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學能手周秀玲:給我一點空間,讓我從容一點——繪本故事《野獸國》引發的思考

周秀玲

省教學能手周秀玲:給我一點空間,讓我從容一點——繪本故事《野獸國》引發的思考

周秀玲,中共黨員,陝西省學科帶頭人馮愛虎工作坊成員,陝西石油普教中心長慶涇渭小學語文教師,陝西省教學能手。

“親愛的媽媽,給我哭鬧的時間,讓我遲一些才學會,標準的笑臉,也許你可以先給我一點空間,讓我喜歡自己,才接受文明的訓練。”兒歌《請讓我慢慢成長》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唱出了多少大人們的回憶。孩子的世界需要空間,需要健康成長的氛圍。

作為一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深刻的認識到,在育人的道路上,需要且行且學。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向身邊優秀的教師和家長學習,更應該俯下身向身邊的孩子們學習。孩子們身上蘊藏著許多神奇的力量,需要我們的一雙慧眼去發現,去理解,去包容,去關愛。讓這蘊藏的力量發展成為一種智慧,既促進孩子的成長,也讓育人者收穫更多的驚喜,實現成長。

繪本故事《野獸國》就給了我這方面的啟發。故事中的小男孩叫麥克斯,他在家裡不停的搗亂,遭到媽媽的處罰——不允許吃晚飯。麥克斯很生氣,他幻想自己成為野獸國的國王,用魔法馴服野獸,開始狂歡。但就在野獸們狂歡的時候,麥克斯卻感到了孤獨,他迫不及待的放棄了王位,回到了家,發現桌子上的飯還是熱的呢!

《野獸國》的文字創作和繪圖都是由莫里斯·桑達克完成。他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圖畫書作家、插畫家,是第一位也是唯一榮獲“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的美國插畫家,1964年《野獸國》獲得美國童書最高榮譽“凱迪克”金獎。

莫里斯·桑達克這樣解讀自己的繪本故事《野獸國》:“當孩子恐懼、憤怒、痛恨和受挫折時會感到無助——所有這些情緒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認為那是難以控制的危險的力量。”“為了征服野獸,孩子們會求助於幻想:在想象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得到解決,直到他們滿意為止。通過幻想,麥克斯消解了對媽媽的憤怒,然後睏倦、飢餓和心平氣和地返回真實的世界裡……正是通過幻想,孩子們完成了宣洩。這是他們馴服‘野獸’的最好方法。”

在繪本中,只有兩張插圖是關於麥克斯在真實的世界裡,他一會兒在牆上釘釘子,一會兒把狗趕得到處亂竄,他很調皮。這是麥克斯留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但接下來的插圖卻完全顛覆了我對這個孩子的認識。他遭到媽媽的處罰後很生氣,把自己的房間幻想成一座森林,在幻想的世界裡他很開心,乘坐著名叫Max的帆船,臉上洋溢著笑容,開始遠航。到達野獸國,面對齜牙咧嘴,張牙舞爪的野獸,他使用魔法一下子就制服了所有的動物,他的臉上有了滿足感。他和野獸們一起狂歡,但沒過多久,就有點厭倦,他感覺到了孤獨。然後就迫不及待地放棄了王位,乘坐著Max帆船,閉著雙眼,期待著回家的樣子,他終於回到了家。麥克斯是一個具有豐富情感的孩子。麥克斯的生活中一定充滿了愛,因為有愛,他才可以恣意的狂歡幻想;因為有愛,在狂狂歡中感到疲憊,情感得以宣洩時,他又想回到那個溫暖的地方。家就是出發的地方,家也是迴歸的地方。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給孩子創造這樣溫馨的環境,這樣適宜的場所?讓他去幻想,讓他去發現,讓他去感受關愛。只有在這樣舒適溫暖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的想象力才得以施展,在想象中他們的情緒才得以發洩,最後收穫一個更溫暖的家庭,收穫一個更溫暖的孩子。孩子在幻想中懂得了家才是最溫暖的地方,比大人的單純的說教意義要來得更深刻,情感要來得更長久。家庭教育,我們需要這樣的思考。

作為學校教育中的一員,更應該關注這樣的問題。通過麥克斯我能模模糊糊的看到我的學生的影子。他們有時候就是逆著大人(老師或家長)的想法做事情,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總是很苦惱,與其抱怨,不如去關注學生,去分析學生:他為什麼要這樣?他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刷存在感,贏得我們的關注嗎? 還有,當孩子們遇到問題,哭泣沮喪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說“請先安靜!”“讓你的心情平復下來。”卻並沒有給孩子提供讓他得以安靜的方法,如果他的情感沒有得到宣洩,怎麼能夠安靜的下來呢?心情難以平復,怎麼能夠聽我們說呢?那如何才能讓孩子急躁憤怒的情緒得以平復呢?我想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一個經歷。

在剛接任四年級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班有兩個胖乎乎的男孩,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因為管理多媒體發生衝突,兩個人大打出手,當我走進教室時,這兩個孩子還在怒視對方。在他們的爭論中,我明白了事情的 “真相”:原來,一個孩子是我安排的專門管理多媒體的專業人員,而另一個孩子是上一節課任課老師隨機安排的,兩個孩子都認為關電腦是自己的事情,互不相讓,就大打出手。我心裡偷偷的開心,說明他們都有為班級服務的意識。我抓住機會首先表揚了他們,誇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有責任心,我發現兩個孩子怒視的目光從對方身上移開了,有一個學生還低下了頭。我繼續誇他們聽老師的話,是懂事的孩子,這時候有一個孩子抬起頭看著我,臉紅了,我停止了說話,問他有什麼話說。孩子支支吾吾地說自己錯了,另一個孩子也說我們錯了。我趕緊追問,到底錯哪裡了。孩子們都承認不該打架,尤其是在為班級服務時,更應該擰成一股勁。

我讓兩個孩子互相承認錯誤,原諒對方,當他們握手的時候,教室裡的同學都笑了。我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兩個孩子擁抱,他們臉上露出了羞澀的表情,當兩個胖乎乎的孩子抱在一起的時候,自己也笑了。我這時候抓住機會趕緊引導他們,說班級需要兩個管理飲水的同學,這兩個孩子馬上提出,“老師,讓我們來吧,我們倆體質好,沒問題。”我裝做擔心地樣子問:“那以後在管理飲水的過程中,如果發生和今天一樣的事情怎麼辦?”一個孩子想了一會兒,說他們倆提前分配好任務。從這以後,我們班級的飲水問題就交給了這兩個孩子,他們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忙的是不亦樂乎,也得到了班級裡其他同學的尊重和歡迎,還成為了我管理班級的得力助手。

家長會上,我把這個案例分享給家長,他們很高興說周老師真是一個會思考,會解決問題的老師。其實我想告訴家長的是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地發洩情緒的場所,然後才引導他們反思自己。對於孩子們來說,解決問題不是首要的,讓他們的情感得以發洩,然後再去解決問題,可能才是他們迫切需要的。這就需要我們作為家長,作為老師,要關注孩子,要懂得孩子。

孩子的世界需要空間,需要健康成長的氛圍,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老師去創造,讓他們喜歡自己,然後再接受文明的訓練。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