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群思維解讀工作及剖析婚外情感

當下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群


只不過每個群的主題是不一樣的


象有的是購物群,有的是門店的會員群,有的是團購群,有的是健康養生群諸如此類


而我做的女性成長社群,使命是使每一位成員都能得到賦能,彼此進行深度鏈接,實現成員價值的最大化,進而收穫成長、並能夠在未來實現資源互換與共享。


所以不要把社群想象成多麼高大上,因為我們每天睜開眼,打開微信可能就會看到無數群的無數信息


象我,每天可以不看朋友圈,但社群是一定要去的,而且光置頂的社群就看不完


就如同當初的淘寶一樣,我們是不是也很抵制,感覺在網上買東西,怎麼可能?不認識店主,不能摸到產品,多不靠譜,但現在誰又能離得開呢


所以未來我們的群只能是越來越多,不會說誰可以永遠不用社群


因為它也是一種工具,而且這種工具還是有溫度的,大家彼此象在一個組織、一個單位、一個大家庭裡


不僅能購物,還能聊天,還能釋放情感,還能當成一個舞臺鍛鍊自己,同時能賦能別人、體現自己的價值


前幾天我的新商業女性社群裡的夥伴,是我非常要好的同學,她是一位特別優秀的教師,這麼多年一直在濟南最好的中學帶初中畢業班班主任


與我聊天時說:我打算把這種社群思維用在學生教育上,你想想我們在上學的過程中有哪位老師,在我們人生的關鍵時刻起過指導作用?好象印象中這樣的老師很少或幾乎沒有


那是因為我們的老師只是教給我們知識,沒有與我們進行深度鏈接,沒有充分挖掘出我們當時的特長與優勢,沒有在我們容易迷茫的年齡給我們種下一顆種子。


所以她打算把學生及家長按不同水平建立社群,進行社群化管理,進行深度鏈接,結合自己多年教育學生的經驗及心理諮詢師的知識


真正給家長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家長去充分了解、認識自己的孩子。


同時對孩子有針對性的深度鏈接,發現他們的優點,並讓其在社群裡得到展示。


通過社群裡的各種活動方式去賦能每一個孩子,讓每個人都成為獨一無二耀眼的自己。


大家看看,這種思維是不是特別棒。如果我們的孩子能碰到這樣的老師是不是感覺很幸運?


那麼大家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這種社群思維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呢?


與每一位上、下級進行深度鏈接,挖掘出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在單位裡能實現價值最大化。進而創造出他們的幸福感。


因為羅素在他的書《幸福之路》中說過,使人感到幸福的三大因素之一就是工作,因為人在工作中能體會到那種價值感,進而感受到幸福。


其實尤其單位裡的領導感覺更應該象群主。


群主是幹什麼的?是搭臺子的,搭好臺子,讓每個人都能盡情的發揮才能、展現價值,都能被看見。


那麼單位裡的員工就相當於是社群裡的每一位成員。其實我們在單位也並不希望自己一直是默默無聞的對吧?都想做出成績,也想被領導及同事認可和肯定。


可能社群裡有的小夥伴認為潛水挺好的,每天默默爬樓看看分享,感覺會有收穫。但那種收穫是短暫的,對你的成長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只有分享出來才真的是轉化為自己的思維和理念。


而且分享習慣以後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希望登上舞臺,如同在單位一樣,都希望被看見。


在徐州城市女性社群裡,當地工會找到她們,希望與社群合作,共同對女性會員進行賦能。


還有的地方婦聯要與女性社群合作,為13萬寶媽賦能。


北京一位城市合夥人,同時也是北京某個地方的農業部門的領導,上級領導知道她在學習社群后,在疫情期間讓她通過社群進行行業和疫情的培訓


所以不要認為只有商業才能用到社群,未來即使政府工作也會用到社群,因為它是一個工具


因此學習社群其實就是學一個未來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一種技能。就象90年代剛有計算機,我們都學習計算機一樣。象剛有淘寶我們學習使用淘寶購物一樣。


