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產能+香港問題, 三殺 !維他奶2019年三成淨利潤沒了

文 | 李珂


疫情早晚都會過去,但落後的市場開拓進度和缺乏活力的產品,才是維他奶需要拔掉的“刺”。


01 、一場疫情,利潤沒了


近日,維他奶公佈盈利預警,預期2019-2020財年(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淨利潤將同比大幅減少約25%-35%。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去年3月底,維他奶股權持有人全年應占溢利為6.96億元,同比增長19%。


武漢疫情+產能+香港問題, 三殺 !維他奶2019年三成淨利潤沒了


值得注意的是,本財年的前6個月,維他奶國際實現營收46.84億港元,同比增長5%;實現公司淨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3%。


對於淨利潤大減,維他奶解釋稱,主要因為中國內地一些省市採取措施遏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從而嚴重影響公司產品在中國各地的市場計劃及供應鏈運作,尤其是疫情中心——武漢市及湖北省的業務。由於其中國內地的大部分業務來自一般的貿易渠道,在小型零售商鋪相繼關閉的情況下,使業務受影響。


此外,維他奶還在公告中表示,中國香港市場消費力受社會運動影響而減弱,更因疫情爆發而進一步惡化。具體而言,香港消費者增加了其他日常必需品的消費量,導致家用零售銷量下降;顧客選擇遠離人流密集地區消費,令便利店銷量備受影響;重要的校園渠道銷售也因為學校停課而陷入停滯。


綜上:大陸市場受挫,香港市場進一步惡化。


快消君瞭解到,維他奶歷史上較少出現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結合如今的公告來看,足以說明維他奶業績受到連續公共事件的影響之深。


武漢疫情+產能+香港問題, 三殺 !維他奶2019年三成淨利潤沒了


事實上,疫情給維他奶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就可見端倪。


今年1月,疫情爆發之初,就有消費者發現維他奶罐裝檸檬茶由武漢生產。彼時,儘管陸、港兩地加強防疫措施,但每日疑似病例仍呈上升態勢,加上2003年“SARS”的慘痛經歷,民眾一時間如驚弓之鳥,甚至有消費者呼籲“罷買”維他奶所有產品……


彼時,維他奶回應表示,只有罐裝維他檸檬茶及菊花茶是由維他奶武漢工廠生產,並強調產品均經過高溫殺菌,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顧客可放心飲用。但從快消君多方瞭解的情況來看,對於此番“表態”,部分消費者並不買單。


針對疫情帶來的具體影響,維他奶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產品庫存消化減慢,造成大量積壓現象,佔用了公司資金外,市場訂單減少也是彼時公司面臨的重大經營困難。退一步而言,即使有訂單,也因生產工人及管理人員無法正常返崗、缺乏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材料配套廠家無法供貨、產品發貨受制於運輸管制等原因,無法正常生產。


快消君瞭解到,維他奶佛山、深滬工廠早在2月初就開始為推進復工復產做積極籌備。維他奶武漢工廠直到3月16日才獲得當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出的復工復產批覆許可,並於一週後終於啟動復工。


“目前,第一批覆工的先遣隊員有70人,按照武漢市目前的防控形勢,4月份有望恢復全部產能。”一知情人士告訴快消君。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表示,復工容易,復產難。考慮到武漢當地疫情存在潛在的不確定性,維他奶武漢工廠招聘工作也面臨著相當的難度,而復工人員的迴流和安置更需要一段時間。


02 、一路向北,產能尷尬


過去十年,維他奶國際營收穩步增長,複合增長率達到10.34%。其中,內地市場複合增長率高達21.87%,集團十年間股價漲幅超過1300%,被譽為“香港小茅臺”。不過,進入2019年這隻“小茅臺”明顯步入“乏力期”。


從業績來看,維他奶國際營收及淨利的增速都出現明顯放緩: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六個月中,公司收入同比增長僅5.33%;淨利潤同比增長只有1.82%。相較之下,維他奶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及淨利增速分別為22%、26%,均為雙位數增長。


和周黑鴨類似,武漢工廠的停擺及緩慢復工,使維他奶很“受傷”。究其原因,產能不足一直是維他奶的“軟肋”。


2016年,由於出售北美業務,調整新加坡經銷商問題,維他奶的淨利潤大幅下跌。也是在2016年,維他奶的武漢工廠開始投產。當年,維他奶的中國區業績首次超過港澳地區,成為其主要營收市場。雖然維他奶的主戰場是華南,但武漢工廠的重要性以及補充產能的急迫性可見一斑。


