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兩月 演出商們過得怎麼樣

疫情暴發至今已過去兩個月的時間,這也意味著全國線下演出也已靜止了兩個月。儘管從表面上看,疫情期間演出行業只是各式演出相繼延期或取消,但對於演出商們,則代表著一切項目不得不停滯,無法獲取營業收入,以致維持生存的資金鍊與現金流持續承受著較大的壓力。但演出行業並未坐以待斃,各方現已行動起來,不僅政府以及業內平臺相繼對演出商們推出幫扶政策,緩解資金壓力,演出商們也在開源節流的基礎上尋求在產品與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以尋找更多的利潤增長點。

營收為零致資金成最大難題

曾被認為是演出“大年”的2020年,因突如其來的疫情而讓行業形勢急轉直下,“演出取消”“演出延期”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同時國內大大小小的演出商也不得不走出最初的期盼,並面臨原有項目計劃紛紛停滯的局面。

“公司原計劃在3-4月舉辦8場小型演出,每場演出規模約為500-800人,但因疫情的原因均已取消,同時,公司戶外演出部門的工作人員如今也都變成‘地下工作者’,場地溝通、票務銷售等業務也已暫停,轉向埋頭內容籌備、策劃等工作。”戈壁天堂CEO陳樂如是說。

不只是戈壁天堂,曾計劃今年推出舞臺劇《小豬佩奇》《三隻松鼠》《熊出沒》等多個演出項目的春和景明也已被迫停下手中的項目。且春和景明總經理鄒勇和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本來今年是公司準備發展相對較快的一年,且除了舞臺劇外,演唱會等多個演出也在計劃中,但因疫情的出現,現在都處於延後狀態,截至目前取消的演出場次已經達到20場”。

對於演出商而言,沒有演出項目,也就意味著沒有收入來源,資金鍊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演出商們只能憑藉著手中有限的現金流支撐自己渡過這段收入為零的日子,且已有部分公司表示,按照目前情況或許只能再堅持半年左右,便會面臨倒閉的危機。

“現金流是公司最重要的支撐,儘管此前我們有一些現金流的儲備,政府也給予一定補助,但現在沒有營收進來,同時仍需要負擔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等成本,每月可達到20餘萬元,持續的支出狀態下,公司無法長期維持,最長或許就只能支撐到今年10月便要面臨能否生存的選擇。此外,假若能夠支撐到疫情結束演出恢復的時期,也不代表現金流方面的困難便徹底解決,公司或許還會出現無法有足夠資金啟動演出項目的情況,導致後續業務無法展開。”鄒勇和如是說。

平臺上線紓困融資服務

此次疫情是演出行業近年來面臨的最大沖擊,這一觀點已得到不少從業者的認可。且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曾發佈數據稱,綜合各大票務平臺反饋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3月,直接票房損失便超過10億元。如何讓演出商們渡過這個冬天,走進明媚的春天,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各方也開始行動起來。

首先不可不提的便是政府層面發佈的多項扶持政策。以北京市為例,早在今年2月,北京市便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並提出將1、2月應繳社會保險費徵收期延長至3月底,且對於文藝演出等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經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可將疫情影響期間應繳社會保險費徵收期延長至7月底。延遲繳費期間,不收取滯納金,不影響正常享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影響個人權益記錄。

與此同時,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項目申報截止時間也延長至3月31日,並調整支持內容和範圍,加大對民營院團、文化企業資助數量和資金規模的支持力度。且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也已對外表示,將從藝術創作生產、藝術基金扶持、演出審批、演出推廣、惠民票價補貼、政府採購等環節入手,以打組合拳的方式給予演出藝術企業全鏈條的政策幫扶。

而在政府之外,演出行業其他環節的經營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演出商們緩解經營壓力。以大麥網為例,該平臺在疫情期間將為商家提供佣金減免、提前返款、金融支持等多項服務,並聯合娛樂寶為演出商推出融資服務。

鄒勇和表示,為什麼有的公司會消亡,會在疫情當中出現倒閉的狀態,因為公司現金流儲備不足,各方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能讓公司活得更久。

危中有機倒逼產品創新

疫情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已不可挽回,演出商們的心態也逐步發生著變化,並開始思考應對之策。鄒勇和坦言,“最開始確實是比較懵,但必須要冷靜下來,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讓公司找到出路,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近段時間可以發現,不少演出從業者紛紛探索起此前並未涉足的領域。以戈壁天堂為例,儘管該公司此前通過運營觀眾規模可達十幾萬的大型活動積累了不少操作經驗,但該公司現階段正籌備著規模在兩三百人的小型演出活動,並計劃將活動鋪設在距離市中心只有數十公里的郊外,以露營的形式結合演唱會、魔術等多種表演類型。

據陳樂透露,該項目正是此次疫情令公司萌生的想法,隨著疫情過去,觀眾的觀演需求逐步顯現,但同時也會對安全等方面有所顧慮,且不會輕易前往較遠的地方觀演,因此距離觀眾較近的小型演出便是一個較好的形式,假若該項目每週均能進行,累積下來也能達成大型演出項目的規模效益。

與此同時,春和景明也在為未來的發展籌謀。鄒勇和表示,“隨著海外疫情的暴發,我們原計劃7月舉辦的音樂劇《貓》目前看存在一定風險性,公司對於是否能演出也做了兩手準備,並根據疫情情況與海外持續溝通。而公司已購買版權並改編為舞臺劇的《三隻松鼠》《熊出沒》也正在製作與運營上進行完善,以期後續能帶來更好的觀演效果。此外,公司也正在探索線上的佈局,籌劃著如何將作品搬到線上”。

在陳樂看來,近十幾年來,國內的演出行業都按照著固有模式去發展,未能實現較大的創新,此次疫情雖然令近幾個月的演出暫停,但卻未能抹消觀眾對於觀演的需求,更倒逼行業以及從業者尋求創新,且只要跟消費者站在一起,就能看到市場有多大。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