

《令人心動的offer》裡,帶教律師經常會給實習生們一打資料,要求第二天彙報。對於實習生來說,除了需要看完資料,還要整理思路,成稿展示,準備彙報。

如果把大量時間用在閱讀資料上,做其他事的時間自然會變少。但要想做好彙報就必須要先看懂資料,這就是一個矛盾的過程,顧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閱讀速度的快慢在這時就發揮了很大作用。

《溝通聖經》介紹到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為每分鐘200字到300字,但是有些人能夠每分鐘閱讀600字,而據說肯尼迪總統能夠每分鐘閱讀1000字。為什麼每個人的閱讀速度不同,有些人的速度可以是別人的3倍之多呢?

這不能說和個人能力完全無關,但關係絕對不大。如果你肯刻意練習,你的閱讀速度一定會超過肯尼迪。

  • 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速度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的速度絕對不會和在城市裡開車時一樣。同樣,閱讀重要內容的速度也絕對不會和看花邊新聞時候的速度一樣。

我們需要把內容分出優先級。有些內容是必要的,有些內容是有用的,剩下的是不重要的。根據內容的優先級,決定自己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方式。

  • 避免默讀、回視

中國人讀書通常都會有同一個問題——出聲。也許你沒有張嘴,但心裡會有個聲音把你看到的內容傳到你的耳朵裡。有資料顯示:大聲朗讀時,一般人的閱讀速度只能達到每分鐘125字;如果是動嘴默讀或在心裡默唸,也一定會把你的閱讀速度降低到每分鐘200字以下。

在閱讀的時候要有意識地避免默讀的發生,當然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漸進完成。

回視就像在路上開車,剛走過一個路口發現走錯了,於是需要掉頭,把剛剛走錯路再重新走一遍,一來一回一定會很浪費時間。

避免回視就要告訴自己看過的內容不要回頭,如果內容足夠重要,你在下面的閱讀中一定會再遇到它。

要想提高閱讀速度必須學會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速度,避免默讀和回視。

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四、寫,生活中最不常用的溝通技巧

自從有了電腦和手機之後,“寫”就漸漸被我們淡忘了。只有我們遇到不好意思開口或者不得不以書面形式出現的事情的時候才會編輯一條短信。比如:道歉,請假。

現在寫封信表白都已經變成一件浪漫的事情了。很多人明明說得很好,但拿起筆卻不知道該寫點什麼。我們在“寫”這方面好像被下了“定身咒”,寸步難行。

其實,寫,對我們來說並不難,只是我們太長時間不動筆了,漸漸忘了這個技能罷了。如果你想重新找回這個技能,在你寫之前做以下7個步驟,寫出來的內容自然不會差太多。

  • 寫下目的
  • 收集信息
  • 把信息分類
  • 決定順序
  • 擬出大綱
  • 撰寫初稿
  • 編輯完稿

如果你能把這7個步驟並且運用到寫作中,溝通的結果就不會太壞。

溝通其實是件簡單的事,但很少有人把它做好。掌握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溝通技巧,我們的每次溝通必將達到自己的目的。

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的家長:你們不是無能,只是用錯了溝通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