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預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國政府,這本書終於火了

15年前預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國政府,這本書終於火了 | 遠讀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2020年的前一兩個月,我們一直在揪心國內的疫情。

本以為我們自己“悶死病毒”,就可以太平了。但沒想到,狡猾的病毒又開始在其他國家肆虐了。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和歐洲的嚴重程度都超過了中國。

可以說,這場疫情的出現,讓全世界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面對這次疫情,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次“黑天鵝”事件。因為它充滿偶然性,而且難以預測。

但在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邁克爾·奧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的眼裡,這可能不是一次黑天鵝事件,而是早就被預知到的,毫無意外,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邁克爾·奧斯特霍姆是美國公共衛生科學家,也是生物安全和傳染病領域的專家。

早在2005年的時候,他就為《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撰寫過一篇名為《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Preparing for the Next Pandemic)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寫道:“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們現在必須果斷地採取行動”。

在此後的10多年時間裡,儘管邁克爾一直在強調這一點,希望國家和國際上能對此給予更多的關注。

然而,他反覆呼籲人們行動起來的結果是:邁克爾多了一個外號——壞消息專家

美國政府有不少官員都認為他是在危言聳聽,小題大做。

2017年,他又寫了一本書,叫做“Deadliest Enemy”,翻譯過來就是《最致命的敵人》。在書裡,他再次表示人類“最致命的敵人”,就是傳染病。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但是這本書依然沒有人關注,當時的銷量也很少。不過就在最近,這本書突然衝上了美國亞馬遜的暢銷榜榜單。

很多人驚訝地發現,這次疫情中所暴露出來的的問題,以及嚴重的後果,邁克爾在書中早就警示過了。

甚至一些細節都被他料到了,比如說他認為:

大流行會導致地區、國家甚至國際貿易的關閉,進而導致經濟混亂;

美洲地區可能因為油價下跌,政治和經濟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大流行還會導致現在的衛生保健系統不堪重負,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翻番;

全球為了應對這種大流行,可能要花上6到18個月……

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邁克爾說的一切,都在被驗證。

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尚未發生的事情,似乎也正在按照邁克爾的描述出現跡象,這可能更是我們現在需要特別警惕的。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 01 ·

面對疫情,人類正面臨三大威脅

作者認為,導致人類傳染病發生的威脅主要有三個:病毒威脅、生物恐怖主義和地方性疾病。

關於病毒的威脅,這段時間你可能已經看到過很多相關文章了。

2015年,比爾·蓋茨在TED做演講時,就提到:今天全球最大的災難威脅,已不是核戰爭,而是高度傳染的病毒。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 比爾·蓋茨 TED演講

我們之前也寫過關於病毒的科普文章,詳細解釋過病毒對人類的威脅。

地方性疾病,其實就是指埃博拉、拉沙病毒等具有一定地域性特徵的疾病。

作者認為,儘管這些病毒只出現在某個地區,但依然值得警示,因為一旦病毒發生變異,整個遊戲規則將被改寫。

比如,如果有一天,埃博拉發生基因變異,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了,那埃博拉病毒遲早會走出非洲,走向全球各地。

到那時,對於人類來說,又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關於埃博拉病毒的可怕,我們之前也已經寫過專門的文章了。

我會把這些文章的鏈接放到文末,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點擊閱讀。

在這裡,我想重點給你講一講還沒有被很多人意識到的威脅——生物恐怖主義

· 02 ·

“生物恐怖主義”有多恐怖?

2001年,美國包括ABC新聞、NBC新聞在內的五個新聞媒體辦公室,都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

信件的內容是:

01年9月11日(注:當天發生了911恐怖襲擊)

這是下一步,最好快吃盤尼西林,美國該死,以色列該死,真主至上。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 信件內容

三個星期後,又有兩封信分別寄給了美國的兩名民主黨參議員。

信件上寫著差不多的內容:

01年9月11日

你們不能阻止我們,我們有這個炭疽病,你們現在就得死,你們害怕嗎?美國該死,以色列該死,真主至上。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封普通的威脅信,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在這些信件的紙張上,都附帶了“神秘物質”,它們都是炭疽病原

結果接觸到信件的人,有至少22人出現了炭疽病的感染症狀,5人死亡。

這件事雖然沒有9.11事件那麼轟動,但也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到底還有多少信沒有被寄出?它們會出現在哪裡?這些病原是從哪裡來的?是誰投放的?

