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全球股市一片暴跌,美國道瓊斯指數最多跌幅到了40%, 歐洲英法德等國家的股市跌幅也差不多;除了股市,還有一個重要的投資市場——商品市場,顧名思義就是交易大宗商品的市場,比如銅、鋁、石油、糧食等價格波動比較大的商品市場,危機來臨,大宗商品也是不能倖免,也是一片綠油油,雖然跌幅沒有股市那麼大,但是基本上跌幅也都在20%以上,理由麼,也很簡單,危機來臨了,大家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吃的穿的用的都要減少,消費的少了,價格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但是所有這些品種裡有一個獨特的存在,那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黃金,黃金在疫情之後,不僅沒跌,還上漲了不少,但是在漲了以後,又來了個急跌,跌完之後,又迅速漲了回去,不少小夥伴深感詫異。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黃金是怎麼闖進人類的生活,又是怎麼樣與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相愛相殺,最終到現在社會以後逐步被人類淡化的。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塊狀黃金



一、黃金是怎麼樣變成貨幣的


黃金這東西被人類發現的歷史很早,最早能追到古埃及那會兒,黃金也只是普通的商品,跟別的東西沒啥兩樣,只是這東西產量很少,外表光澤金燦燦的,一看不是普通東西,就跟天然大鑽石似得,這東西已出現就不是窮人玩的東西,一出現就被定位成廟堂之上的東西。

黃金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用在裝飾上,被用來顯示權威和神聖,首領的王冠、配飾等裝飾物和用來祭祀的器物,總之,很早之前的黃金就是貴族用來在心理上震懾底層的工具。

後來在中亞這個地方,逐步出現了一些大帝國。大一統國家的出現,政府的功能也就逐漸越來越多,比如收稅、打仗,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需要貨幣在中間充當媒介,就需要一些標準化的、通用的貨幣,總用貝殼、鹽巴這東西交換,既不方面,有沒法大規模應用。

這個時候黃金的天然屬性就顯出優勢來了,首先是產量少,一般人不能隨便發現,這點很關鍵;其次是這東西物理性質穩定,不會氧化,不會變質,可以永久儲存;還有就是密度大,同樣重量體積小,攜帶比較方便,黃金的這些天然性質,使其具有充當貨幣得天獨厚的優勢。馬克思講的“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是貨幣天然是金銀”就是這個意思。

據考證,歷史上第一個把黃金當成貨幣的國家是一個叫呂底亞的國家,這個國家在現在的兩河流域附近,也就是中東那塊,這個地據說有條河產黃金,呂底亞的國王就創造性地搞了這麼一套貨幣體系,把黃金當成一般等價物。後來波斯帝國大流士大帝征服了呂底亞,黃金這個貨幣體系也被學了去,當時的波斯地盤很大,所以黃金的使用也就大大擴大的範圍。波斯帝國後來又被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王國征服,亞歷山大馬其頓王國地盤更大,從歐洲的希臘地區,到非洲埃及,一直到亞洲的中東、波斯、印度,橫跨歐亞非,黃金作為貨幣在帝國內部被廣泛使用。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王國就被亞歷山大手下的幾個將軍分裂,後來來了一個疆域更大、歷史更久的帝國——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沿岸統治了幾百年,在此期間黃金的使用不僅範圍更廣,而且經過十幾個世紀的使用,黃金就是貨幣、就是錢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直延續到16世紀東羅馬帝國滅亡,一直延續到現在。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羅馬帝國



二、金本位制度


追求黃金這一夢想推動了歐洲的一系列事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當然不是因為哥倫布多麼偉大,根本原因是這個賭徒對黃金的渴望;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設計殺害印加帝國皇帝也是出於對其黃金的渴求。對黃金的追求,掀起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

歐洲人主要是西班牙人在美洲發現了天量的黃金和白銀,這些黃金和白銀進入西班牙之後,又被西班牙人消費掉,一部分用來搞武裝力量,然後和英國、法國等國家開戰,軍費消耗掉一部分,悲催的是最後還打敗了;另一部分用來購買絲綢、紡織品、茶葉、香料、瓷器等西方人夢寐以求的東方特產。儘管西班牙人前期有大量的黃金白銀,曾經號稱“無敵艦隊”,最後也是幾度破產,越混越挫。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西班牙殖民者登陸美洲

