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淨表計劃”農行資產質量改善 行長張青松直言農行是潛力股

新浪財經 楊希

三年“淨表計劃”農行資產質量改善 行長張青松直言農行是潛力股

3月31日,農業銀行舉辦2019年業績發佈會。行長張青松以及副行長張旭光、張克秋、湛東昇、崔勇悉數亮相。

2019年是農業銀行恢復設立40週年、股份制改革10週年。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農行總資產規模24.8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0%;全年實現淨利潤2129.24億元,比上年增長5.08%;不良貸款率1.40%,比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6.13%,比上年末提升1.01個百分點。

張青松表示,農行在2019年服務實體經濟、改善資產質量、提高資本充足率、推動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努力和成效贏得了廣大客戶、監管部門和市場的認可,社會形象和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

此次發佈會上張青松還為農行“傾情代言”,張青松認為農行“毫無疑問是一個價值股、潛力股”。原因是其盈利水平穩定,分紅率與目前可比的債務性金融工具回報率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疫情對農行資產質量影響可控

截至2019年末,農行不良貸款率為1.40%,較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 2.24%,較上年末下降0.50個百分點。

但目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農行能否繼續維持較好的資產質量?張青松表示,農行資產質量的底子非常紮實,疫情總體影響有限。

張青松表示,一方面自2017年農行啟動三年“淨表計劃”以來,農業銀行的資產質量狀況得到全面改善。另一方面農行資產質量的底子非常紮實,可以從三個方面予以說明,一是撥備高,農行2019年末撥備覆蓋率289%;二是貸款分類嚴格,農行把逾期20天以上的公司類貸款全部納入不良,2019年末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也在下降;三是農行新發生的不良貸款比例在下降。

“但是新冠肺炎是一個始料未及的重大外部衝擊,”張青松表示,“農業銀行非常關注疫情對存量貸款和新增貸款的影響,我們對涉及的貸款逐戶逐筆進行量化場景分析和壓力測試,重點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地區和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同時也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防範和化解。目前來看,我們認為疫情對農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是暫時性的,是可控的,管理層對保持資產質量穩定持有充分的信心。”

關注NIM下行

向管理要潛力

年報數據顯示,2019 年農行淨利息收益率2.17%,淨利差2.03%,分別較上年下降16個和17個基點。農行表示,主要是由於受市場環境影響,存款業務競爭加劇,存款付息率上升。

隨著央行LPR定價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的淨息差水平受到持續關注。副行長張克秋表示從數字來看,2019年農行NIM下降比較多,但從管理層的角度來看NIM運行在合理的區間,符合管理層預期,同時張克秋認為淨息差的行業性下行是大概率情況。

“從資產端看,是隨著LPR改革,貸款報價利率水平是行業性的逐步下行,帶動實體貸款利率也下行明顯,貸款收益率也是隨之下降的。從我行情況來看也反映這個趨勢,2019年全年四個季度貸款收息率逐季下降,從一季度的4.43%下降到四季度的4.38%。”張克秋稱。

針對農行將採取的具體措施,張克秋表示,資產和負債雙向組合管理十分關鍵。一方面農行將著力服務實體經濟,按照央行要求切實完成存量貸款LPR定價的轉換,減費讓利,切實服務實體經濟、小微、普惠、縣域三農,特別是脫貧攻堅以及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另一方面農行將著力提升NIM精細化管理水平,從資產和負債兩端發力,合理安排資產的久期重定價週期和速度。

同時,在負債端,農行將加快數字化轉型,優化負債結構,不斷提升負債策略差異化和精準化水平。“總而言之,我們向管理要潛力,實現銀行與實體經濟同步的穩健增長。”張克秋表示。

農行股價低迷?

張青松直言農行是潛力股、價值股

作為一家國有大行,如何平衡資本的補充與消耗是一個難題。張青松在本次發佈會上,也對農行在這一問題上的看法進行了詳述。

張青松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難解答。但作為一家國有大行,農行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必須在支持“三農”、普惠、小微、民營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貸款投放和資金支持,這意味著資本消耗不可避免。

在張青松看來,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股東價值相輔相成。穩定的宏觀基本面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前提,商業銀行既是貢獻者,更是受益者。雖然近年來農行資本消耗在持續加大,但和其他大行一樣,依舊保持了淨利潤的穩定增長,也就為股票價值提供了根本的支撐。

張青松進一步指出,在資本充足率方面,農行堅持以內生為主,同時加以外源渠道的補充。“所謂‘內生為主’就是通過盈利增長加快資本的內生積累,”張青松表示,“以2019年末的風險加權資產計,近三年農行內源補充提高資本充足率約2.75個百分點。2019年我們有1000多億的利潤留存。在堅持以內生資本為主的策略之下,農行會抓住市場時機,利用監管政策提供的紅利,進行外源渠道的資本補充。”

在談及農行如何有效節約資本時,張青松表示,農行一直以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作為評判資產業務的基本標準,大力發展輕資本業務,努力降低資本消耗,同時儘可能加強風險緩釋措施。數據顯示,2019年末,農業銀行個人貸款佔比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地方債佔比41.3%,提高了4個百分點,而個貸和地方債都是資本佔用比較少的資產。於此同時,張青松表示,農行加強了表外風險加權資產的管控,對貸款承諾,有追溯權資產銷售等表外項目進行持續的管控和清理,2019年末表外信用風險加權風險較上年末下降了1077億元。

談及農行目前的股價水平,張青松為農行“傾情代言”,張青松認為農行毫無疑問是一個潛力股,是一個價值股。

其原因除了農行穩定的盈利水平之外,還有其穩定的分紅能力。

“過去三年(農行的分紅率)A股在4.4%到5.1%之間,H股在4.9%和6.2%之間,這個分紅率和目前的可比的債務性的金融工具回報率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張青松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