之後,FBI和美國郵局出賞250萬美元獎金懸賞線索,但一直沒有結果。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最後,美國為了清理政府、媒體辦公室、郵政設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及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

幸運的是,這一事件沒有再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

不過,在作者看來,這仍然是一件值得警示的事情。

而且,警惕恐怖分子利用病毒,只是一方面;同樣需要警惕的,還有科學家對病毒的濫用。

現在,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能夠對很多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這也可能生產出更致命、傳染性更強、對當今疫苗產生耐藥性的生物武器。

比如在2005年,有科學家從1918年H1N1大流感期間死者患者肺部樣本中,發現了病毒基因,並根據基因重建了1918年H1N1病毒。

他們把病毒放入進雪貂中,以瞭解病毒的傳播原理,以及它的嚴重程度。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雪貂

這原本是為了科學,科學家並無意釋放病毒,但是病毒很快就進入了大自然中。

而一旦病毒傳播開來,國家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嗎?

作者的答案是:至少美國,對傳染病的威脅準備不足。

· 03 ·

人類,依然沒有做好準備

人類曾經因為傳染病付出過慘重的代價.

14世紀,鼠疫消滅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1918年,大流感造成了全球至少4000萬人死亡。

如今,100年又過去了,我們科學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作者卻認為:在今天,人類依然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

因為傳染病是對公共衛生的挑戰,而公共衛生需要世界各國,以及國家和社區之間緊密地合作。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比如說1980年,天花宣佈被根除,這得益於當時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的共同配合,儘管當時處於冷戰階段。

如果這兩個國家中,有任何一方不為這個計劃付出努力,根除天花就不可能發生。

在蘇聯解體以後,世界的格局發生了變化。

“和平基金”(Fund for Peace)的虛弱國家指數表明,40年後的今天,想讓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實現一個共同目標,比40年前要困難得多。

在今天,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它們的治理能力很弱,這不僅僅發生在非洲。

在美洲,由於油價的下跌,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巴西總統被彈劾,政府垮臺,里約熱內盧宣佈“公共災難“,作為美國一部分的波多黎各實際上已經破產。

這些治理問題都可能導致公共衛生方面的重大災難。

而在災難還未爆發之前,大國難以達成統一的意見,難以意識到一個全球公共衛生的挑戰正在到來。

現在,全球旅遊和貿易,讓人類真正成為了一個世界經濟體。人類、動物和商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動。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人們很容易就能夠到達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傳染病也能夠輕易地在世紀各地散播開來。但我們的衛生系統能力存在很大的缺口。

比如,在平常的醫護系統中,人們大多沒有使用手套和預防感染的措施。這導致大部分的感染會發生在醫院,或者送往醫院的路上。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現在的供應鏈也是全球化的,而且大多采用準時交貨的做法。比如說,美國人民能夠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基礎設施,但挽救生命的通用藥物大多都是海外產的。

如果印度發生了傳染病,美國的藥物供應就會受到影響,即使傳染病不蔓延至美國,美國國內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上升。

當衛生系統不堪重負,甚至崩潰時,也會帶來混亂和恐慌,進而破壞人們對於政府的信心。

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從一開始就搖搖欲墜,那麼大流行可能會導致國家進入無政府狀態和恐怖主義階段。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毫不誇張地說,傳染病帶來的是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

但很少有國家把它放在這個層面上去思考,所以缺乏相應的準備和應對措施。

這從國家對待疫苗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

· 04 ·

疫苗背後的問題

醫學流行病專家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曾經說過:疫苗是史上最成功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衛生投資。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 塞斯·伯克利

比如天花的根除就得益於疫苗的研發。

人們需要疫苗,這創造了至關重要的、持續的製造業需求,許多製藥公司開始進行疫苗的研發,疫苗行業進入蓬勃發展。

從1955年到1962年,僅在美國就使用了4億劑疫苗,幾乎每個人都接種了預防天花和腦灰質炎的疫苗。

但在今天,藥物的商業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疫苗的生產不再是主要方向。因為製藥商在疫苗上變得無利可圖。

2014年,全球製藥行業的年收入超過了1萬億美元,五大疫苗製造商在疫苗上的總銷售額只有23.4億美元,佔比不到0.3%。

它們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能夠維持生命的藥物,比如治療肝炎、糖尿病的藥物。它們擁有一個穩定的市場。而傳染病是不穩定的,製藥公司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突然消失。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2009年10月,在美國,H1N1流感人數達到了高峰。

製藥公司生產了疫苗,但等到疫苗出貨量達到高峰期的時候(2020年1月),流感人數已經下降了6倍,人們對於疫苗變得不再需要。

疫苗不僅無利可圖,它們的製造難度也比其他藥物更大。

它們需要經過很多測試,包括動物測試、臨床測試和大規模試驗。

從臨床試驗初期到大規模試驗樣本量時期,被稱為是“死亡之谷”,在這個時期,大量的研究、開發……

根據製藥公司的預期,想要獲得一項新疫苗的許可,需要花費10億美元的投資。

企業必須考慮經濟效益,儘管我們讚賞企業的社會責任,但我們也不能指望製藥公司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最後卻完全沒有回報。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不光是疫苗公司,國家對於疫苗的重視程度也不夠。

在美國,缺少對於疫苗研究的專項研究基金,政府總是會以預算困難作為理由,來拒絕撥款。

儘管疫苗缺乏一定的經濟效應,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社會效應。

一旦發生傳染病,疫苗仍然是最有利的武器。所以,疫苗的遊戲規則必須要得到改變。

· 05 ·

如何改變疫苗的遊戲規則?