好了我們說回黃金作為貨幣這條線,西方大航海之後隨著商業活動的不斷增加,再使用黃金、白銀這種實物交易就顯得很不方便,17世紀逐步就向紙幣過渡。

其實紙幣這個東西在咱們中國早就開始玩了,只是玩的很不好,玩著玩著就把自己玩死了。

中國最早玩紙幣是在唐朝唐憲宗時期,小試了一把,沒玩起來,關鍵還是老百姓不認。下一次玩紙幣就是在南宋時期的四川地區,四川地區沒有銅礦,蜀道又難走,所以四川人們就創造性的搞出了紙幣“交子”,前期在四川地區民間玩的不錯,信用很好,後來被宋朝政府學了去,就逐漸玩壞了。

很多經濟方面的東西都是民間自己玩的挺好的,政府已一插手就容易玩殘。這你就能理解為啥比特幣那麼受追捧了。

後來宋朝被蒙古滅了,這事也就這麼了了。

蒙古來了也開始玩紙幣,承諾完全可以兌換白銀,並且用國家力量強制推行,前期玩的很好,後期也玩爆了。朱重八同學小時候就深受元末紙幣貶值的苦,所以朱同學上位後堅決不玩紙幣,整個有明以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貨幣體系,一直以白銀為主貨幣,但是白銀中國自己又不產,主要是來自日本和歐洲(歐洲是從美洲搶來的),歐洲人拿白銀來換明朝的絲綢、茶葉,並且明朝的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和歐洲的不同,明朝1兩黃金可以換5兩白銀,在歐洲1兩白銀可以換10兩白銀,所以出於貿易本身需要和東西方地區套利存在,歐洲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向明朝,在明朝引發通貨膨脹,明朝被通貨膨脹搞得夠嗆,最後明朝也是被東南知識分子搞得因為沒錢沒軍餉,被大清幹趴下的。下一次玩紙幣就是五百年後蔣委員長搞得法幣,更是一地雞毛。

所以我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紙幣實驗一直在玩,但是從沒玩成功過。

這一點歐洲方面比我們強一些。

18世紀的英國,也就是搞出來萬有引力的牛頓同志任英國鑄幣廠廠長的時候(對,沒錯,這是牛頓同志的正式職位),確定了黃金、白銀和紙幣英鎊的兌換比例,從此英國開始推行紙幣英鎊,因為英格蘭銀行在英國所有銀行中信用比較好,所以這個差事一直在英格蘭銀行身上。這就形成了西方以金銀作為基礎發行紙幣的貨幣體系。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牛頓(萬有引力理論)

大英帝國當時在世界上如日中天,創造出這套體系之後,其他國家為了貿易需要,逐步加入這個體系,法國、德國等一眾歐洲國家和美國開始加入。相同的貨幣體系做起貿易來更加方便,就跟同一套信仰交流起來方便一樣。

金本位的貨幣體系一直持續到一戰之前,運轉良好。



三、黃金的沒落


進入20世紀,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尤其是二戰。

一戰主要是在歐洲大陸打,英國和法國大傷元氣,其實在一戰期間,歐洲各個國家已經不允許民眾自由兌換黃金了,這實際上相當於放棄金本位了,但是特殊時期,政府宣稱是暫時的,這也可以理解。一戰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消耗了大量的財富,造成了物價飛漲。

一戰結束後,英國恢復金本位,但是恢復之後,由於本身歐洲經濟收到重創,需要快速恢復,但是黃金又有天然通縮屬性,所以英國這段時期經濟很困難。歐洲大陸也差不多,德國因為被法國敲詐大量賠償,直接通貨膨脹玩崩了,通脹到什麼程度呢?一戰前一年的貨幣發行量,在一戰後只能買兩斤黑麵包,這感覺你想想,比蔣委員長還蔣委員長,這真是你走在看上看到一百萬馬克,都懶得彎腰去撿。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1920年德國婦女拿紙鈔點火做飯

屋漏偏逢連夜雨,隨後又碰上大蕭條,金本位徹底玩不下去了。

這裡說一下大蕭條,大蕭條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機了。其實經濟衰退這事吧,每隔幾年就會發生,比如現在,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很大,有同學就認為金融危機要來了,十多年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97年亞洲金融危機等。經濟是以週期性表現出來的,繁榮和蕭條交替出現,這是一般規律,沒啥可怕的,那麼大蕭條為啥會帶來這麼大的衝擊——美國成千上萬的中產階級破產、流落街頭淪為乞丐,歐洲希特列上臺、引發而戰,日本也徹底走上自我滅亡的道路。

