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身為一個男人,如果你問我:你認為女人愛一個人到極致是什麼樣的?

我會天真的回答:可能是想和他共度一生,白頭偕老吧。無疑,愛一個人至深也不過如此。然而當我知道太宰治的時候,卻顛覆了認知,被這個人的一生所吸引。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他20年間自殺五次,有三個女人願意陪他一起。這讓人不免有些疑問,為何生性頹廢,沒有任何人生追求的他能獲得無數女人的真心?為何他會在最後跳河殉情?在他身上讓我第一次見到:女人愛一個人到極致是願意陪他去死,而且還是多個。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這個人還是從一個名句開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就被字面之下所隱藏的無力感所吸引,心想:一個人得經歷過什麼苦難才能發出如此感嘆?

好奇之下搜了他的人物簡介,映入眼簾的是日本知名作家、“喪文化”的代表、自殺五次,還被無數女性所寵愛等評價,一時間就激起我的興趣,買了他的暢銷著作《人間失格》細細品讀。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人間失格》可以稱作是太宰治最出名的作品,這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本著作,太宰治寫完這本書之後,同年六月份就跳河了。《人間失格》另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其半自傳的性質,太宰治在書中塑造了性格怪癖安靜的葉藏,這個人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太宰治本人。

太宰治巧妙的把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隱藏於葉藏的為人處世之中:對人類懷有恐懼,懶得與人爭辯,在人群面前偽裝出天真無邪的性格,把煩惱埋藏在心底,表面樂觀,背後卻是無盡的落寞和乏味。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都說成年人的悲慘大多數來自於童年時代的創傷,這一點在太宰治身上也有跡可循。1909年,太宰治出生於日本青森縣的一戶有錢人家,他是家裡第六個孩子。但他從小就沒有得到親身父母的愛戴,一直由傭人照顧,太宰治當時還以為自己是傭人的私生子。

而兒童時期的孤單、落寞給太宰治年幼的心靈帶來了一定衝擊,痛苦的滋味讓他比同齡人更加敏感,對人生有更深入的體會。到了高中,太宰治憑藉自己的“氣質”在同學中頗有些名頭,當時的他非常痴迷於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還積極參加了芥川龍之介的一個名為《夏目漱石》的演講,深受感動。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對於太宰治來說,芥川龍之介就像是偶像般存在,太宰治對他的痴迷程度更是遠超他人。然而,同年7月,芥川龍之介因“對未來抱有迷迷糊糊的不安”而服用大量藥物自殺,這給太宰治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創傷。在我看來,太宰治之後的自殺也是深受芥川龍之介的影響,這時的他只有18歲。

芥川龍之介的人生觀深深影響著太宰治,就這樣過了兩年,年僅20歲的太宰治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這時的他是一名左翼青年,對自己的出生非常愧疚,於是他模仿芥川龍之介的手法,服用安眠藥企圖自殺,但因為劑量不夠,未遂。

這只是五次自殺的第一次,按照止庵的說法,太宰治之後的自殺本質上都是為了完成這一次自殺。在《人間失格》裡,通過葉藏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太宰治是非常有女人緣的,哪怕什麼都不說,光是他站在女人面前就能靠著獨特的氣質讓對讓蠢蠢欲動。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太宰治第二次自殺是和相戀不久的19歲咖啡館女招待一起跳海殉情,據說當時這名女子沒有絲毫的憂鬱,和太宰治兩情相悅。然而太宰治卻被人救起,女孩卻因此身亡,這讓太宰治非常的痛心,也促成了他下一次行動。

第三次自殺,是太宰治兩次落選芥川獎的時候,當時他獨自一人到山上上吊,因為上吊的繩子斷了,被人救下。

第四次自殺,是和妻子小山初代一起服安眠藥,但由於劑量不夠,兩人都沒死成。

這一次得救後,太宰治就與小山初代分手了。對於這段感情,太宰治在之後出版的《如是我聞》中寫到:為了這個女人,後來我吃盡苦頭,但是,現在我並不後悔那麼做,因為我甚至認為,比起留洋,和貧窮愚蠢的女人吃苦,就所謂個人事業而言,更加困難,也更加光榮。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1939年,太宰治在恩師的介紹下和教師石原美知子結了婚。美知子可以稱作是一個才女,從各種角度來說,都不應該嫁給頹廢、花邊、多次自殺的太宰治,然而美知子卻沒有過分在意這些,她瘋狂的迷戀太宰治的才華,而太宰治也是對她疼愛有加。

在我看來,和美知子相處的一段時間可能就是太宰治一生中最“開朗”的一段時光,他們互相恩愛,並且撫養著三個孩子。太宰治在這個時期創造的小說《棄姬》也沒有往日的那種頹廢,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進的生命力。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然而到了太宰治39歲的時候,他與小10歲的情人山崎富榮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一起投河自殺,兩人的腰部用紅色的繩結綁在了一起。在離開的前一天,太宰治給妻子留下一封充滿歉意的遺書,給孩子留下玩具,給朋友留下離別贈言,對於死亡原因,他只草草留下一句:感覺再也寫不出小說來了。

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主要的原因,我想太宰治本人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在有著美滿婚姻的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太宰治之所以選擇這樣,可能是來自於骨子裡的“美學”,為了完成這個壯舉,必須一次次嘗試,直到圓滿。

站在現實的角度,有人說太宰治就是在“作”,活該這樣。但是在我看來,太宰治把人性和人生看的太透,以至於他敏感又乏味,人生中沒有什麼能在引起他的興趣。

太宰治說過: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他陰鬱、頹廢、花邊,20年間自殺五次,為何卻能讓多個女人寵愛?


我想,這就是太宰治令無數女人愛慕的原因,他不對任何事情抱有希望,他不對愛慕自己的人上心,他對世間的一切無感,他對未來迷迷糊糊。就是這樣的狀態,讓太宰治陰鬱、落寞、冷淡、頹廢的氣質更加深刻,讓遇見他的女人上癮。

白巖松說過一句話:男人因為看著遠方,才會吸引近旁的女人;如果你只看近旁的女人,女人就會看向遠方。

沒錯,人性是複雜的,只有心懷遠方,有自己的追求,才能吸引別人的關注。太宰治的遠方可能不在這個世界,而我們普通人的遠方卻就在我們身邊,如果你知道是什麼,請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