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1】篚與罪

,盛物的竹器。 《說文》:“所謂篚如竹篋是也。古制用篚不一,皆盛物。今祭祀專以承幣,蓋《詩·鹿鳴》‘序實幣帛筐篚’之遺意。”,捕魚竹網,泛指羅網。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2】琖、盞

琖,小杯子。 盞,淺而小的杯子。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3】窗戶撐、黃連凳、座椅柺杖,擎昜

黃連因為怕水過多,所以多種在斜坡上,收割的時候多需要一個黃連凳的幫助。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手工耿的座椅柺杖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4】於幵平丂幹

本篇收集了於、幹、幵、平、丂的字形,可相比較。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5】愛與㤅

“愛”,繁體字裡有個“心”,簡化後,成了“無心之愛”。恢復繁體字的觀點的本質在於字形能夠理據化,即加強形義理據。也就是說,我們假定了繁體字是有形義理據的(或者說是更有形義理據的)。如果我們比較簡體字和繁體字的理據程度,那麼繁體字在理據上無疑更優,這點是沒有疑問的。有問題的是,繁體字本身的理據就已經削弱過,所謂的繁體字是經過甲金篆隸楷書演變而來。從書寫方式論,文字本身逐漸變得不象形,但是橫平豎直,書寫效率是提高的,追求書寫效率和追求理據經常產生矛盾。加之語源和字源學科也還沒有到成熟的歷史階段,繁體字的理據挖掘也不足。如果恢復繁體字的本質目的是字形能夠理據化,為什麼不恢復成甲骨文呢?以前述愛為例,它有好幾個異體字,那麼這些異體都有理據嗎?為什麼要選擇愛作為“正體”?愛的音義核心實是旡字,在繁體階段就已經認不出這個最重要的音義核心,而且愛字上面的爪子是什麼?下面的夊又是什麼?其實爪並不是爪,夊也只是繁化的部件,愛字最理據化的一體應當是“㤅” 字。一個語言文字系統中,官方一般會出臺“正體”字,譬如我們的《通用規範漢字表》,而正體並不是以理據為判斷標準的。

【436】丙、㔷、邉籩、便、更、矞、裔、商障、內、鬲、方

本篇收集了《字源》中和丙有關字的字形,可相比較。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7】鉗子,乂

,字源:“甲金文象古老時代用來剪除雜草的剪刀之形,本義是割草。甲金文象古老時代用來剪除雜草的剪刀之形,其功用相當於今天的鐮刀,本義是鐮刀,用作動詞,表示割草”。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秦代銅手鉗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438】笛、竹

笛,指響聲尖銳的發音器、竹名。 ,dí,同“ 笛 ”, 管樂器名;或讀zhu2,竹名。 笛子很早就出現了,就是骨笛,只是骨笛時代不知道是否也稱為笛。笛字上的竹是指這是竹製樂器,有意思的一點是笛和竹古音很近,但不能確定笛是竹的派生字(骨笛的問題),不過也有可能雖然笛與竹聲近是巧合,但音義確實是同源的。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431-440

賈湖骨笛


【439】比較優勢

A每天能寫10篇文章或者每天能炒10個菜。B每天能寫5篇文章或者每天能炒1個菜。那麼A和B之間能產生交易嗎?或者說,AB每天最多能寫多少篇文章和炒多少個菜?我們可以把AB所擁有的資源簡化為時間貨幣,A每天擁有10個時間貨幣,每個貨幣都能換1篇文章或1個菜,B每天擁有10個時間貨幣,每個貨幣能換0.5篇文章和0.1個菜。這時是否能產生交易首先要確定兩人對文章或者菜的換算比例和最低需求量,假設兩人都能為1篇文章抵得上1個菜而且菜的最低需求量為0,那麼對B來說都應該寫文章,而且AB之間不會產生交易。

【440】石炭紀與木質素

石炭紀,距今2.86億到3.6億年前,之所以叫石炭紀是因為這個底層遺留了大量的植物化石(形成了大量的煤炭,也就是石炭)。這和當時植物木質素的出現有關,因為當時還沒有出現能夠分解木質素的真菌,空氣中大量的碳被固化下來卻無法再次釋放到空氣中,所以當時氧氣含量也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