主要的原因是還是主觀人為因素造成。

歐洲那塊法國死死咬著德國的賠款不放手,德國過不下去了,正好碰上希特勒這種純民族主義者上臺,以民族仇恨煽動過不下去的德國民眾;美國這塊當時的總統胡佛和美聯儲都認為政府不該過多插手經濟事務,應該讓危機自由消化,政府不能給窮人救助,總之一句話——餓死活該,都是自找的,所以在羅斯福上臺之前,美國政府基本上沒做啥動作,一直在幹看著。

所以危機愈演愈烈,最終波及全球,帶來一連串的影響。

有了這次教訓,後面幾次危機都被政府很快按住了,各種各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旦危機來臨,“花式救市”層出不窮。

這次疫情也一樣,經濟方面問題不大,關鍵在就在於疫情本身。另外就是每次大危機都會引發國際格局不同程度的洗牌,這一點也是再正常不過,這次危機之後,國際格局會有哪些變化,大家可以聯想一下。

羅斯福上臺之後要拯救經濟,其實大蕭條本質上就是通貨緊縮,救市方法也很簡單——印鈔票、擴大政府支出。但是這兩種行為在金本位制度上存在著天然悖論——國家的黃金總量不增加,你就不能銀鈔票,增加支出會被認為國內經濟出問題,人們會擔心國家還不上錢,尤其是國外投資者,也會要求贖回黃金,這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中,所以羅斯福最後只能暫停黃金兌換,英國也一樣選擇暫停黃金兌換,世界兩大強國在大蕭條期間和二戰期間其實都廢止了金本位制,以便刺激經濟和採購戰爭物資。

戰爭總要結束,人們總會恢復平靜過日子。

一戰打完後,世界幾大巨頭要坐下來談一談戰後貨幣秩序,這個時候英國已經千瘡百孔,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也落下去了,美國由於在前期軍火生意做的好,不僅賣了英法武器,還賣給德國、日本武器,只要能賺錢,上帝魔鬼的生意都要做,戰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英法欠美國一屁股債、日本被美國佔領、德國被肢解、蘇聯也殘了、中國還在搞內戰,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大哥。所以當時英國的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和美國代表就搞出了“布林頓森林體系”。

這個體系其實很簡單,就是我美元跟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你們其他的貨幣都不要跟黃金掛鉤了,都跟我美元確定一個固定的兌換關係。然後大家一塊做生意。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美元貨幣

美國是世界老大,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已經是老大哥了,歐洲等著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大救助,其他國家也沒啥說的,這事就這麼定了。

這套體系一直維繫到70年代末,美國在這期間搞了幾場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冷戰,尤其是越戰,美國深陷其中,毛都沒搞到,還消耗了大量財富,最後直接把美國經濟搞的“滯漲”了。

滯漲這個東西是金本位制度下的特殊產物。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經濟要麼經濟發展迅速,通貨膨脹嚴重,比如新型的發展中國家;要不經濟發展比較慢、甚至負增長,但是通貨膨脹率很低。但是美國在打越戰的時候,陷入了兩難的境界,經濟又不發展,物價還在飆升,失業率暴漲,國內哀聲載道,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被搞得焦頭爛額。

黃金是如何從被人們頂禮膜拜混到普通貴金屬的

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

金本位制度下沒有拯救美國經濟,1971年尼克松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暴跌,黃金暴漲。從此黃金作為貨幣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前,1盎司黃金可兌換35美元;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1盎司黃金可兌換1700美元。



黃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談幾點感悟:

1、黃金作為貨幣有上千年的歷史,從東方到西方,人類對黃金的偏愛本質是對不確定的躲避和遠離。現在也一樣,手裡沒錢不確定性就高,地主家有餘量就睡得著覺。

2、黃金的本質,甚至貨幣的本質其實是信心,現在人們對於經濟強勁、政治穩定的主權國家的信用足夠值得信賴,從這一點來講黃金已經沒有充當貨幣和貨幣背後基礎的必要了。

3、現代經濟紛繁複雜,經濟週期波動明顯,顯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基礎的貨幣體系無法應對的。

黃金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一句話,人們需要的是並不是黃金,而是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