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俄羅斯雖大已經無處可退,背後就是莫斯科!”這句話你是否耳熟能詳?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中的杜博謝科沃村戰鬥中,“潘菲洛夫28勇士”留下了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


此戰蘇軍第16集團軍316步兵師1075步兵團的28名戰士面對德軍精銳裝甲軍的猛烈進攻,堅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全體壯烈犧牲。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再現了這次戰鬥的場景。本文就借用此片來分析雙方的裝甲攻防戰術。


▍莫斯科會戰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 “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攜閃電戰的驚人威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眩目的勝利。在北面,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輕取波羅的海三國,兵臨列寧格勒城下;在南線,巨大的基輔突出部已經被削平,蘇聯西南方面軍60萬之眾全軍覆滅。


在中央,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正在展開聲勢浩大的“颱風行動”:三個集團軍 、三個裝甲集群和空軍一個航空隊在內的190萬兵力,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和549架飛機,在廣闊的戰線上發起強大突擊。德軍在北翼的維亞濟馬和南翼的布良斯克成功完成一次漂亮的雙重圍殲戰,共俘虜50多萬蘇軍。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巴巴羅薩行動後,德軍佔領的蘇聯領土

此時德軍前鋒距離莫斯科僅一百公里,斯大林政權的崩潰似乎近在眼前。希特勒不無得意地說道:“我們終於有機會在冬季來臨前摧毀我們的敵人。”


然而,他高興得太早了。巨大的勝利背後埋藏著同樣巨大的隱患,讓兵臨莫斯科的德軍處境岌岌可危。德軍的後勤供應已經達到極限,用以補充的兵員、武器裝備、油料,還有特別需要的冬裝,都遠遠不能滿足繼續作戰的需要。


更可怕的是他們的對手,即便損失慘重,居然一點沒有被打垮的跡象。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不無沮喪地在日記中寫道:“整個局勢越來越明顯地指出我們低估了俄國這個巨人……按照我們的標準,(蘇軍)各師根本就沒有武器裝備,他們的戰術領導層往往很糟糕,但他們就是擋在那裡。如果我們幹掉一批俄國人,他們輕易就會頂上另一批。”


在1941年10月中下旬德軍因後勤困難、蘇軍抵抗以及道路泥濘被迫停止進軍的短暫而寶貴的時間裡,蘇軍最高統帥部得以抓住機會重組力量,調集重兵加強莫斯科周邊防禦地帶。


斯大林和朱可夫將西方面軍中的六個集團軍部署在新修建的莫扎伊斯克防線,掩護著從格查茨克到卡盧加一線的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蘇軍必須面對這樣一個考驗:隨著冬季的降臨,嚴寒將使得道路迅速封凍,德軍令人生畏的裝甲部隊將恢復進攻的機動性。對於扼守莫斯科西北郊杜博謝科沃的蘇軍第16集團軍316步兵師來說,形勢尤其嚴峻,因為他們將直接面對中央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群的兇猛攻勢……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莫斯科戰役形勢圖


▍紅色鐵甲:蘇軍的陣地防禦戰術

蘇軍第316步兵師的兵員主要是中亞的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首任師長是伊萬·潘菲洛夫少將,所以這支部隊也被稱為“潘菲洛夫師”。41年10月11日,第316師被調入西方面軍的第16集團軍,奉命防守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區約41公里長的戰線。11月在與德軍經歷了艱難的戰鬥後,第316師向莫斯科方向撤退並建立了新的防線。影片故事正是在此時展開的。


蘇軍第16集團軍的當面之敵為德軍第4裝甲集群,擁有46裝甲軍和40裝甲軍所屬的四個裝甲師,1個黨衛軍“帝國”摩托化師,以及第5軍的兩個步兵師。


營防禦地域:為應對迫在眉睫的威脅,316師搶在德軍進攻前夕連夜構築防禦陣地。316師主要防禦地帶的基礎是營防禦地域,每個步兵營構成環形防禦,步兵分隊掩體用交通壕連接起來。步兵師防禦縱深為3-5公里,成兩個梯隊的師為6公里。步兵師的基本力量都用於前沿,縱深防禦薄弱。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二戰蘇軍營防禦地域示意圖


反坦克防禦地域:在第16集團軍的防禦中,對坦克防禦佔有最重要的地位。316師的反坦克防禦可謂其中的經典案例,該師每個步兵團都建有一個防坦克地域,每個地域由1-2個炮兵連組成。在該師十四公里正面上,埋設了15,000個反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鋪設了二百米長的樹幹鹿砦,設置了鐵絲障礙物,挖掘了防坦克壕。


