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鎮:以“四個堅持”推動鄉村風貌改造提質增效

龍州訊 “以前這裡只是一片荒地,現在是村民散步休閒的廣場,鄉村風貌提升真的是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了。”這是龍州縣響水鎮四清村隴丈二組村民梁振華髮自內心的一句話,也是響水鎮以“四個堅持”整鎮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堅持上下聯動,凝聚幹事合力。自2019年以來,響水鎮把鄉村風貌提升作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切入點,實行黨委主導、政府主抓、村屯主推、黨員主幹的“四步走”工作機制,各村迅速組建一支以黨員幹部、“兩委”村幹、駐村隊員為主體的先鋒隊,紮實做好鄉村風貌提升前期宣傳和動員工作,努力爭取群眾的認可支持和投身參與。形成了“鎮主要領導包片、班子成員包村、一般幹部包屯、村‘兩委’包戶”的四級網格聯動工作模式,達到主要領導“四親”(親自過問、親自參與、親自部署、親臨現場),包村領導“四清”(即政策清、底子清、進度清、難度清),在全鎮範圍內快速凝聚起強勁持續的工作合力。

堅持黨建引領,煥發蓬勃活力。響水鎮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風貌提升中的引領作用,有效激發村屯黨支部在組織行動、開展宣傳、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科學實現基層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機統一。著力抓好各村黨的建設,重點整治軟弱渙散和缺乏幹勁的基層黨組織;選好用好各屯黨員幹部,積極培養村民理事會的“火車頭”和“領頭羊”;切實發揮黨員示範引領,在“三清三拆”工作中,黨員率先帶頭拆除自家舊房,有效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

堅持以群眾為主體,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鼓勵群眾投工投勞和自建自管,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了群眾從“要我幹”到“我要幹”的思想轉變。該鎮在對各屯風貌改造的建設投入上,不搞簡單機械的平均主義,哪個屯的群眾積極性高、辦法好、速度快,就能獲得相應的資金傾斜和施工原料。響水鎮還多次組織各個村屯進行相互參觀學習和經驗交流,並以此為契機鞭策後進村屯,同時強化檢查指導,定期召開各村屯風貌改造評比活動,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據瞭解,該鎮為開展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累計出動40000餘人次,共完成全鎮59個村屯的清拆和建設,清除各類垃圾8000多噸,拆除廢棄舊房700多間,建設微型花園、微型菜園1200多處。

堅持建管並重,健全長效機制。為破解以往存在的“群眾參與少、財政負擔重、建後管護差”等常見難題,響水鎮多舉並措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用活公益性崗位政策,把全鎮223名公益性崗位人員納入所在村屯網格,劃分責任區域,增加保潔力量,全程參與環境衛生的整治維護。二是修訂《村規民約》,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納入村規民約重要內容,推行群眾自治,做到有規可依,科學規範村民群眾的日常行為;三是逐步推動移風易俗,通過開展“最美庭院”“衛生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助力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積極營造文明鄉風;四是實行門前“三包”制度,由群眾簽訂承諾書,明確各戶門前屋後的“三包”責任,定期開展評比抽檢。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自我管理、自覺維護、長效保潔、人人受益。(蒙麗娜 李葵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