武漢疫情+產能+香港問題, 三殺 !維他奶2019年三成淨利潤沒了

維他奶武漢工廠開業


雖然,近年來新投入運營的工廠緩解了維他奶產能壓力,但隨著2018財年和2019財年連續兩年業績大幅增長,公司產能壓力進一步凸顯。今年初,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曾提出,維他奶國際在內地南方市場銷售已呈飽和的狀況下,在北方銷售幾乎沒有增長。


一業內人士表示,維他奶在產能方面一直需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產能老化的問題,二是新增產能的問題。任何消費品生產企業,為保障市場供應都會保有一定的存貨來應對市場需求,如果公司產能跟不上,再好的產品和渠道也難以支撐公司業績持續快速上漲。


不過,與一般的食品飲料公司不同,維他奶每次進入新市場往往是從其他地區調貨,市場反響不錯後再建工廠跟進。1994年和1998年,維他奶在深圳和上海的廠房投產,直到2010年才開始籌建第三家工廠,佛山工廠。為了擴產能,2015年落子武漢,佈局華中;2017年在東莞建新工廠,還是由於深圳工廠產量已達到產能最大值。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未來維他奶把開拓廣東地區渠道的方式推向其他地區,並加快建廠節奏,或許能再造好幾個維他奶。可是,受疫情影響,2020年維他奶東莞常平廠房是否能如期投產,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03 、香港市場,不復往昔


除大陸市場由疫情帶來的短期不利影響外,香港市場的長期衰退,也同樣讓當下的維他奶感到“頭疼”。


隨著在香港發生的示威遊行演變為違法暴力衝突,以及疫情帶來的綜合影響,香港的零售業正陷入嚴酷的寒冬。據法國國際廣播報道,今年1-2月,香港整體零售成交額已跌至378億港元,與去年同比下跌21.4%,同時,已經連續十二個月下跌。


早在去年6月,香港統計處公佈的數字反映,零售業銷售數字同比下跌6.7%。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表示,“反修例”演變出連場暴力衝擊禍及全港,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已超越2014年違法“佔中”,個別地區的商戶生意暴跌七、八成。


好消息是,疫情發展引發香港消費者減少外出,長時間逗留在家,從而大量囤積口罩、清潔用品以及米糧、即食麵、罐頭食品和包裝飲料等。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月,香港超市渠道的銷售額竟然創下了近八年同期新高,這也使得維他奶和康師傅、統一、日清等企業意外地成了疫情的受益者。


武漢疫情+產能+香港問題, 三殺 !維他奶2019年三成淨利潤沒了

排隊“囤貨”的市民


不過,這種應激式的消費,並不會改變香港整體零售業下滑的“基本面”。


據港媒報道,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估計,受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兩起公共事件的衝擊,2020年上半年香港整體零售額跌幅將在3-5成左右。倘若成真,是有零售數據公佈以來最大的半年跌幅。此外,失去了訪港旅客支持,即使疫情過後,亦不足以令當地零售業出現反彈。


從維他奶的過往業績來看,中國香港市場2015-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20.69億港元、21.67億港元、21.59億港元、22.64億港元。雖維他奶國際發家於中國香港市場,但隨著中國香港市場需求的漸趨飽和,業務增長也已很難取得突破,如今,維他奶在香港地區的業務前景堪憂。


無論是在發源地香港市場還是在主戰場大陸市場,“佛系”的維他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用“歸核化”的打法堅持了自身定位,即參照“可口可樂”,把品類收縮到豆奶,不管別家做什麼,都不為所動。但是,目前發展階段已完全不同。一則盈利預警,已經暴露了維他奶的發展韌性存在相當大的隱患。


此前,維他奶還能靠大陸的增長速度“講故事”,現在“兩條腿都斷了”——香港市場因為持續的經濟衰退,收入可預見會同比下滑;大陸市場,因產品缺乏創新,這些年除了維他奶和幾個茶飲料外,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新品,營銷更沒有太多特色(爽過吸**,已經是很多年前的口號了)。


雪上加霜的是,維他奶在華南強勢市場的表現也有點“一言難盡”。快消君此前曾報道過,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南方雨水過多,導致維他奶整體銷量放緩。此外,維他奶的價格“失控”也導致了銷售壓力增大,很多經銷商的庫存普遍過大。華南地區甚至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竄貨現象,甚至有些本該是佛山工廠的區域但卻發現了武漢工廠生產的產品。


總之,“香港小茅臺”和真正的茅臺比起來,差距還是挺大的。


武漢疫情+產能+香港問題, 三殺 !維他奶2019年三成淨利潤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