火炮密度平均每公里5門、反坦克炮密度為每公里3門。全師防禦地帶構築有一道塹壕、炮兵發射陣地、2個反坦克陣地以及一道斜切陣地,一共設置了8個重機槍火力點、170個火炮掩體、125個輕機槍火力點、22個觀察所以及24個碉堡。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帶有偽裝網和胸牆的標準步槍陣地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架設機槍陣地,蘇軍普遍使用佳留諾夫SG43重機槍進行火力壓制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蘇軍還有用來迷惑德軍的偽裝陣地

第16集團軍對反坦克炮非常重視,羅科索夫斯基規定每一門反坦克火炮都必須配有相應的步兵分隊掩護免遭敵軍襲擊。反坦克炮兵由此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裝甲目標,實戰中效果極佳。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一個較為標準的反坦克炮陣地


就這樣,316師精心修築的防禦陣地初步完成了。他們所嚴陣以待的,將是怎樣的對手呢?


▍閃電鋼拳:德軍的裝甲攻擊戰術

在莫斯科會戰達到高潮的時刻,戰線北段是爭奪最激烈的戰場。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這裡投入了最精銳的突擊部隊。第3裝甲集群和第4裝甲集群將聯合發起一次攻勢,在伏爾加河水庫附近殲滅蘇軍第30和第16集團軍,然後利用這裡的地勢,居高臨下進攻莫斯科。


2個裝甲集群共配備700輛坦克,佔中央集團軍群坦克總數的80%,其中第4裝甲集群擁有400多輛坦克。316師將直接對抗德軍裝甲鐵拳中最強悍的部分——46裝甲軍所屬第11裝甲師。


11月16日當天,德軍計劃佔領杜博謝科沃以北8公里兩處村莊的結合部。第11裝甲師組成兩個戰鬥群向

第316師1075團的陣地實施攻擊,在該團左翼第2營的陣地正面,德軍投入了一個得到炮兵及步兵加強的裝甲營。


作為閃電戰的主要突擊力量,德軍裝甲部隊的任務就是在步兵、炮兵和空軍的配合下,快速突擊敵軍防守的薄弱處,以迅猛的攻勢打開敵軍陣線缺口,而摩托化步兵快速跟上,鞏固並擴大突破口,向敵軍的防禦縱深進行突擊,並且向敵軍側翼延伸,對敵進行包圍。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德軍裝甲部隊突破戰術示意圖


進攻準備:在進攻開始前,德軍裝甲部隊首先必須完成進攻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徹底偵察戰區地形和敵軍陣地狀況、清除通往敵軍陣線的障礙物,以及通過偵察蒐集戰鬥所需的各種數據。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德軍使用Fw 189 “貓頭鷹”戰術偵察機飛臨蘇軍陣地上空進行戰前偵察

進攻初始階段:德軍戰術條令要求在進攻初始階段用盡可能多的火炮摧毀敵軍陣地,同時必須壓制敵軍的火力支援。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影片中,德軍150毫米榴彈炮轟擊蘇軍前沿陣地。


進攻過程:在炮兵火力準備過後,德軍裝甲部隊開始突擊敵軍陣地。德軍在進攻過程中極為強調“火力與機動”原則: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與同一個對手交戰時,戰鬥隊形的整體火力佔據優勢;戰鬥隊形應當儘可能簡單易部署,便於應付戰場上的不同情況。


攻擊編組:德軍裝甲戰鬥編組分為裝甲隊形和混合隊形。其中,裝甲隊形就是指由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摩托車、工程車等裝甲機動車輛組成的戰鬥隊形;混合隊形則是由裝甲機動車輛與徒步步兵組成的戰鬥隊形。此外,在整個戰鬥隊形上空還有戰鬥支援機群,可以壓制蘇軍炮兵的反擊。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德軍裝甲部隊採用步坦混合隊形攻擊蘇軍設防陣地。


攻擊隊形:德軍裝甲部隊根據不同作戰任務組成梯次隊形、線式隊形、梯隊隊形、三角隊形、楔形隊形和稜形隊形。在 “颱風行動”中,德軍在戰鬥中根據森林多,道路泥濘,蘇軍防禦縱深不大的特點,多采用楔形戰鬥隊形。突破後,由隨後的步兵部隊對被圍蘇軍實施攻堅作戰,裝甲部隊則採用“楔形”的臨戰隊形搜索前進。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德軍採用5輛坦克編組的典型楔形隊形實施攻擊


▍鐵甲對鋼拳:28勇士的殊死戰鬥

第一輪進攻:

