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泰伯奔吳說的是他讓賢的品德,但我覺得他最大貢獻是讓江南荊蠻之地快速與中原文明接軌。在青銅冶煉、農業生產、工具製造、城池築建等各方面都有體現。

《史記·吳太伯世家》“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春秋時傳至泰伯二十世孫,吳楚相爭,吳王餘祭築固城以御楚。

固城位於南京高淳區固城鎮東一公里的雙崗村高家崗自然村北,為春秋時吳王餘祭七年(公元前541年)所築,名瀨渚邑,又名“子羅城”,呈長方形。城垣夯築,內為子城、外為羅城。是南京最古老的城邑,比越王勾踐滅吳後建的越城還要早69年。固城建成沒幾年被楚國佔領,楚王在此大造宮殿,作為行宮,所以固城又被稱為楚王城。公元前506年,伍子胥興師伐楚,攻陷楚王城,並付之一炬。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其後二年(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分天下為郡、縣,在固城設溧陽縣,境域含今溧陽、高淳與溧水,屬會稽郡。明弘治《溧陽縣誌》:“溧陽,吳越時曰固城,曰平陵,秦置溧陽縣,歷代遂沿其名。”在固城湖濱發現的東漢時期的“校官碑”,是江蘇現存最早的漢碑。

對吳國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卻被夫差所冤殺的伍子胥,在固城大敗楚軍,除了鎮裡的塑像在固城什麼也沒有留下。

連下兩天大雨,週末無處給孩子放風,就到高淳老街走走。順便到固城遺址看看。國保碑立於路邊,碑後堆上土,種上了油菜,碑後的字都要歪著腦袋才能看清。還有塊城頭埂的修繕碑,除撒了一路爐灰渣沒見其他保護措施。看來不能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文物,也未被好好保護,即使在歷史文化有深厚沉澱的南京。十年前此地曾發生工程公司開著挖掘機大肆道挖漢墓的惡劣行徑,當時這裡還不是國保,是江蘇省文保單位,卻搜不到如何法辦的後續。同為春秋吳國遺址,常州武進的淹城又是另一番情景。

在高淳老街,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原來曾是淳溪吳氏的祠堂,介紹吳氏的始祖就是泰伯。該支祖先吳敏北宋末年隨高宗赴臨安效力,南宋末年元軍南侵,其後裔遷九華山避難,明朝中葉遷至淳溪老街,一房四支開枝散葉,發展至今在高淳已有三千多後代。查相關資料,百家姓第六位的吳姓現在有兩千八百萬人,列第十大姓氏。絕大多數敬泰伯為始祖。泰伯功莫大焉!

2020-03-29於高淳老街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國保尋訪記——固城遺址  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