下面再分享一個在其它社群看到的關於婚外情的社群思維。


今天對於這個話題我們不討論對錯哈


只是用社群來剖析一下它


我們知道,婚外情基本上都是無疾而終的,一般不會有結果


為什麼呢?用社群思維去解析就會明白了。


其實女人對感情是感性的,而男人是非常理性的,女人往往為了感情可以不顧一切,而男人卻一般不會這樣


所以這種感情的沒有結果很多時候是源於男人,當然如果是因為女人道理也是一樣的


首先,男人的理性往往會讓他考慮到成本,會考慮到如果將這種感情進行到底的話,他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如鄧文迪出軌的成本大約200億,默克多在沒有告知她的情況下單方面宣佈解除了婚約


所以成本是最大的障礙,除了經濟上的,同時男人還要考慮社會上的各種可能付出的代價。這都是他要計算的成本


除此之外,是感情上的。出軌最早是源於感情。但這種感情最後的結果可以用社群來解釋


你看我們社群,我是群主,那麼我在這個社群上傾注了好多的精力,同時也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我們每個成員都希望帶給最大的價值。


近兩年的時間裡,同時我也幫其他許多人建了社群,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到其他社群去轉一下,有時候沒有時間就去的很少甚至不去


但我們群即使再忙,可能沒有時間說話,我都會打開看看,幾天沒有做什麼動作還會有愧疚感,感覺對不起社群成員


但其他社群我就沒有這種感覺,在我們社群我會經常分享,但其他群只是會偶爾進去配合群主說兩句,然後就撤出來了。


不是對那些群不熱愛,有的群主還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但輕意不會去做分享,除非有的群主給個主題邀請才去


為什麼呢?因為不清楚那個社群的調性,不熟悉那個社群的成員,不敢去過多的參與。


其實剛做社群的群主,有的自己都有可能不是很清楚自己社群的使命,除了購物群之外。


就如同一段婚外情剛開始一樣,是沒有考慮將來的,當時只是單純的愛上了。


然後女人就會象剛開始要做社群的群主一樣,不是特別清楚這個社群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感覺想做社群,於是開始做了。


大家想想,男人對自己的家庭象不象是一位群主,對與外面的女人形成的這種關係象不象是別人的社群。


他呆在自己社群裡的時間多,也清楚自己社群的需求,如是否該交水電費了,是否要週末帶孩子去玩了,是否要添置什麼物品了?


如果在外面的社群呆的時間長會感覺對不起自己的社群,感覺沒有盡到自己群主的責任。


而在那個社群裡由於呆的時間少,那麼他就不會充分了解需求,不能經常進行深度鏈接。甚至群主的需求也不是時刻清楚,更做不到讓自己的價值在那個社群裡得到充分的體現。


久而久之,兩種情況就會出現


一種情況是外面社群的群主力量變強大了,她可以自己很好的經營社群,不需要別人的扶持,你去不去無所謂的。


甚至憑她的能力只要她需要,還可以鏈接到更優秀的人來群裡分享,來幫助她打理社群。


那麼他對那個社群就失去了價值,結果肯定就是沒有結果了。


這就相當於外面的女人慢慢強大了自己,失去了對男人的依賴,也不需要那個男人了。


其實兩性關係也是要衡量價值的


深圳市人大代表、美麗華公司董事長、新商業女性校長鬍萍女士,在分享的親密關係中就說過:親密關係的本質是協作,是能不能在一起實現價值最大化,


如果一個男人的存在對女人毫無價值了,也就是說你對那個社群毫無意義了,那麼人家就有可能將你請出社群了,也表示了關係的解體。


另一種情況是由於得不到及時的幫助與鼓勵,慢慢對那個社群心灰意冷了,懶得再花心思去經營這個社群,慢慢這個群成為了死群,甚至最後將這個社群解散。


這是不是象一個女人對男人或這段感情灰心,導至最後的死心,而離開了他,宣告了這段關係的結束。


所以,出軌的男人對於自己的家庭是群主,對於婚外的關係象是逛別人的社群,而不是群主。這種對待兩個社群不同的情感與責任心註定了最後結果的走向。


所以我一再說過,好多事情規律是一樣的,邏輯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