影片中,由於偵察失誤,德軍炮擊未能摧毀蘇軍陣地防禦。衝到蘇軍射擊距離內的德軍步兵和坦克遂遭到蘇軍輕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的迎頭痛擊,被迫撤退。影片鏡頭教科書式地展示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場景。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嚴陣以待的蘇軍士兵,他們手中的各色輕武器非常具有代表性:莫辛納甘1891/30步槍、傑格佳廖夫DPM輕機槍、PTRD反坦克步槍,以及繳獲的德軍MP-40衝鋒槍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蘇軍152毫米榴彈炮開火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蘇軍反坦克炮重創德軍先頭坦克部隊


第二輪進攻:在首輪攻擊失利後,德軍調整部署緊接著再次發動攻擊,這次蘇軍才真正嚐到裝甲鋼拳的威力:德軍的炮轟精準命中了蘇軍的防禦陣地;德軍坦克炮射擊將蘇軍暴露的反坦克炮位一一消滅;316師傷亡慘重,但始終牢牢據守著陣地,沒有後退一步……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德軍猛烈而精準的炮擊預示著真正嚴酷的考驗降臨。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裝備75毫米榴彈炮的德軍四號坦克摧毀了蘇軍反坦克炮位。根據古德里安的規劃,德軍在戰爭初期將坦克分為兩種基本類型:裝備37毫米速射炮的三號坦克負責突擊和反坦克,裝備75毫米榴彈炮的四號坦克提供火力支援。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蘇軍的前沿防禦被坦克突破後,蘇軍的重機槍火力點仍然可以從隱蔽的側翼殺傷德軍步兵。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蘇軍投擲燃燒瓶


失去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槍的蘇軍只能用集束手榴彈近距離對付德軍坦克。但在實戰中,這種武器對付裝甲目標非常低效。蘇軍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對付德軍坦克倒是非常奏效。這種燃燒瓶是最便宜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只要將它投入坦克脆弱的後部發動機排氣口裡就行。

二戰裝備劣勢的蘇聯,憑什麼阻擋德國的裝甲洪流?

眼看蘇軍士兵傷亡殆盡,德軍馬上就要突破防禦,此時蘇軍重機槍竟然又奇蹟般復活了

面對蘇軍的頑強抵抗,損失巨大的德軍終於撤退了。而浴血奮戰的316師1075團官兵,也只剩下28倖存者……


▍尾聲:神話與現實

儘管《潘菲洛夫28勇士》中蘇軍戰士的勇氣與犧牲可歌可泣,但只要略有軍事常識,就能看出這個故事中存在明顯的虛構與誇大事實:很難想象,28名步兵僅依託野戰工事,憑藉少量反坦克武器能夠抵禦54輛德軍坦克和大量步兵的進攻,並擊毀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坦克!


實際上,在11月16日的戰鬥中,德軍第11裝甲師對蘇軍316師1075團發動了一次前哨戰,損失了5~6輛坦克後撤退了。顯然,這只是一次試探性進攻,目的是摸清蘇軍的底細。不久,德軍投入了預備隊,向第1075團發起全面進攻,經過40~50分鐘戰鬥就突破了蘇軍的防線。


根據蘇軍戰報記錄,在11月16日當天第1075團總共擊毀了9輛德軍坦克,這個數字僅為後期報道中“潘菲洛夫28勇士”擊毀坦克數量的一半,還是全團的戰果。


11月17日-18日,316師另一個主力團1077團在遭到德軍1個摩托化步兵團和17輛坦克的進攻後就土崩瓦解了,師長潘菲洛夫在18日被德軍迫擊炮擊中犧牲。


儘管朱可夫嚴令第16集團軍死守莫斯科西北部陣地,但是在德軍第4裝甲集群的凌厲攻勢下,他們還是被迫後撤。德軍第2裝甲師甚至衝到離克里姆林宮只有20公里的地方。蘇軍大本營緊急調遣突擊第1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堵住缺口才轉危為安。


不過,儘管《潘菲洛夫28勇士》講述的是一個“抗德神話”,但這部電影卻不是一部“抗德神劇”。它所描繪的戰術細節,戰鬥場景和蘇軍堅韌頑強的精神並不是虛構的。

包括316師在內的眾多蘇軍將士的頑強抵抗和無畏犧牲最終阻止了德軍在莫斯科的推進,克里姆林宮的尖塔對希特勒來說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在保衛莫斯科的戰鬥中,316師蒙受了巨大的犧牲,全師減員9920人,其中3620人陣亡,6300人受傷,首批徵召的老兵幾乎死傷殆盡。第316師的浴血奮戰使其獲得了近衛第8步兵師的光榮稱號。這個稱號將隨著它的官兵轉戰沙場,見證戰爭的最終勝利,也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和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