作者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將私營製藥公司和公共資金結合起來,政府必須參與其中。

作者認為這不僅美國需要做出努力,全球應該形成一個共識。歐盟、中國、甚至印度應該要提供科學、政策領導以及財政支援。

政策上,國家需要向私營製藥公司承諾每年購買一定量的疫苗,以保證它們“有利可圖”,加大對於疫苗制業的投入。

國家還需要加大對於疫苗開發的支持力度,以確保具有明顯潛力的疫苗能夠通過“死亡之谷”。

另外,在國際上已經成立了相應的機構——預防流行病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以下簡稱CEPI)。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這個聯盟由包括美國、歐盟、印度、蓋茨基金會在內的多個成員組成,但它們的話語權仍然不夠。

這需要世衛組織的努力,擴大CEPI的使命,使得它們能夠對某些重要性疾病,進行疫苗研究、開發、生產和分發。

財政上,國家應該加大投入。作者的估計是,我們需要每年投資10億美元,持續投資7到10年。

而且也要加大對於CEPI的投入,這個聯盟的資金一直處於吃緊的狀態。

有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作者認為在科學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科學家有足夠的能力,研發出應對有潛在威脅病毒的疫苗。

作者認為:這些疫苗雖然很可能無法100%地預防未來的傳染病,但它們的有效性可以至少達到30%,這肯定比沒有保護要好。

即使是為了30%的有效性努力,也是值得的。

· 06 ·

如何應對下一次大流行

除了加大對於疫苗的研發,作者還提出了幾個具體的規劃建議。這能夠幫助我們在下一次大流行到來之前,做得更好。

第一,建立一個國際組織,這個組織的成員應該來自世界各國。

這個組織可以商定出一套方法,制止所有有意或者無意地濫用新技術,降低生物恐怖主義出現的可能性。

類似於當今世界對於核武器的限定規則一樣。

第二,重視世界範圍內的動物疾病。

很多傳染病的出現和傳播都於人和動物之間的接觸有關。所以,作者認為控制動物疾病同樣重要。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比如說,針對於MERS,這種病毒是從單峰駱駝傳遞到人類的,作者認為可以研發出駱駝使用的疫苗。這能夠降低傳染病發生的可能性。

第三,認識到結核病、艾滋病、瘧疾和其他威脅生命的傳染病仍然是主要的全球衛生問題。

現在,這三大疾病正在日益變得嚴重。

據估計,2014年,全世界有3690萬艾滋病毒攜帶者,有120萬人因此死亡。有960萬例肺結核,導致了110萬死亡。

根據2015年的統計,全世界有2.1億瘧疾病例,造成了43.8萬的死亡。

它們仍然存在很高的危險性,全球應該加大投入,解決好這三大問題,以避免它們再次造成威脅。

第四,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

由於氣候變暖,蚊子和蜱蟲將在以前不存在的地區增長,而它們更容易把疾病帶往其它地方。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氣候的變化還會影響降水模式,導致洪水和乾旱,在某些地方,飲用水和用於作物灌溉的水會嚴重短缺。

這會帶來食物和水的安全問題,如果人們缺乏安全的水和食物,傳染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作者邁克爾曾經問過一個問題:公共衛生的目的是什麼?

他認為這不是為了防止死亡,因為有人生,有人死,這是世界運行的規律。

公共衛生是為了用“好的死亡”代替“壞的死亡”。

一個九十歲的、智力和身體都有缺陷的人,在睡夢中死去是“好的死亡”,這是一生的和平終結。

一個六歲的孩子,不管他是生活在美洲,還是非洲,都是一種“壞的死亡”,這是未來幾十年生命和潛力的喪失。

公共衛生的使命,是用無數的“好的死亡“來替代”壞的死亡“,讓全世界更多的人,有機會過上正常的生活。

希望人類能從這次的疫情中吸取教訓,少一些推諉爭吵,多一些擔當措施。

與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保持同步

關注我們

每次閱讀都會有驚喜

15年前预言病毒,3年前警告美国政府,这本书终于火了 | 远读重洋

非洲版“鍾南山”:被詆譭、被造謠、被石頭砸… 他卻用生命築起了最後的防線 | 遠讀重洋

病毒簡史:人類對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才是一切災難的源頭 | 遠讀重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