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游擊戰場景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依託建立的根據地,堅持打游擊,部隊得到保存和發展;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深入敵後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和95%以上的。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配合正規戰,加速了蔣家王朝的滅亡。

游擊戰 ,顧名思義,就是遊動攻擊,毛主席曾就游擊戰作過精彩論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不同於挖戰壕、築堡壘的陣地戰,游擊戰對隊伍指揮員的靈活性要求更高,對戰士們的執行能力要求也很高。游擊戰講究邊走邊打,不是遊而不擊的逃跑主義,也不是擊而不遊的拼命主義。必須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有利決斷。

游擊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遊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當時的名將彭越率領軍隊在楚霸王后方打游擊,給楚霸王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幫助劉邦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在抵禦外辱的時候,毛主席賦予游擊戰新的生命:在百姓中也組織很多游擊隊。正如他所說:"日軍要被敵對的中國人完全包圍;他們要花重兵去守護運來的物資、去保護交通線,時時謹防襲擊。"

遊擊部隊們迅速集中,迅速分散,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打法讓日軍損失慘重,一批日軍中將、少將接連死在游擊戰中。其中,當屬轟動一時的"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之死。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報道阿部規秀死亡的報紙

阿部規秀,1907年畢業於有名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1937年8月,晉升為陸軍少將,率軍駐紮黑龍江省孫吳地區。短短兩年之後,阿部規秀晉升為陸軍中將。被日軍稱為"山地戰"專家,有"名將之花"的美譽。

1939年11月3日,他所轄的第一大隊在進犯銀坊時,被八路軍一個小分隊引誘,進入雁宿崖峽谷,被八路軍主力前阻後截,整整一個大隊的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剛晉升為中將的阿部規秀感覺顏面掃地,決定親自率領第二、第四大隊1500餘人,想趁著八路軍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打八路軍一個措手不及,為死去的日軍復仇。

八路軍牽制部隊按預定部署誘敵深入。在八路軍若即若離的誘擊下,阿部規秀孤軍冒進,闖入八路軍一早設下的包圍圈中,最終被八路軍年輕的炮彈手炸死。所謂的戰爭"俊才"生死道消。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游擊隊繳獲的日軍武器

當時八路軍不知道他們炸死的軍官意味著什麼,直到毛主席從廣播中聽到日本媒體的扼腕後發來嘉獎指示時,他們才知道擊斃的是日本"最年輕、晉升最快的將軍"。

看著游擊戰收效甚大,蔣介石也開始有意培養將士的游擊戰思想。太原失守後,蔣嚴令:"二戰區長官不準退出境外,各部隊均需練習打游擊戰"。他還根據戰場情況,劃出了冀察、蘇魯兩個游擊戰區。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為了讓更多的軍官學到游擊戰術,蔣介石特意在武漢珞珈山和南嶽衡山舉辦了遊擊幹部訓練班,他精心抽調了自己的親信和各部隊的軍事骨幹前往學習,邀請周恩來、葉劍英、葉挺等人去上課。

當時有些人很擔心,游擊戰被國民黨學了去,萬一以後國共合作出現問題,那豈不是自己教別人怎麼打自己嗎?

日軍中將命喪游擊戰,蔣軍想學藝,主席:儘管教,學得會,打不了

毛主席在延安

誰知身在延安的毛主席笑著說:"儘管教,他們學得會,打不了。"

果然,自以為收穫頗豐的國民黨眾人,回答戰區後,沒人能將游擊戰術施展出來。游擊戰必須依託良好的群眾關係,沒有群眾支持,再精妙的戰術構想也只是空想。 文/唐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