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SPAC上市數量超過傳統IPO


3月份SPAC上市數量超過傳統IPO

因疫情引發的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走勢,已經導致全球市場蒸發了巨量的財富。以美股市場為例,從今年最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跌幅已經接近40%,這一跌幅水平甚至超過了2008年的年度跌幅,且逐漸接近上一輪金融海嘯的累計跌幅水平。

不僅是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全球交易所的IPO業務明顯放緩。三月的美股市場只有一家公司是通過傳統IPO上市的,是一家註冊於特拉華州的生物製藥公司。這個數字是極為罕見的,縱觀美股過去的一年(2019.3-2020.2),平均每個月份有14家公司完成IPO上市,去年的5月份更是有24家公司成功上市,與今年3三月份形成了巨大 反差。

反觀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3月份共有3家SPAC完成IPO上市,他們分別募集了6.9億、2.3億和6千萬美元,而很應景的是,其中兩個SPAC希望能併購醫療保健或與之相關的公司(業務)。

除此之外,3月份還有至少5個SPAC宣佈發行IPO上市,其中還包括來自中國上海的SPAC,目前它們都還在走上市前的流程。今年截止到目前為止,SPAC的平均IPO為3億美元,如果這個數字能延續到今年結束,那這會是一項新的記錄。

SPAC是一個沒有實際運營業務的現金殼,它們在上市之後需要在18-24個月尋找到高成長性的企業並與之完成併購。在近年來,與SPAC併購上市是國內許多中小企業赴美上市的新選擇,因為企業不僅可以上市獲得融資,而且在併購後的新公司內也可以佔據董事局的大部分席位,擁有新公司的實際運營權。

為什麼在全球IPO業務放緩的情況下,SPAC依舊堅挺呢?

不受市場影響

三月份美股經歷了四次熔斷,多數股票跌幅在20%以上,少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差的股票直接夭折。而反觀上述三個SPAC的波動(股票代碼:JFK、DFPHU、LSACU),不管市場怎麼樣,它們都在發行價10美元左右波動,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大漲大跌。

其原因是SPAC對投資者的資金有非常健全的保護機制,也即是若SPAC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找到合適的併購目標,會遭遇清算,它們需要將IPO時存放在第三方託管賬戶的資金按發行價甚至高於發行價的價格退還給投資者。

同樣的,即便SPAC與企業完成併購,作為投資者也可以選擇以贖回價贖回自己的股票,贖回價通常是高於發行價。所以除非投資者急需用錢,否則誰會以低於10美元發行價的價格賣掉自己的股票呢。

企業與SPAC併購上市的好處

通過傳統IPO上市需要花會計費、審計費和承銷費等,這當中承銷費需要佔到80%以上,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而SPAC是一個已經完成IPO的現金殼,在它的第三方託管賬戶中存放著上億美元的資金,只需要與SPAC完成併購,企業就將獲得這筆資金的大部分。

消除IPO失敗的風險,傳統IPO中承銷商一般都不會進行包銷,那也就意味著IPO存在失敗的風險,在A股市場也曾出現過IPO募到的錢還沒有承銷費花的多的情況。而SPAC IPO則不存在這樣的風險,因為它是實行承銷商包銷的,一個證券單位基本都是固定為10美元,它包括一個普通和若干個認股權證。

殼無風險。不管是在美股還是A股,借殼上市都是一種不算少見的上市方式,但傳統的借殼上市可能存在著法律風險,即殼現存或者隱性的民事、刑事、財務、股權等風險,這在併購後是很麻煩的事情。而SPAC則不存在,因為它是一個在兩年內成立的無實際經營業務的現金殼,它的一切都很乾淨,資金是公開的,管理團隊的背景也很漂亮乾淨,併購後不會給新公司帶來隱患。

速度更快,同等條件下用時不到IPO的一半。通過傳統IPO在美股上市基本上都需要一年以上,A股更甚之,兩三年都是很常見的。SPAC由於它的特殊性,可以減少SEC很多個步驟的審查,從而加快上市的速度,文銀國際曾在2015年輔導穩盛金融與SPAC併購上市,前者獲得數千萬美元的融資,整個過程只花了數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